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 兴,笔名:西唐愚叟,河南叶县人。 我在南京的旅程中,继谒中山陵之后,又巡礼了位于长江路上汉府街的总统府。这是一座园林式公府的典型建筑。圣地一游,我不仅陶醉于煦愉的江南名园之中,而且也检视了浩瀚的中国近代史实。乘车去总统府的路上,我一直琢磨着,那大政重地一定是一处门庭肃然,宠大壮阔,堂皇豪华的所在。当我跨过了它的门槛却大相径庭。 总统府的院落就是名著江南的煦园,它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因其地域是明代朱高煦的汉王府遗址,故叫煦园。这座集江南园林工艺精华于一园,融中西式建筑文化为一体的独特风格,的确是美学之秀,幽雅愉悦极了,不负煦园之名。它的中心地带是一个南北走向,砌堤围栏的瓶型小湖泊,是多么妩媚动人啊!满塘芙蓉,花红叶绿;池水如蓝,清澈见底;鱼头攒动,击起一圈圈涟漪,辐射全湖,一派柔丽的湖光。水池的南端,纵泊着不系的石舫,彩舷画舫,雅俗诱人。它的甲板两侧,设有回廊式的汉白玉跳板,供人登舟渡湖观光。环水一周,空间宽敞而幽深,竹木苍翠,花草匝地,因势错落其间的桐音馆、夕佳楼、印心石屋、碑亭、六角亭、鸳鸯亭、漪澜阁等古典建筑物,精工细作,高雅别致。园内的两座假山群,峙立南北,堆砌特异,怪石嶙峋,山路曲幽,在香风熏染、柔水润色下,显得格外浑厚空灵。尤其是园内东侧的中式天王府与西侧的西式总统府,形成了具有不同时代色彩的建筑风格对比,给这座园林增添了独秀一枝的建筑工艺。煦园虽仅有1.4公顷的咫尺之地,它却以小见大,层次分明,突出山水,虚实相映地囊括了江南诸家园林的工艺特征和中外古今公府的建筑风格,可鉴可赏,居之可心。 当穿过煦润温馨的园林,便步入了中国近代史博物馆。这里却是风云争霸的政治舞台,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那一页页丰厚的史料,那一件件瑰丽的文物,向人们揭示了清代两江总督衙属的建制,太平天国运动的狂飚,辛亥革命的暴雨,中华民国政坛的嬗变,尤其是世纪伟人孙中山缔造共和国的光辉生涯。 纵观煦园春秋,始知史河巨澜。 煦园地处十朝古都南京市腑地,溯其六百年史志,它一直是政坛要地。明代初期为归德侯陈理府第。永乐年间,改建为靖难功勋朱高煦的汉王藩府,这里经历了皇家贵胄争夺皇权的殊死搏斗。清王朝建立以后,这里又改为两江总督衙门,是清政府控制长江流域的军政机构。19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称天京。天王洪秀全拆明故宫的砖石梁木,将总督府改建为10里之阔,殿堂林立的天王府宫城。他在这里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纵横天下,展开了席卷半壁山河,长达13年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时至今日,天王府的主体建筑依然存在。1864年以后,这里再度改称两江总督府。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胜利后,1912年1月1日,叱咤风云的孙中山先生在此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总督衙门为总统府,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央政府机构。从1927年到解放前夕,这里一直是国民党中央机关和国民政府所在地。煦园西侧的那栋坐北朝南,装饰庄重朴实的七间西式平房,它就是临时总统府办公、议事的地方,室内的印玺、文书档案、办公用具,保存完好,一览如故。煦园东侧的那座三开间的中式两层小楼是孙中山先生的起居室,又称中山堂,陈列着大量的孙中山和宋庆龄当年从事革命活动与生活的照片、实物,它生动而详实地反映了国父以天下为己任的磊落人生。 畅游煦园,察华夏风云之变幻,览神州沧桑于一瞬,谁不感慨抒发“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情怀?这醉人的风景,壮烈的文史,深邃的哲理,是多么令人惊叹,耐人回味! |
|
来自: 西唐愚叟gb6iqv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