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如蒲松龄笔下的反面人物,被称为蟋蟀天子,但却是一个有为明君

 花开无田 2019-08-19


文/花开无田

蒲松龄笔下曾经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朝廷征蟋蟀,一个小孩子,不小心把全家视若性命的蟋蟀弄死了,被父母责骂,跳井自尽,化身为蟋蟀,救了父亲性命,成就一家富贵的故事。这个故事表面说的是一个奇闻怪事,实际上是映射统治阶级巧立名目压迫百姓的事实。不过蟋蟀这个事情倒不是蒲松龄瞎编的,历史上确有其事。真的有一段时间宫中好斗蟋蟀,而且还向民间征集过。

宫中之所以斗蟋蟀成风,是因为皇上喜欢,这个皇上就是明宣宗朱瞻基,他因此也在历史上被称为蟋蟀天子。

这个绰号太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以为这是一个只知玩乐的荒唐皇帝。这可是大大的冤枉了他,他可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和他父亲一起开创了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总共十一年,朱瞻基就在位十年,可以说他是主要贡献者。他自小优秀。有人说他的父亲之所以能得到皇位,就是因为朱棣看到他那么优秀的份上。不仅立他父亲为太子,还从小对他悉心培养,连打蒙古军都带着他去。

当然,他这个老子可不是那种一无是处,只知道沾儿子光的那种人,由于朱棣长期在外,朱高炽其实长期管理着国家的内务,而且本身也得儒家精神的三味。所以虽然在争太子这件事情上沾了儿子的光,其实他也是是个好皇帝,尽管在位只有一年,仁宣之治却是由他开创的,所以他也深得朱瞻基的尊重。

谁都知道,朱棣嗜武,朱高炽好文,在这对父子影响下长大的朱瞻基,自然落得文武双全。朱瞻基即位之后,以武平藩王,还御驾亲征北击蒙古。以文改革行政,统帅大臣。他所在的年代让后来人常常缅怀。

朱瞻基爱民,体察民间疾苦,一遇灾年,就会减免赋税。有一年闹了蝗灾,还安排官员去之后灭蝗,还特意嘱咐他们不要给老百姓造成负担,让人们觉得自己比蝗灾还可怕。同时,朱瞻基也让自己不成为老百姓的负担,他多次停止皇家那些劳民伤财的事情。曾经有一个锦衣卫请求广东采珠,朱瞻基却认为他想借此中饱私囊,把他关了起来。

朱瞻基爱臣,他名下有许多大臣,均有过人之处,朱瞻基让他们各展其长。君臣关系极其融洽。传说有一晚朱瞻基估计是失眠,居然三更半夜去杨士奇家,把这个大臣从梦中惊醒,忙忙的穿了朝服,走进大厅,但见满屋的东西和人,也没看见皇上在哪里,慌乱中朝着北方就拜。可却拜错了方向,朱瞻基也不恼,只说到:士奇,我在这儿。这是如兄弟般的感情啊。

朱瞻基当然也不是一味的仁,因为一个好皇上可不仅仅是一个好人就能当的,他非常有决断,当时越南其实是在中国的版图,但却屡屡造反,明军常吃败仗,有人建议允许他们自治,朱瞻基觉得远征无益,就同意了。历史对这个决定褒贬不一,但对当时常年征战的大明来说,还是明智的。

关于朱瞻基的污点,除了蟋蟀天子之外, 还有一个类似笑话的段子,传说他有一次向一位御医要房中术的方子,御医方正,不给。他居然把人家关了起来,过了很久才放了。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个段子,就觉得这个皇上有点可爱,不仅是因为要的是房中术,还有他那先关后放的做法。这位御医如果遇到的是朱元璋或者朱棣,就不会被关起来了,直接的,人头落地。真是一位仁君啊,人们对他的笑话,都是温和的。

参考资料:《明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