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教育部统编教材将于新学期使用!语文教材的教与学有这些要点

 卡卡2FM4 2019-08-19

今年秋季,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科书,将实现在全国各地的所有年级全覆盖。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大众关注的统编语文教科书的使用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教育部课程教科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先云,他就统编教科书的学习、教学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厘清大众对教科书的错误解读。

望老师转给家长,家校联合,为孩子的教育共同努力!

注意,教育部统编教材将于新学期使用!语文教材的教与学有这些要点

1

one

关于古诗文教学:

古诗文要背诵、积累,

不强制要求理解意思

Q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所选古诗文数量大量增加,小学生学古诗文会不会觉得难懂?

A

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文,一部分是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篇目,另外还有很多是儿童在阅读白话文的时候已经了解过的。比如,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科书每学期安排一篇文言文,如《司马光》《守株待兔》《自相矛盾》,学生们对这些课文的白话文已经很熟悉了, 所以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且所选文言文的篇幅短小、文字简练,小学生学习起来不会觉得吃力。

另外,增加的古诗文大多不是课文,而是安排在 “日积月累”栏目中,要求学生背诵、积累,但不强制要求理解诗句意思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上,教师要注意低、中、高学段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低年级安排的古诗只要求帮助识字、写字, 最重要的是能背诵、积累,做到“囫囵吞枣”即可。

中年级要求了解古诗句的意思,一般对诗人表达的情感不作要求。

到了高年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古诗文意思的基础上,初步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two

关于语文科目的学习:

语文科目的学习,阅读与表达并重

并非“得阅读者得语文”

Q

统编语文教科书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 课外阅读、名著导读等栏目,为什么如此强调阅读?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A

陈先云: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学好语文课程的关键。教师和家长都很关心学生的课外阅读,但以前他们会苦恼不知道该让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因此课外阅读常常不容易落到实处。

统编教科书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对如何读课外书给学生以指导。教科书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有系统的书目安排,告诉教师、家长和学生们每个学期可以读什么书。阅读能力只有靠大量的阅读才能提高,统编教科书重视课外阅读,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主动阅读。

Q

有人从统编教科书对阅读的重视得出“得阅读者得语文”的结论,您怎么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除了强调阅读,还突出哪些方面?

A

陈先云统编语文教科书强调的是阅读与表达并重。教科书力图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在教科书内容中的比重,实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在内容上的均衡,以引导语文教学重视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统编教科书每一册专门安排“口语交际”栏目,突出了口语表达、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比较弱,教师教完一课,在学生们身上看不出效果,使得“口语交际”处于可教可不教的尴尬地位。

本套教科书在编写的过程中重视“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性。以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内容编排来说,每册编排4次(六年级下册为3次),涵盖了倾听、表达和应对等口语交际目标,不同话题侧重不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每一次交际活动都针对性地列出要点提示,使学生不但明确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还可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时,教科书十分重视书面表达,即习作训练。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独立的习作单元内容,是统编教科书体系结构上的重要突破,意在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按照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规律,三至六年级每册安排一个习作单元,聚焦习作能力发展的某一方面,加强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使习作教学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教科书围绕阅读系列与表达系列(口语、书面语)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构建语文学科的能力目标序列,努力体现训练的系统性,突出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

阅读与表达缺一不可, 语文学习要做到听、说、读、写、思并重,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解读的“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阅读是最重要的”。

3

three

关于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学

应循着作者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在小学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文学启蒙

Q

统编教科书系统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点融合,您对授课教师有何建议

A

陈先云文与道的统一,是语文教科书秉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一条宝贵的经验。要处理好语言文字训练目标与思想教育目标的关系,体现两者的统一。

教学时,老师一要明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有哪些以及目标如何落实;二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潜移默化。要接触学生的真实思想,找到他们同作者思想感情的相通之处,使之产生共鸣。

老师要立足文本,重视发挥文本的教育价值。应循着作者的思路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充分领会和消化课文内容,体会里面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师不应只把思想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最后得到的结论上,而要能带领学生经历获得这个结论的过程,让学生乐于接受。切忌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暗示,口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要尽可能减少那种讲课文之后,就“受到什么教育、受到什么启发”等生硬、空洞的教学模式;摈弃在讲课结束时,让学生讲几句口号式的形式主义的教学。

Q

对统编教科书的教学,有哪些易被老师们忽略的问题?请您做一些提醒。

A

陈先云文体意识淡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语文课程设计的理念上,存在弱化训练、 淡化文体的现象,从而造成不管是什么文体,小学教学基本上都按照记叙文的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真实与虚构往往分不清。

统编教科书比较重视文体意识,以文学体裁编排的单元占有一定比例,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现代诗歌等单元;有走近文坛巨匠单元,如“初识鲁迅”;有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外国文学名著单元。在小学阶段,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文学启蒙教育。教好这套教科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

本文节选自《教育家》8月刊第1期《统编教科书的教学应“文道统一” ——访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一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