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重 2019年里一个热词是“查重”,翟XX的论文“抄袭”引起了关联学校的警觉,中超职业裁判傅明由于在比赛出现几次的疑似错、漏判,被人肉之后发现论文也有抄袭之嫌。 第九轮中超比赛中,鲁能被上港在实时阶段逆转,VAR成了背锅侠,视频助理裁判金京元的论文被查:相似度64%,令人吃惊不小。 不重复真不容易 如今写论文,在正式答辩前都得先查重,并且很多论文不只查一次这么简单。 王总就讲起他的博士论文,属于是创新、创意性的,参考文献非常少,既使是在外文期刊上,也基本上都是中国人的作品,即便如此,重复率都还得特别关注呢。 博士论文写个20万字上下,全文重复率要严格控制;分段的重复率也要严格控制,这活还真的有挑战呢。 不讲人话 国人受的是大一统的教育,国人的写作习惯有相似性,比如主、谓、宾、定、状、补语,如何排列、如何码放,真的有规律。 于是,写同样的事情,即使是没有看过,也可能出现不经意的重复,当然不会出现大比例重复的。特别是在感谢环节、引用文献环节,重复的可能性极大——您总不能把别人的文献名字、作者名字给改了吧? 我看过一位小朋友写论文,为了规避重复,将本来相对平顺的句话,颠倒了语序、更换词藻,弄得感觉怪怪的。 论文最重要的是内容,特别是科技类的论文。如此的修改规避查重,可能会因文害意——确实避免的重复,但意思表达却不顺了。 坚决反对抄袭,同样反对僵化对待查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