分享

今天又不相信爱情的,都有必要进来学学单身

 秋水无痕101 2019-08-19

今天最大的一个瓜:翡翠原石冰种翡翠翡翠手镯

安宰贤和具惠善要离婚了。

这对曾被认为「宇宙第一甜的CP」,如今也走到了要分道扬镳的地步。

网友们纷纷迷惑:

爱情到底是什么,到底还可不可信了?

说来也巧。

前两天香玉在一篇从家务分配问题出发,讨论现代婚姻关系的文章中,也正好提到了他俩。

当时具惠善就曾吐槽过,两人在关系上的不平衡

而袁弘在节目《做家务的男人》中的话则一语成谶:

「家庭关系如果失去平衡,最后的下场基本就是离婚

那天后台就有不少读者表达了自己对婚姻的恐惧和疑惑。

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结婚生子的意义。

晚婚甚至不婚,渐渐成为一股小潮流。

但随即一个关键问题是:

单身一时爽,老了可怎么办?

孤独终老,生活在一堆垃圾或一群猫里,就算死了也没人在意,这样的下场想想都很可怕啊!

但大家其实大可不必自己吓自己。

怎么不多想想可能也会有好的结局呢?

在日本,就有这么一群单身老太太,在同一栋楼里各自买下一间公寓,建立了一姐妹互助养老关系。

看起来,还真有那么一点「一直单身一直爽」的意思呢——

《7 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

她们当中,年龄最小的 71 岁,最大的 83 岁

在这个一手打造的社区里共同生活了 10 年。

没有血缘关系,也不是同性恋,甚至有人之前完全不认识。

她们共同的特点是:

单身且有钱。

7 人当中,只有 2 个人结过婚(后又离异),另外 5 名女性都终身未婚。

未婚并不意味着是没人喜欢的「老妖婆」。

相反,她们年轻时的爱人并不少呢。

这位奶奶回顾自己为什么错过了婚姻。

思来想去,遇到的那么五六个人都不曾让她产生结婚的冲动。

久而久之就剩自己一个人了。

也没什么不好。

既然本就没有强烈到要伴随终生的爱,又何必为了结婚而结婚呢?

前男友们如今都当了爷爷,偶尔还会约她出来喝杯茶聊聊天。

算是把爱情转化成了友情。

「单身」的另一重要原因,是选择把大量精力投入了工作

她们年轻时普遍都是工作狂。

奉行「工作第一」的理念在职场中千锤百炼摸爬滚打,逐渐爬到重要的职位。

咨询师、广告撰稿人、播音主持、新闻记者......

在职场实现自己想要追求的理想和价值。

(年轻时都是美人呢)

在日本年轻人频繁失业的大环境下,她们当中很多人至今都还拥有一份薪资不菲的工作

比如这位名叫村田幸子的老太太,已经 78 岁

现在仍是NHK 电视台的广播主持,这部纪录片也是由她担任旁白。

「上了年纪,也依然在追求幸福的生活」

声音温柔细腻,听着就令人如沐春风。

这位黄卷毛奶奶79 岁

年轻时就是能力卓越的顾问专家,曾经一天之内咨询的客户多达 10 人。

如今她依然背着单肩包赶地铁,兢兢业业提供咨询。

还有下面这位衣着讲究的红裙奶奶,已经81 岁了。

曾经是统领 5 个养老福利机构的理事长,4 年前因为身体实在不行了才从一线退下来。

但偶尔还是会回到机构视察情况。

所以这样努力工作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那就是。

当她们决定想要住在一起养老的时候,每人钞票一挥,各自买下了一间公寓

真飒气。

当然了,人老了总归会多出很多大大小小的困难。

她们制定了一个SOS 制度,有困难,找姐妹。

家里缺少茶叶了,不会使用 USB,出差时花草需要浇水了...

姐妹们接到电话呼叫,都会第一时间出现。

像天使一样帮你解决危机。

最危险的当然是身体出问题。

她们彼此分享家门钥匙,方便极端情况下快速救人。

一天晚上,有个奶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头痛,也不知道自己是犯了啥病,已经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了。

她赶紧打电话给姐妹,听到声音不对,对方三两下就跑过来

耐心安抚照顾,还好没有大碍。

人们常说「养儿防老」

说白了,就是把儿女们当救援军,有困难时能够传唤。

但事实上,如今很多子女都出门在外工作,并不与父母同住。

那些日常相处时才会察觉到的异样,完全是忙碌的子女们所无暇顾及的。

而父母们也心疼孩子,有小毛病也常常自己忍着,报喜不报忧,只有真的严重到要住院了,才会告知子女。

像这种半夜突发情况,往往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即便是住得近的,能互相照料的,也只是物质生活和日常起居方面。

而要论精神上的慰藉和理解,考虑到两代人在观念上的代沟与隔阂,几乎就是奢望。

但这恰恰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

老年人经常需要面对的,是切切实实的死亡焦虑和孤独现状

前面提到的掌管 5 家养老机构的红裙奶奶,几年前体质突然崩溃,就连站立都很艰难。

在医院时,痛到当场就想死。

就像她说的,即使活着,郁郁而终也没多少意义啊。

姐妹们担心她,便常常来找她聊天。

像是开人生访谈会似的,在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下,她才一股脑把自己的担忧全都讲出来。

