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寄情,千里传书,苏武弗远,惆怅别录

 安之若素藏书阁 2019-08-20

听琴声,

鸿雁传书

咫天涯。

虽隔千山,

提笔总是手难下。

炎炎,

秋风依旧如夏,

又待燕子来,

却不见,

故人依旧无法。

《宋词》,千里传书,“鸿雁”

宋词写鸿雁,多用于寄情于远方的人。上次说到的是眼前人,这次说的是鸿雁,一个是莫负当前,一个是遥寄远方。总是用情咏怀,连绵而不绝。当然如果只是写鸿雁,也不足以表达远方寄情的话,也可以用游鱼来寄托。“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这是秦观所写,表达的是绵绵的情意,只能用游鱼悄悄的传递。当然苏武的雁足传书也是鸿雁寄情的最早记载。

宋词的鸿雁更多的是醉时思故人,特别是已经在远方的故人。

唐诗、宋词总不同,这毕竟唐朝更多的武功,而宋词更多的文治。几乎可以这样说,这是一个理科生和一个文科生的区别。

探寻“鸿雁”,我们看看古籍怎么说。

1.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来源于《清乐平》晏殊。 全文如下: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解释如下:(自译)在红色的信笺上写满了小字,满满的说了心中的情义。鸿雁、游鱼都来给我传递书信吧,把满腹惆怅的情义告诉对方。在斜阳中,我倚坐在西楼上,透过窗帘上的挂钩远远看着山。不知道自己思念的人在哪里,只是看到了绿色的江水向东流。

2. 鸿雁远,子规啼。此情谁得知。一尊聊与故人持。醉来悲别离。 来源于《全宋词,阮郎归》。 全文如下:长杨风软弄腰肢。日长胡蝶飞。雨余新绿细通池。玉钩悬妓衣。 鸿雁远,子规啼。此情谁得知。一尊聊与故人持。醉来悲别离。

3. 野外狐狸搜得尽,天边鸿雁射来稀。 来源于《全唐诗,腊日猎》姚合。 全文如下:健夫结束执旌旗,晓度长江自合围。野外狐狸搜得尽,天边鸿雁射来稀。苍鹰落日饥唯急,白马平川走似飞。蜡节畋游非为己,莫惊刺史夜深归。

4. 秋风过鸿雁,游子在潇湘。 来源于《全唐诗,远思》齐己。 全文如下:远思极何处,南楼烟水长。秋风过鸿雁,游子在潇湘。海面云生白,天涯堕晚光。徘徊古堤上,曾此赠垂杨。

宋词寄情,千里传书,苏武弗远,惆怅别录

鸿雁是古代人类对于通讯认为最快的手段,毕竟飞翔是古人不可想象的东西。把鸿雁作为超远程的传输手段是有着很强的道理。当然人类实际上用飞翔鸟类作为传输手段,第一选择是鸽子。毕竟鸽子在识别和归家这些特性上都不是鸿雁能够比拟的。鸿雁是由于苏武牧羊,才作为感情寄托成为了一个标杆。

鸿雁还有一个其他动物不能比拟的特性,就是他可以往返飞行,而信鸽基本上只能通过单向飞行而存在。古人是否有用鸿雁作为两地通讯,我没有见过确实的记录,但是用燕子作为两地通讯,反而是看到过相关的记录。不过两者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都是候鸟。但是燕子会在两个固定的鸟巢进行迁徙,而鸿雁只会在两个湖泊间迁徙,因此通讯的可行性将大为下降。

“鸿雁”一共在《全宋词》中出现36次。排名3253。“鸿雁”的意思是:书信的代称。鸿雁本是大型候鸟,因其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惆怅”一共在《全宋词》中出现192次。排名201。“惆怅”的解释是,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楚辞·九辩》:“廓落兮,羇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惊叹。轻率。仓猝。

“平生意”一共在《全宋词》中出现4次。“平生意”有解释:平生:终生,从来等。意:意气,思想。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信息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而这种资源的传输是这种资源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由于古代远程通讯的艰难,就更把这种快速的远程通讯作为美好的梦想而发挥到了极致。在中国,居延汉简,其实就是在远方的亲人,对故乡的呼唤。虽然很琐碎,但是也是很值得研究。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是我对鸿雁一词最有感觉的一句。和“鸿雁在云鱼在水”,都是一般的把雁和鱼都作为一种深深的寄托而有感而发。

这人,总有一点思念,交织着在时间、空间上的变换,总会给我们更多的怡情。

天依旧的高,水依旧的流,远去的人在远方,故人依旧难以相见。

这默默的守候,总是等待自己,或许父母已经在思念自己。

明天谈:《止学》中的“位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