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赚得比你多10倍,而在工作上花的时间又不比你多,那么他一定是做了与你大不相同的事。 在很久以前,我就意识到了我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不爱思考。我爱读书,爱动手,爱新事物,但是我真的不爱思考。我喜欢获得新鲜信息,却懒得分析这些信息后面的逻辑。这一直是我的小小心病,但是没有刺激,就没有动力改变。 最近有一直在看关于如何学习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也通过“得到”听了成甲的《好好学习》,有所启发,决定再次反思改进一下自己的学习习惯。 一.什么是有效知识 我们一直听老师家长说,“知识改变命运”,并对此深信不疑。我们也常常听人说,“明白许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两句话有什么差别,他们是否相互矛盾呢? 我们先来看看,知识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的。是我们学习了知识,懂得了规律,明白了缘由,就有小神仙悄悄改我们的命数了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我们学习的有效知识改变了我们的行为,而我们受学习的有效知识的影响改变的行为,给了我们更好的前程。 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能够改变命运的知识,是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的行为的知识,这里我称它为有效知识。 有有效知识,就有无效知识,前面说到了“明白许多道理”里的“道理”就是无效知识。为什么它就是无效知识呢?因为听了这些道理我们也没过好吗?“也没有过好这一生”是听无效知识的结果,而不是导致这些“道理”是无效知识的原因。 这些“道理”是无效知识的原因是这些“道理”没有改变我们的行为。没能改变我们的行为(改变我们的认知的知识我也认为是可以在以后的决策中改变我们的行为的)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信息无法指导我们,不便于使用;也可能是因为我们阅读不走心,没有想过要运用。 这里的无效知识我们也可以叫做信息,知道更多信息不会给我们多少益处(但稀缺信息很具有价值,此处不作讨论)。 二. 如何学习有效知识 1. 获得有效知识 大多数人的阅读说的都是阅读信息,而不是获得知识。阅读信息是轻松的,只需要被动接收信息;获得知识,需要我们从接受的的信息中抽丝剥茧,提取出能够改变我们的行为的指导方法或者认知理论。 2. 如何有辨别地学习知识 前面说到:学习有效知识的办法就是让获得的信息能够生效,即改变我们的行为或认知。这个意思就是说读了一本书,看了一个理论,就要把它用起来咯。 我们在学习知识之前,首先要确保这个规律或知识点是可靠的,经过了广泛的验证,并且清楚这个知识点的使用和不适用的领域。 3. 获得有效知识的“捷径”: 1. 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的益处在于我们学习到的知识都是我们感兴趣的,我们需要的,学习的时候带有目的性,得到的知识也有针对性。前面的例子里面有两个问题,“人为什么有信仰,人可否造信仰”,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主动出击,查找相关书籍案例,去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这样的主动学习效率就很高。 2. 想象使用场景 想象使用场景就像河水引流,凿出一个小道就能把自己的思路的河水引过去。 我在学英语的时候意识到,如果我想要掌握学习的知识,我一定要不断想象我使用我学到的知识的场景(如果可以实战练习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学习的时候想象使用场景,实战练习的时候才会能想到用)。 比如说这一句英语“Congratulations!”在我英语水平低的时候,这个单词是很复杂的,我知道它表示祝贺,别人用这个表达的时候我花上一两秒也可以反映过来是什么,但我如果不反复想象自己使用它的场景,我很有可能只能听懂(而且需要反应时间),不能说。 它勉强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却不在我的使用范围内。我需要重复听到别人说很多很多次,才能在这样的场景中想到使用它,但如果我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把它和使用场景建立联系,处在可以使用这句话的场景的时候我就会瞬间想到它,甚至不用想,脱口而出。 3. 记录、运用,反思、总结 人的大脑是不可靠的,人的大脑是不可靠的,人的大脑是不可靠的。 大家都对上面这句话吧有深刻感受吧,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忘掉,这是很正常的也是无可避免的。想要能熟练运用学习过的知识,需要我们不断练习并且梳理巩固。 ——记录 学习新知识以后,我们可以把今天学习的知识以简短描述记录下来,比如:今天学习了公司管理的“五项修炼”;亲密关系处理方法四步骤等。这样的记录可以提醒我们不靠谱的大脑,前两天的学习内容,帮助我们快速回忆,加深印象。 ——运用 学习的时候就要思考这些知识能够如何运用,也要设想使用场景。这两项都是为了运用做准备。邓爷爷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说,学了就要用,用也是学的一部分,因为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这些知识是不是真的是真理,是不是真的有效。 ——反思 既然都运用了新知识,肯定会产生结果。这个结果是不是和往常的结果一样呢,有哪些改变呢,这些改变是由哪些变量引起的呢,如果我想要另外一个样的结果,我需要改变这次采取的策略的哪些部分?反思能帮我们不断校正我们的不正确的认知。 ——总结 思考之后要总结自己实践之后经认证的正确知识和被推翻的错误知识,能进一步巩固正确知识。 虽然比较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我不愿意正视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学习费脑子,需要思考,耗费时间,学习起来慢。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会的不是简单重复劳动,这都是有必要的。 掌握事物背后的规律比掌握事物本身困难得多,但是掌握事物背后的规律也比掌握事物本身有价值得多。我认为这样的对于事物基本规律的学习就像栽树,前期很辛苦,可是会长久受益;而学习事物本身,就像打遮阳伞,便捷快速,却永远不会带给你成指数型增长的益处。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