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孩子不想读书,请和他看这部片:没有选择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退休工程师 2019-08-19

前段时间,《穷富翁大作战》在网络上火起来,这部真人纪实片是香港十多年前拍摄的,今天看来还是很有感触。

     这个时代,应该很少有人怀疑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性,却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行性保持怀疑。

      我想,片中真实的案例,能带给家长很多启发。

 1这个社会在极严厉地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穷富翁大作战》是一部真人纪实片,邀请一些社会精英,如上市公司CEO、富二代、律师等,通过节目,在一周的时间里,去体验流浪汉、环卫工人等底层生活。

    其中,让我感到很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精英在体验之前,都持有一种盲目的自信。

     他们认为自己即便是落入底层,也可以通过能力、智慧改变命运。

     就像很多年前,老洛克菲勒说过的豪言壮语:即使把我的衣服脱光,再放到杳无人烟的沙漠中,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

      然而,当他们真正身处底层时,才真切感受到资源匮乏的残酷性。

      田北辰,父亲是香港一代裤王,自哈佛大学毕业后,创立了自己的服装王国。

      到今天,坐拥全球七百多家分店,在香港商界可以说是无人不识。

      他信奉自由市场,淘汰了很多弱者,但如果有斗志,弱者也能变强者。

     节目里,田北辰变身时薪只有25元的扫街清洁工,每天做九小时令人厌恶的工作。

     每日生活费只有五十元,住在不足十五尺的“豪华笼屋”里。

      早上六点十五分要赶到湾仔工作,凌晨时分唯有通宵巴士可以到香港岛,车费高达十三元,吓得田北辰感叹:哪有那么多钱开支!

     倒垃圾扫街毫不容易,原本要在八点半前清理十多个垃圾桶,过了大半个小时,才清理了两个。

     以为辛苦做足五小时后,终于可以吃午饭,却发现,除去开支后,身上只余15元。

     而15元在香港买碗普通热汤面都不够,只能到附近便利店买最便宜的三明治吃。

     还不到两天,信奉只要有斗志,弱者也能变强者的田北辰就感叹道:

     “体力上很累,第二天开始就有点得过且过,如果要做一个月或者半年,我未必有斗志。

      这两天,我只想着吃东西,完全没什么盼望,我什么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一顿好的。

     我现在明白了他们大部分的想法,怎会计划下星期、明年、将来会怎样?最重要的是解决下一餐。”

     然而,即便是如此辛劳的工作,却还有很多人在白班结束之后,再赶往另一个地方上夜班,否则白天赚的那点钱根本不够交房租、养活孩子。

     节目接近尾声时,几天的体验让田北辰有了深刻体会:这个社会正在极严厉地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从统计数据来看,从事低回报工作的,基本上都是低学历、低技术水平的人。

     没有知识、一技之长的人,只能被挤压在社会的底层,除非中奖,否则很难有机会翻身。

2读书本质的价值是让人拥有议价能力

     或许会有人反驳:“这个社会上,也有很多没读过书,一样过得不错的人。”

     这其实是一个概率问题。没读过书,在社会中摸爬滚打,最后取得成功的人肯定有,但一定不是普遍现象。

      美联储St.Louis 分部的统计数据,说明了家庭中受教育程度最高者(大于40岁)的受教育程度与家庭净财富超过100万美元的比例的关系。

      可见绝对财富的级差比收入级差触目惊心多了,硕士学历以上家庭比高中学历家庭的百万富翁比例竟高达30倍!

