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ID:hlmyj001 编辑微信:dongzhu1968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 阿秋 林妹妹进贾府的时候,王熙凤对着贾母这样夸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然而贾母的孙女儿中,元春是入了宫当妃子,又是贤德妃,人说有这个大福,自然是好的。其余三春竟然不过尔尔,诗词歌赋眼界见识没一个比得过钗黛二人的。嫡亲的孙女固然比不上外孙女儿,也比不上亲戚家的。 贾琏偷娶尤二姐一节,兴儿那张嘴只把贾府几个女孩儿评尽了。二姑娘迎春的浑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似乎棋下得不错,到底也没有比较过。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一节,林黛玉笑说是个“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之人,可见是个无才无能的。惜春当然是最小的,然而小时看大,才能上唯有画画,既不管事,性格又孤僻。唯有探春才称得上是贾母嫡亲的孙女——除了元春,也的确只有探春是老太君嫡亲的孙女。 说起探春,就想起她的诨名“玫瑰花”来。兴儿说她是: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为什么说她是老鸹窝里出来的呢?因为她不但不是太太生的,而且还是赵姨娘生的。 虽然王夫人为人,并不至于为了嫡庶就薄待了探春。现成的例子:贾环拿油灯泼了她的心头肉一脸蜡油,她也不过臭骂一顿就了事。后面也并没有补着去为难赵姨娘母子。家里养着一堆小姐:迎春、惜春乃至黛玉宝钗,她固然不能像对自己亲儿子宝玉一样疼爱,精神上也是非常温和有礼,至于物质上,从来也没有因为不是自家小姐就薄待了——薄待也不符合她大家身份。 然而赵姨娘是个没事找事,有事能起三丈浪头的人。终于让王夫人连带着对她生的孩子,也淡漠以对。凤姐说三姑娘好,只是因为赵姨娘的原因,王夫人才面上淡淡的。 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 书中曾借秦钟读书标明贾府,上下都是一等富贵势利眼。 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容易拿不出来,为儿子的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 贾母的心思倒有一大半在宝黛二人身上,加上年老,虽说是极爱孙女才,到底精神不济了。加上孙女竟有三个,分倒探春身上疼爱又少了。嫡母王夫人、荣国府内宅掌权者之一的王夫人既然面上淡淡的,其他人就不能对探春有很多的热情——看老王面子也不能。 生母不堪,嫡母不疼——至少面子上不疼。探春虽说是贾府三小姐,虽说是娇养,人情冷暖大概也没有少经历。依然有现成的例子:老太太何等疼爱林姐儿?林姐儿在精神上过得又是什么样的日子? 这样挣扎过日子又是在那个女性需要依附男人才能生活的年代。在贾府上下骄奢淫逸坐吃山空时候,只有她,心系整个家族。
也只有她在满府人家都只想在贾府分一杯羹的时候,想到不依附贾家,自己立一番事业。
我们探春固然有雄心,却不是个空谈家。 人微?那就与当权者打好关系!
宝玉是贾母和王夫人的心尖子,与宝玉打好关系,自然更能接近当权者贾母和王夫人。当权者看得到你,你才有机会在当权者面前说上话。 有人要问了,难道探春和宝玉的感情竟是假的吗? 当然不是! 探春竭力要做的,是拯救整个贾府。倘若对贾府,对贾府中人没有感情,何至于在抄检大观园一节中因为府中乱象丛生以及联想抄家一节流下泪! 与哥哥感情好是与哥哥感情好,但是着意让哥哥买东西为哥哥做鞋,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言轻? 那就让我说得话,在当权者眼中有分量。
难得探春做得不卑不亢不显眼,不谄媚不献媚。 当权后,也并不作威作福,自立为王徇私枉法;也并不怕会得罪人,脸软卖德。
要说不作威作福不脸软卖乖,不过是管理者的职业道德。事情能不能做得好,还要看实际能力。 三丫头有能力吗? 当然有! 一、蠲学堂里爷们上学的八两银
二、去重重叠叠的脂粉钱
三、大观园实行私人承包制
这还是书中明文记录探春所作的事迹,而宝玉后来说她很做了几件事,可见探丫头做得很不错,岂止是不错,简直是相当好!
当得起凤姐的三个好!
这样有志气、有能力的三姑娘,有人称她女丈夫。 我不赞成! 生于不堪之境地,犹存壮志,不自卑不自弃,一步一步,靠耐心和能力用自己最大的心魄去拯救家族! 寻常丈夫哪比得上探春! 我探春不比黛玉因用情而废身,不比宝钗因通透而无情;比迎春坚强比惜春理智。湘云与她比失之天真,阿凤和她比失之少德! 可惜可惜! 可惜我探春满腔抱负又兼才华横溢,只因是女儿身,竟被困于闺阁之中。固然不能全力拯救家族于危难之际,连自身幸福自由终于不能保住。
而我们身在现在这样一个更加自由平等时代里,难道不能为自身、也为我们想要保护、呵护的人啊奋力拼搏吗? 雅物 ·红楼梦研究 热/卖/推/荐 喜鹊梅花·春喜上眉梢 双鱼戏莲·年年有鱼 黛玉原是草胎木质 宝玉也只是一块顽石 长按购买 |
|
来自: 昵称37581541 > 《贾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