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波罗:新民之友诉心声

 老鄧子 2019-08-19
用“新民晚报之友”形容我与晚报的关系是再恰当不过了。

2000年的一天,突然收到一个沉甸甸的邮件,四四方方,像是书籍,我从未邮购过,但查阅地址及收件人皆准确无误,狐疑中拆将开来,原来是新民晚报为纪念创刊70周年,由该报副刊部编纂出版的一套四卷《夜光杯文粹》。翻阅中,终于在一册湖绿色封面的那本“1986年散文·随笔”一栏中找到了我写的一篇《多难的右腿》,记述着我在严寒中感受温暖的轶事。这是副刊编辑部对入选《文粹》作者无声的奖励啊!

《夜光杯文粹》1999年-2015年
《爱夜光杯爱上海》2017年与2018年版
匆匆浏览了一番,每册逾千页,作者遍及五行八作,题材包罗万象,这些曾经飞进寻常百姓家的文字,原是涓涓细流,如今汇聚一起,如同江河奔流波涛汹涌,读来动人心魄!所以十八年间,书橱几经清理,这套丛书却始终岿然不动。

对于新民晚报,尤其是副刊,我是怀有一份特殊情结的。诚如林放先生所说:“……副刊是休憩散步的处所,也曾是许多青年作家锻炼文笔的园地。”1961年当我初登银幕,在影片《51号兵站》中崭露头角之时,晚报就来约稿,让我谈谈塑造角色的体会,是年国庆节,影片公映后第三天,晚报“影中人语”就刊登了我写的《我演梁洪》,由此开启了影坛新人与读者交流的通道。嗣后,但凡写就短文,不约自投,首选晚报。

刊登于1961年10月3日新民晚报第二版上的《我演梁洪》
多年来我从新民晚报汲取了许多养料:每当读到美文时,会将其中佳句、金句摘抄下来;遇上一些合适的篇章,会剪贴起来当作日后朗读的备用素材……晚报就像那个每天黄昏都企盼见到的朋友,用“新民晚报之友”形容我与晚报的关系是再恰当不过了。
然而,老朋友却在一个寒夜里突然消失了!我时常惦念着这位被迫与寻常百姓失联十余载的老友;所以当1982年大地复苏,春风拂面得以重睹老友芳容时,怎不令人雀跃!
犹记1981年12月20日,我们就以“新民晚报之友”的名义,在黄浦体育馆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祝晚报复刊的联欢会。文艺界丁是娥、张文涓、李炳淑、徐玉兰、王文娟、杨华生、袁一灵、乔奇、孙景路、黄永生等三十余人都兴高采烈地纷纷赶来共襄盛举,彼时刚涉足歌坛的我也引吭高歌,表达故友重逢的喜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