原来不止自己,其他姐妹也在频繁遭受疾病的折磨。

比如有人已经患了好几次癌症了。

人遇到困难时,往往觉得自己的痛苦是独一份儿的,于是产生无力感。

一旦意识到这痛苦也是同龄人都在经历的,便有了战斗的勇气

最近她正在加强锻炼身体,争取下一次跟姐妹们一起出门旅游呢。

她们常常聚在一起讨论某个具体的议题。

比如「延命治疗」。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ICU 插管治疗,病人意识昏迷,浑身插满导管维持基本的生命体征。

这时候的人,其实已经谈不上活着了,只是单纯地进行无意识呼吸而已。

要拔管吗?什么时候拔?这个决定谁来做?

如果有一天自己病危进入 ICU,意识昏迷的情况下无法做出决断,那么就需要提前写好遗嘱,委托某个信任的人来让自己体面地了结生命。

当然,这么多人生活在一起肯定会发生摩擦,这时候就要考验与人相处的智慧了。

解决之道就是:强调独立

在成立之初,她们制定了宗旨,基本理念是:

自立和共生

她们给自己的团体起名叫做「个个 Seven」。

意为「即使没有血缘,个体和个体之间,也要彼此尊重互助生活下去」。

因为每个人秉性不同,适当的妥协让步是不可避免的。

但正因为这份互相的理解和让步,才让原本棱角分明的几个个体,能够相互勾连,拥有更紧密的关系。

一位奶奶在冰箱上贴了一首小诗,提醒自己:

亲密感就是建立在繁琐之上。

七位奶奶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黄卷毛奶奶

看这深浅相间的发色,就不一般。

她注重仪态和打扮,老了也依然保持美丽。

告诫姐妹们不要减肥,因为这样额头容易显皱纹。

热爱生活和美好的事物。

门口布置了可爱的娃娃,阳台上种满了美丽的花草。

她对衰老和死亡的不可避免表示坦然。

已经写好了遗书,乐呵呵说道,已经想好了要把哪个珠宝送给「个个 Seven」里的哪位姐妹。

她患有轻度脑梗,经常黎明时分发作。

最近明显感受到记忆力衰退,担心患上老年痴呆症。

心态超级乐观

跟摄像师开玩笑「没准下次你来的时候,我会问你是谁之类的」

为了抵抗记忆力衰退,她还报名了舞台剧朗诵班。

如前面提到的,她至今都还在努力工作。

座右铭是「快乐地度过今天」,因为没人可以保证明天一定会到来。

她说自己的墓志铭将会写上「啊啊这一生真有意思(感叹号)」,说完自己开心地大笑。

真的好喜欢这位有趣坚强的老太太啊。

日本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记得之前有两部相关纪录片都非常火。

一部是《无缘社会》

讲述的是日本每年有 3 万多人,孤独地死在出租屋里。

他们没有家人,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尸体发臭了才被邻居发现

其中有个案例是一个单身女性,凭自己的能力买下公寓,母亲去世后自己孤零零一人。

得了癌症之后无法出门,只能在家疯狂储备粮食过活。

国内观众看完都心有戚戚焉,觉得还是结婚生子保险,起码老了还有靠山吧。

但结婚生子真的是解决之道吗?

也不一定。

有另外一部纪录片,叫做《老后破产》

影片记录了日本的「团块世代」。

他们如今六七十岁,是日本经济飞速增长时期的建设者

曾经有充足的就业机会,一个普通的工人凭借自己的劳力,也能过上富裕的中产生活,攒下充足的养老金。

但就算是攒下了 2000万日元(约 135 万人民币)的积蓄,除了政府每月发放的退休金之外,他们当中很多人依然面临破产危机

原因很简单:

上有老,下有小。

父母这一辈普遍长寿,需要大量的医疗投入;

而子女面临糟糕的就业环境,收入不稳定,依然需要啃老

比如这家团块世代的老夫妻,年轻时生了两个孩子,买了私家车,周末出游,过上十分典型的中产生活。

但等到儿子 36 岁有了 2 个小孩,又同时失业时,这一家人就陷入了拮据。

全家 6 口人,都靠着爷爷的工资吃饭。

这种情况,当然跟日本的经济衰退有关。

但谁又能绝对预料 30、40 年后的经济大环境是怎样的呢?

毕竟,今天我们的养老问题就已经矛盾显露,陷入困境了。

单身也好,结婚生子也罢,都不能保证 100% 安稳的老年生活。

所以当我们把目光转向这 7 位奶奶时,就会发现,她们依然保有体面和自由的关键是:

金钱和精神的双双独立。

懂得理财,年轻时攒下了充足的金钱,有的人老了也还能工作,拥有稳定的现金流。

思虑周全,把各种可能的风险都考虑在内。

心态积极,在人生的末端也积极结识新朋友,建立社会关系。

认真看待死亡,提前安排以何种方式结束生命。

总的来说,无论哪种生活方式都无法一劳永逸。

想要开心完满地度过一生,都需要兢兢业业仔细规划。

这样看来,人生啊真的是一刻都不能懈怠呢

助理编辑:姜弹弹

谁说单身不能一直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