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字相解
“齿”字演变如下图,有关解释:
(1)口断骨也。象口齿之形。—《说文解字》
(2)甲骨文二例,都口露的子,合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嘴里的牙。
齿(甲骨文1)齿(甲骨文2)齿(金文)齿(小篆)齿(楷体)
甲骨文、金文“齿”字,似表示开口露齿。小篆体“齿”增加了“止”,有人认为是声符,实际有咬合之相。
繁体“齒”继承小篆,里面的齿形写成“四个小人”,古文“人”通“核仁”,代指齿。简体“齿”将里面的小人减少到一个,其实是造字者搞的谜:“凵”同“坎”,坎中)
牙(金文1)牙(金文2)牙(小篆)牙(楷体)
故涉及到“咬、吃”要用“牙”,其余要用“齿”,如:用牙咬、笑不露齿、打牙祭、唇亡齿寒等。还有一些引申出来的意思,也基本是这个规律:
(1)不敢与—《左·隐公十一年》注:并列(2)终身不齿。—《礼·王制》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