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验室考古—海昏侯墓葬案例

 許學仁 2019-08-20

想聆听更多考古大咖、文博达人的讲座吗?

↑↑ 点击上方“爱考古”关注我们 ↑↑

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李存信,今天讲座的内容是《实验室考古的方法梳理》,主要是以海昏侯墓葬作为案例。

☑ 敲黑板,划重点 ☑

什么是实验室考古?为什么要做实验室考古?实验室考古有什么装备和利器?实验室考古的工作内容不仅有精细化的发掘和提取遗存,还要对遗存进行修复、复原、复制。让我们以大名鼎鼎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葬为例来讲述实验室考古的操作和规范#满满的干货大放送#

李存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1977年至今,主要工作为考古现场出土遗存应急处置保护和实验室考古研究,参与并负责的重大考古发掘的实验室考古项目有: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贵州遵义南宋时期土司杨价夫妇墓葬、“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考古发掘遗存、河南偃师二里头二期墓葬、河北行唐故郡东周时期车马坑等等。


  

#实验室考古的缘起#

随着现代考古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存和墓葬发掘的数量越来越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但考古遗存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以及经过近百年来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使得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资源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稀缺。 

这就要求我们在考古实施过程中更加珍惜考古资源,以最大可能获取考古信息和实物资料为宗旨,缩小或者减少大规模考古发掘面积,利用较少的考古资源,多学科共同参与,进行精细化的考古发掘和项目研究。近些年的考古学的方法,已经从传统的田野考古逐步向田野考古和实验室考古并存的趋势发展。可以说实验室考古是田野考古的延续和扩展。 

#实验室考古的定义#

实验室考古是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开展古代文化遗存的发掘、清理、处理和保护。通过对遗迹遗物的现场观察和研究,探索古代人类社会以及相关方面的科技状况。发掘清理和分析检测,包括处理保护、复原研究、展示利用为我们实验室考古的基本工作要素。

面具出土时状况和经修复后的对比

#实验室考古的优势#

一是环境可控。自然环境下我们无法把控遗存的温湿度的控制,当我们把遗存迁移到室内,就可以通过使用加湿机、空调机等,让它和墓葬埋藏环境比较接近,形成高湿低温的空间范围,可以更好地保护出土遗存。

      二是时间可控。田野考古会受到四季气候的影响,遗存迁移到室内后,清理的时间便可控。

三是工作节奏可控。因为有很多出土的遗存,从颜色、外观、形状来讲,不能马上认定材质,我们需要用仪器进行分析检测,进行材质的认定。我们在遗存迁移到室内后,在工作节奏可控的前提下,比较方便采取有效措施。

四是全方位发掘。常规的田野考古,一般的情况下是从晚到早的进行发掘,先做最上层遗存,然后依次是中间层位和更早期的遗存,如果遗存的叠压状况比较丰富的话,用传统方法处理会非常麻烦,这时我们就可以把它做整体包装,迁移到室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进行发掘清理。

比如在发掘商周时期的墓葬时,不管是头箱,还是墓葬的墓主人身体的上方或下方,经常出现遗存叠压情况非常复杂的情况。有时表层的遗存非常脆弱,如果不把它处理好,不能有效地提取出来,就无法梳理和发掘下层遗存。我们把遗存打包迁移到室内,对箱体进行翻转,从侧面或者从底面进行发掘,保证遗存的完整性、原始性,有效地进行提取。把遗存的保存状况完完整整地保存下来并进行有效清理是我们实验室考古的显著优势。 

五是保证安全。在考古发掘现场,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商周时期墓葬,基本上都至少七、八米深到十多米深的墓葬很普遍,发掘期间,对墓葬四壁土方的牢固程度,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遗存本身的安全要充分考虑,一旦把墓葬整体包装拿到室内以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实验室考古的技术路线#

实验室考古的技术路线包括出土遗存的现场应急处置,提取。对一部分遗存在表层就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应急措施,比如临时加固或者封护使遗存保持它的原始出土状态。遇到比较大规模的遗存叠压状况,就对遗存进行整体包装,迁移到室内进行考古清理发掘、信息采集、样品的检测,包括加固、保护、复原、研究等等。

