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籁人声︱天堂和人间的仙音

 乔峰byug79lgr6 2019-08-19

在05年的时候,收集到了很多天籁女声,那个时候莎拉布莱曼流行,世上就出现了很多类似的女声,有爱尔兰的“凯尔特女人”,挪威的sissel,新西兰的Hayley Westenra等。她们统一的特点是,有一副很空灵的嗓音,受过美声训练,音乐用古典的方式融合流行编曲。在这个时候,我又发现了一个德国女歌手,Isgaard,同样也是跨界方式,多层次的声音在宗教与世俗间飘扬。

一首golden key打开了她的大门,律动的弦乐中,女高音在高高着飘着,并没有一时听清她的歌词,但是有宗教的祈愿,从遥远的云端传来。然后流行唱法唱出地面上的祈祷,一波一波,渐渐混入女高音的高潮。好像周围都泛起了金光,天堂的门打开了吗?当我看了歌词后,我知道这不光是宗教祝祷词,还是人类祈愿的福音,祝愿人类不再有贫穷、争斗、歧视、自卑,而是都拥有自己的灵魂,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灵魂,去实现幸福的大爱。这女神一遍一遍,在天堂金色大门前,那些祈愿都飞向了人间一般,女高音掩盖了人世所有的不安。

她是古典美声科班出身的,唱着莫扎特舒伯特普契尼的歌剧成长起来的,但她内心的自由让她来到现在这个世界,去和天神海神为伍。初听no way back to eden,会差点以为又是一个莎拉布莱曼,又是一首和Eden差不多的歌曲。但是她自由温暖,给你心灵指引,去寻找自己的伊甸园,不是进所谓的天堂,她的声音就有那么种治愈的方法。

细听她的声音,和莎拉布莱曼区别还是挺大的,在Waiting just for you中,她是石头的身体,灵魂早融入了白云中。如果说莎拉是那一缕皎洁的月光,那么Issgard是海面射来的太阳光,慢慢地被收容,犹如阳光慢慢渗透自己的身体。在海洋里,是深情的海妖塞壬,可是幻化成美丽的爱情,早已分不清是劫是怨。她有时会耀眼得不忍直视,有时候又温柔的缠绵,声音里体现灵魂的两面。

在05年的时候,她这类女声的编曲风格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钢琴大量的篇幅,弦乐层层递进,做出一种急促的时空交错感,流行音乐的鼓声节奏,会把人声交织得心潮澎湃。Issgard往往是美声在天上飘,流行在地上跑,假声在海里荡漾,天上人间无处不在。这首earth song,原以为会如非洲音乐一样有动感气势磅礴,但是通篇下来是哀伤的,充满天地人的各个角落,为着迷失的大地而哀伤,它的壮阔在记忆里。

听Issgard那时候的声音会想起一个希腊传说,那是一个女子因为等待自己的爱人,而在海边化成了石头,而爱人已经被大海卷走再也回不来。那她有首歌turn to stone便有这种相似的感觉,她就是那个石头女人,坚定绝望的,不动不移的那样在这片海域环绕。有些美声唱法是属于上帝的,而她是属于自己的,她歌声里的渴望,释放着人心最真实又华贵的深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