     而平均薪酬,仅仅是读书的“门槛意义”。

     纪录片用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除了与社会准入门槛紧密相关,读书更本质的价值是让人拥有议价能力,从没有选择到可以选择。

     从片中为生存奔忙的人身上,你可以看到贫穷并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无望、无奈,无更多精神追求的状态。

     过得没有希望,就好像一份文件被锁在夹层内,日复一日,来来去去都在死胡同里。

    “我们没有选择。”是住在笼屋的阿伯对这种生活状态最简单的总结。

      时间、精力被耗费在无数次的日常之中,小到每日菜价,大到高企的房价。

     当人不得不花大量时间维持生存时,是没有能量去思考未来的,就连休息都是一种奢侈。

     田北辰十分唏嘘:经历过之后,我才理解到,很多人不仅仅是希望有尊严那么简单,而是没有机会去问有没有尊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随时可取代的他们,没有议价能力。

     没有人生议价权,才是最可悲的事情。

     因为没得选,所以只能像齿轮一样循环往复地转,看不到任何前途。

     看到这里,我就想到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的一段非常经典的话: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和别人比成绩。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3“有选择”和“没有选择”的区别

     这一点,对城市里的中产家庭来说,更有参考价值。

     很大程度上,中产家庭的孩子将来不大可能从事重体力、低回报的工作。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孩子不会陷入到没有选择的“齿轮状”生活中。

     事实上,随着竞争日益加剧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果年少时没有努力读书,没有获得知识技能、思维认知上足够的储备,未来疲于奔命、苦苦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可能性是更高了,而不是更低。

      甚至都不用等到未来,从孩子读小学开始,每一个人生节点都会体现出“有选择”和“没有选择”的区别。

     在小学,孩子如果最基本的功课都搞不定,在现实环境的压力下,怎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课本以外的学习,发展兴趣爱好抑或升级思维认知。

     到了小升初、高考,会更加现实,每一次的筛选都是一次残酷的层级划分。大学毕业后,是你选工作,还是工作选你,与你这些年的积累息息相关。

     而这些积累大多又源自你读过的书,当足够的知识转化为高于普通人的认知,你才有了议价的权利。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有过一样的感受:小时候我并不十分清楚读书的意义,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光。直到大学毕业,才突然发现,世界是一个强大的组合体,它就放在你面前——高大、宏伟。

     你想要找到一条路通往它的核心,然而你发现它是严丝合缝的,你找不到钥匙,打不开那扇门,因此也就只能在门外徘徊。

      这种感觉太无力了,不知道未来的生活在哪里,连努力也找不到方向。每天只能在没有选择、无法选择的996中往复轮回。

     值得庆幸的是,那几年认真读了很多书,渐渐明白这个世界是有规律,是可以分析的。只要思维模式改变,再加上努力是可以拿到通往世界核心的那把钥匙的。

     所以,现在的我,会努力学习教养的方法,尽力引导我的孩子爱上读书,理解读书的意义所在,就是希望她能早一些明白,读书与人生选择权之间的关系。

    《乡下人的悲歌》,是《纽约时报》和影响力颇大的《泰晤士报》力推的一本书。

     作者J.D万斯借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孩子要如何才能跨越阶层,为自己的人生谋得选择的权利。

     万斯在序言中说: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并不是因为我取得了什么不平凡的成就,而是因为我做的事虽然非常平凡,但大多数像我那样家庭的孩子都做不到。

     现在,人们看到我时,看到我的工作和常春藤的毕业证书时,都会以为我是什么天才,但恕我直言,这种理论其实是一派胡言。

      如果不是我的父母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倾尽自己所能,给我提供了珍贵的教育资源,就算有天分也会白白浪费。  

     而那些曾与我同龄的孩子,早早放弃了努力读书的孩子,如今还停留在肯塔基州的阿巴拉契亚地区,没有完全逃离药物滥用、酗酒、贫穷和精神创伤……

     阶层的流动,在哪个国家都一样艰难。

     对普通家庭孩子来说,读书依然是改变命运最有效的方式,它或许不能让你成为人生赢家,却能让你免于跌落谷底。

     最后,将《风雨哈佛路》中的一句经典台词送给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没有人可以和生活讨价还价,想要多一些选择,就要多一些努力!韩忠玉信心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