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的山水随笔

 XUTINGHAO 2019-08-19

家乡的山水随笔

午后,冬日的暖阳驱走了霜风。妈妈要去割兔草,我欣欣然跟了去。

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仿佛多年以前那样。我熟悉小路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条小沟,当然也熟悉路边的每一寸土地。曾经,从山脚到半山的梯田里,种植着一畦畦各种各样的蔬菜。而今,只剩深冬里的一片干枯与瑟缩。半山腰上,曾经的稻田已肆无忌惮地长满芒草。用不了几年吧,这里该是再也闻不到稻花香了吧?想到这些,心里竟有点惶恐不安:若干年后,家所在的小小村落会不会被大自然一点点蚕食,最终消失不见?

家乡的山水随笔

脚踩的还是那片土地,如果不是跟着牛路,我想我将寸步难行。我是那样地熟悉它,田边开出的那支百合花,在微风中摇曳,洁白的花瓣,桔红的花蕊,花瓣背面还带着一点绿,总是固执地一次次出现在我梦里。今天,我来了,站在田埂上张望,初见你的那一瞬惊艳已经碎成了遥远的片段。我想寻你,靠近你,静静地看着你,却不能够了,高大的芒草填满了所有空隙。风中,芒草细长的叶片拂过脸颊,竞生疼生疼的,我不敢用手去撩开,生怕不小心又被割开一道口子。茫茫草海,紧紧包围着我,可我却生不出半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豪迈,只想,快速的,远远地逃离。别了,孤洁而淡雅的百合花,就让你在我梦里永远蹁跹吧。

家乡的山水随笔

家乡的山水随笔

站在芒草间,思绪飘远无法自拔,妈妈说:“快来看,好多风鼓草!”早先,曾经与朋友专程来寻它,不见踪迹,今天竟发现了许多。纵然寻你千百度,不想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退耕后,大自然的回报吗?这不起眼的小草,本地称为“风鼓草'。时常听人提起:仙草?有价无市?我无限好奇,找了度娘,才知道这不起眼的小草学名也可叫“风鼓草”,药效竟真的不凡。风鼓草:凉热解毒、凉血利水,主治急性肝炎,肺热咳嗽。风鼓草在民间广为使用,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天然药用植物和中草药资源。早在 1989年福建省就将其列入濒危动植物名录。因此,我的家乡也是少见的,许多人都还不知道风鼓草的庐山真面目。我能认识它得益于我那慈祥的爷爷。仿佛,他就在那里,穿着军大衣,袖着手,坐在田埂的枯草上,慈祥地看着我们,看着牛儿,羊儿,微微地笑着。那时,蓝的天,青的山,枯黄的草,淘气的我们,调皮的羊儿,温吞的大牛,岁月竟是那么静好!

家乡的山水随笔

家乡的山水随笔

随着妈妈在山间乱钻,似乎找到早已不知失落何方的童年。一棵树,一丛草,都会让我欣喜。这又是什么?那一串串蓝色的果实,发出幽蓝的光,亮了我的眼!漫山遍野里疯跑的我竟从未见过。我情不自禁拿起手机一阵狂拍,又习惯找度娘了。“常山”,真是奇怪的名字,竟也是一味中药,只是用得少。真是山中无凡草,棵棵皆仙药。神农尝百草,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中草药的识与用是那样的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妇儒老少,或多或少都认识几种中草药的。只可惜现在的人追求的是立竿见影,而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医学瑰宝也渐行渐远了。

家乡的山水随笔

家乡的山水随笔

远远看到了石壁边的点点红,是茅莓!一串串在阳光中闪着透亮的光泽。童年的记忆里,这里并不曾有这道风景!我想,在那缺衣少食更无水果零食的年代里,这果子定然也无熟透了还高挂枝头的道理的。孩童见了,定会想方设法摘尽每一颗;大人见了,定会掐下一串串捎回给孩子。今天,我伸手就可以够着好多了,轻轻摘了一颗丢进嘴,酸中微甜,溢满舌齿之间,不过,已然没了儿时的味道,吃过一颗也不想再吃第二颗了。但第一次见到这野果子的儿子,一手拉着枝条,一手摘着果子,一颗颗丢进嘴,竟吃得津津有味。

家乡的山水随笔

家乡的山水随笔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承载着我们那一代人太多太多的记忆。儿时的我们,哪个没有跑过家乡的每一片山林,跳过家乡的每一畦田地?上山摘野果,下溪摸鱼虾,田中爆米花,地里烤地瓜,哪个没有在大自然怀里疯狂过?有次与学生闲话童年,他们竟满脸向往:老师,你的童年好幸福!

今天,爬上了高高的半山,本想带孩子踏寻我花样的童年,也给他的童年留下一道自然的回忆。只是,很快的,遍地的野草击败了他的所有热情,他早退了,他的记忆也是褪了色的枯败吧。

站得高,看得远。在村中弯蜒的依旧是那清可见底的小溪,村里依山而建的农舍依然炊烟袅袅,而远离村庄的半山良田竟成荒野一片。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或许更久长一点,终究,这小小村落也会湮没在大自然的怀里吧?但愿这一天能晚些来,让自己有生之年还有家在,还有回家的路!

家乡的山水随笔

家乡的山水随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