头饰的出土状态和修复后状态

同时实验室考古需要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容纳大箱体。

社科院考古所实验室考古操作间

目前在全国其他城市也建立了不少实验室考古的工作场所,如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实验室考古空间、我们和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共建的实验室考古基地、社科院考古所和无锡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华东考古基地等。

南昌海昏侯实验室考古操作间

2015至2018年做江西海昏侯墓葬时,在南昌新建区专门做的实验室考古的操作间,面积600多平方米。

河北故郡实验室考古操作间

这是从2018年到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河北省行唐故郡遗址中发掘的车马坑,这是在工地现场建的工作用房。

#实验室考古的工具和设备#

在实验室考古中我们需要具备一些特定或特制的设备,比如说液压的升降可移动的车辆,在室内使用的移动箱体的小设备“地坦克”。还有一些专门分析检测的仪器,比如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可以放大数十倍数百倍甚至到上千倍;可认定材质的便携式X光光谱仪以及无影灯、偏光显微镜、做压强实验的测力仪等。

在处理出土遗存中的丝纺织物、皮质器物,漆木制器物时,它原来的支撑底一般都已完全老化腐蚀掉,全靠土体来支撑,我们需要对土体进行加固,对这些脆弱质遗存形成固定的支撑,不能因为土体的松散坍塌造成遗存的损坏或者缺失,这时我们需要用测力仪对土样进行大量的压强试验。

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

这些仪器帮助我们对遗存的保存状况,先进行前期的认知,了解到它的外观形状,材质,腐蚀状况,进行一数据收集,然后进行有效的处理保护。 

常规实验室考古工具

还有自制的一些竹木工具,把它们做成一定的弧度,在清理遗存过程中就不会造成损伤。

大气中的氧气对更加脆弱的遗存氧化速度非常快,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这些遗存的发生卷曲、颜色变化,甚至粉化,有条件的话我们会使用无氧工作空间进行保护。

最后进入到制图阶段,我们利用工作站等计算机设备对发掘的图片进行后期的编辑和整理。

  

举两个例子,在山西大河口的墓葬M1,一共发掘了11个壁龛,在不同的壁龛里边出土了不同的漆木器,表面是髹漆层,木质部分已经完全丧失,靠土体来支撑。

保护后状态 vs 模拟复原效果

处理保护后的遗物状态 vs 模拟复原效果

这是一个蚌饰镶嵌的大型漆木器,根据它的出土状况进行模拟展开的图,包括这个俎也是蚌饰镶嵌的。

漆木俎保护状态

通过对这些漆木器的有效清理保护,我们把它们的状况,包括形制、器型、规格做了深度的了解,我们还分析了它使用的是什么木材、用的是河蚌还是海蚌、髹的大漆等等。这就是我们通过电脑制图后,使用原材质、原始的材料进行复原复制。

下图是在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刘非汉墓的7号坑,里边陪葬了30多辆这种明器车辆。

我们提取了一辆,把它的材质,包括是木质部分、漆、还有金属饰件,在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对它进行了复原复制。这张图片就是最终呈现的一件复制品,现在在南京博物院陈列展示。

#实验室考古的过程:以海昏侯墓葬为例#

下面就具体讲从2011年到2018年,我们一直在做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葬的清理发掘实验室考古过程。

当初在2011年的时候陵园内发现被盗现象,于是江西省所考古队员马上介入,对陵园区域进行调查,做了部分的试掘。经过两年的钻探,调查了陵园内的墓葬、车马坑包括建筑的基址等等,考古的前期调查都做得非常到位后便开展了正式发掘工作。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的孙子,父亲刘髆是刘彻和李夫人唯一的儿子。刘髆年幼时就分封到山东巨野,为第一代昌邑王。在刘贺五岁的时候,父亲刘髆去世,刘贺继承了昌邑王王位(公元前86年),到他19岁的时候(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昭帝无后,权臣霍光和张安世扶持刘贺,让他继承帝位,迎刘贺到长安,27天后,霍光和张安世以刘贺在27天内做了1270多件坏事的理由把他罢黜。罢黜后发还原地,削昌邑王王位。十年后,刘贺29岁时,汉宣帝重新封他为海昏侯,封地在鄱阳湖边豫章郡海昏县,距离今天的南昌差不多60公里的直线距离,四年后(公元前59年)年仅34岁的刘贺在郁郁寡欢中去世。

