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177句名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見灯 2019-08-20
...

老子

年代: 先秦

老子作品: 《道德經》

老子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人說又稱老聃。中國古代偉大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著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精華是樸素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

老子的名言: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道德經》

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

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道德經》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

5.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道德經》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道德經》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

8.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

9.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經》

10.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道德經》

11.慎終如始,則無敗事.《道德經》

1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

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14.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道德經》

15.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道德經》

16.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17.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道德經》

18.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道德經》

19.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

21.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

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經》

24.無為,無我,無欲,居下,清虛,自然.《道德經》

25.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德經》

2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道德經》

27.慎始如終,則無敗事。《道德經》

28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經》

29.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道德經》

3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道德經》

31.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道德經》

32.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江海能為百穀王》

33.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隱無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辯若訥,大美若臭,大善若惡,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賢若痴.《道德經》

3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道德經》

35.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道德經》

36.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道德經》

37.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道德經》

3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

39.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道德經》

40.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經》

4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經》

42.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經》

43.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道德經》

44.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

45.將欲取之必先與之.《道德經》

46.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47.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道德經》

48.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

49.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道德經》

50.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道德經》

51.天地無人推而自行, 日月無人燃而自明, 星辰無人列而自序, 禽獸無人造而自生, 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

52.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道德經》

5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德經》

54.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道德經》

55.無為則無心,無心則無欲,無欲則無求.《道德經》

5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清靜克服擾動,賽冷克服暑熱。清靜無為才能統治天下。《道德經》

57.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儉欲第四十六》

58.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經》

59.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道德經》

60.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道德經》

6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2.誠實的話不一定動聽,動聽的話不一定誠實。世間的好人不會花言巧語,能言善辯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聰明的人不一定博學,見多識廣的人不一定真正聰明。人生的修行重在於行,而不在於辯。《道德經》

6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道德經》

64.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解讀: 我有三件法寶,執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愛,第二件叫做節儉,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 有了慈愛所以能勇武;有了節儉,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愛戴。

65.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道德經》

66.「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67.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道德經》

68.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道德經》

69.大道自然,何須強自靜。行無求而自松,飲無奢而自清,臥無欲而自寧。

70.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道德經》

71.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道德經》

72.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老子》

73.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老子》

74.有道無術 術尚可求 有術無道 止於術.《道德經》

7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經》

76.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道德經》

77.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道德經》

78.鷹立如睡,虎行似病.

79.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

80.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譯文:不只是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為是,反而更能彰顯自己;不自我誇耀,反而能成就功業;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長期有所長進。自己不要別人爭利,那麼所有人都會為你讓路。)《道德經》

81.方而不割; 廉而不劌;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道德經》

82.勝人者力,自勝者強。《道德經》

8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道德經》

84.動為靜之基;清為濁之源!《清凈經》

85.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

86.故常無欲,以觀其妙。《道德經》

87.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經》

8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道德經》

89.天下難事 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 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 故能成其大《道德經》

90.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德經》

91.生而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惡淵而為善,無尤也.《上善若水》

92.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道德經》

93.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道德經》

94.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95.致虛極,守靜篤.《道德經》

96.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道德經》

97.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道德經》

98.江海所以能成為百穀之王者,以其善下。《道德經》

99.道勢術,以勢養道,以術謀勢。有道無持,道乃虛空,有恃無道,其恃也忽。欲動天下,當動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道德經》

100.夫唯不爭 故無憂.《上善若水》

101.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道德經》

102.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強與父,留之何用。《老子》

103.福兮禍所依, 禍兮福所伏。 註: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為: 「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

104.治大國,若烹小鮮。《道德經》

105.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老子的智慧》

106.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道德經》

107.虛極靜篤.《道德經》

108.甚愛必大費 多藏必厚亡.《道德經第四十四章》

109.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老子》

110.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道德經》

111.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112.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

113.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道德經》

1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

115.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經》

116.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17.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118.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道德經》

119.對他人有寬恕之量,對謗語有忍辱之量, 對忠言有虛受之量,對事物有容納之量。《道德經》

120.「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121.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能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道德經》

122.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道德經》

123.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道德經》

12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道德經》

125.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道德經》

126.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經》

127.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道德經》

128.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經》

129.良買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

130.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經》

131.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132.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道德經》

133.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

134.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第八章》

135.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道德經》

136.勝利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殺戮的人。喜歡殺戮的人,便不能於天下得志。《道德經》

137.天下唯有不爭而莫與之能爭也.《道德經》

138.水清則鑒物,神清則見道。《通玄真經》

139.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道德經》

14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故為人處謙為下而能以下為上,統萬人之心。)《道德經》

141.聖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道德經》

142.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道德經》

143.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44.後其身而身先,忘其身而身存。《道德經》

145.上士聞道,勤而行之。《道德經》

146.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

147.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道德經》

148.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道德經》

149.原生質,質生空,空生時,時生萬物。

150.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151.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道德經》

152.為著敗之,執者失之。《道德經》

153.上德不德而有德 ,下德不失而無德《道德經》

154.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以觀其妙 有名萬物之母以觀其徼 同出於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

155.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經》

156.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道德經》

157.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道德經》

158.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 哉!誠全而歸之。《道德經》

159.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道德經》

160.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的智慧》

16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經》

162.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道德經》

163.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德經》

164.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

165.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道德經》

16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道德經》

167.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脫.《道德經》

168.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69.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道德經》

170.「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171.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道德經》

172.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道德經》

173.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道德經》

174.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經》

175.和大怨,必有餘怨;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道德經》

176.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

177.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