从这张图上看海昏侯陵园非常完整,东墙和北墙包括西墙的一部分现在还保存着,M1就是刘贺的主墓,甲字型带墓道,墓穴的总体面积约400多平方米左右,墓葬规模非常宏大。

2014年墎墩汉墓考古现场发掘航拍影像图

南侧是它的墓道,有7米多宽,整个口字形的墓葬部分长宽约17米多。四周是回廊,三椁两棺的葬制葬式。

我们在进行发掘的过程当中,发现回廊四周有衣笥(sì)库、武库、乐器库、厨具库、车马库、文房四宝库等等,当时出土了上万件遗存,后期又清理出大量的简牍、孔子画像屏风等等。

我们把四周回廊部分遗存完全提取走以后,对中间主椁室的部分继续进行发掘,发现主墓上面椁室的部分,已经塌陷到了底部,完全和椁的底板基本上相接。

主椁室分为西室和东室,中间有一个木质隔梁,在隔梁的西端出土了大量的金饰,包括马蹄金、麟趾金、金饼等,出土了好几盒,有数百块。在隔梁东部是放主棺的部位,主棺的南侧有一个大俎案,上面摆置了很多如铜豆、鼎等器物,差不多有几十件,盛放着可能用于祭祀的东西和刘贺生前喜欢的一些食物。

东北角就是刘贺主棺的位置,下图是现场的出土状况。

海昏侯刘贺之主棺(外棺棺盖)保存状况

在发掘到这个层面的时候,我们对主棺进行了综合性的研判:他的主棺保存得还是原始状态,里边的东西没有经过盗扰,保存得应该非常完整。它塌陷了,受到上方的椁木、土体重压,原来高度应该在一米左右,现在压成了基本上也就20公分到30公分这个厚度。 

主棺它有拱轴,也叫尸床,它是一个日字形的架子,两边各有两个轮体,方便拖动,外棺和内棺放在拱轴之上。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在现场我们对这个棺进行开启的程序。

现场揭取主棺外棺盖

先打开外棺,看看里边的遗存状况、保存形态。开启过程当中想了许许多多的办法,因为木质的外棺盖近三米多长,埋葬在地下2000多年,虽然它有一定的厚度和强度,但在局部受力时,外棺盖可能会断裂,所以我们从底端撬动以后,马上平均分布支撑杠杆,穿插到外棺盖的底端,共同受力,缓慢地通过航车起吊把外棺盖打开。

揭取外棺盖之吊装程序

棺盖打开以后,在外棺当中有一个头箱,头箱的部位出现了一个漆木盒,压得基本上是片状破碎状了,这个盒子原来的高度约10~20公分,长约60~70公分,宽40公分左右。

虽然压成破碎状,盒子的各部件还是完整的,把它每一块碎片完整地揭取下来,包括小木头匣侧面、端面、盖子的部分。提取来以后,发现底下有两块玉璧。

棺的左侧头箱有完整的一盒黄金制品,有金饼、马蹄金、麟趾金还有20块金板。

外棺盖揭取后之遗存出土情况

外棺头箱出土金饰

马蹄金、麟趾金

金板、金饼

外棺头箱里黄金制品的出土状态是密密麻麻的叠压在一起,总数量约有200多块,它们上面还有一些文字,比如说铸造的“上”“中”“下”,有的金饼上还有墨书,埋藏了2000多年,虽然江西南昌的红色土壤酸性偏高,但黄金并不会受到腐蚀。 

这些金制品取走以后,开始清理内棺。外棺、内棺两侧侧板已经完全压得粉碎了,基本上是缺失状态。

据史料记载,大约在五代时期,鄱阳湖西南方发生过一次地震,应该是在地震的影响下,刘贺的椁室震塌了。同时地震造成了鄱阳湖水位抬升了好几米,海昏侯刘贺的墓葬就完全被水淹没了。后来的盗墓人就很难盗墓成功了,所以海昏侯墓能保持到现在的这种完整状态,出土遗存如此丰富,和鄱阳湖的水位抬升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对内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是在现场做,还是拿到实验室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