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不战而退兵

 轻风无意 2019-08-20

唐朝初年,就在李世民称帝的当月,东突厥的大小可汗组成联军,出动十几万兵力,向中原进发,唐朝局势顿时紧张起来。

刚刚登基的唐太宗李世民沉着应敌,他先派尉迟敬德大挫敌军,造成先声奇人之势。几天后,颉利可汗进抵渭水便桥北岸,他派遣一名心腹担任使者晋见李世民,并顺便打探唐朝虚实。

李世民为了打压突厥的嚣张气焰,干脆来个下马威,将突厥使者逮捕囚禁。

李世民不战而退兵

李世民在气势上连连压过突厥后,乘势迎击,亲率房玄岭等六名官员,骑马来到渭水南,跟颉利可汗隔水对话,并以严厉的口吻指责他背信负约。

颉利可汗隔岸观望,眼见李世民只带六名随从官员,且镇定自若,气势高昂,不觉暗暗吃惊,心想其中必然有诈,竟然不散冲杀过去。李世民慷慨陈词,气势凌人,竟也唬得东突厥的士卒下马遥拜。这时,大唐的主力部队浩浩荡荡地赶到。颉利可汗见派去的使者一去不回,唐朝皇帝却亲自挺身而出,再加上唐军军队壮大整齐,不由面露惧色。

李世民不战而退兵

李世民下令大军后退布阵,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岸边与颉利可汗谈话,朝臣萧瑀认为此举过于危险,万一敌人射出冷箭,皇上安危堪忧,但李世民胸有成竹地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敢倾巢而出、直通京城吗?只因为他们以为我们国内刚发生内乱(指宣武门之变),而我又刚登上帝位,一定没有能力。我如果在他们面前示弱,用门防守,他们必定大军攻来局势难以控制。所以,我单枪匹马,表示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我们强大的阵容,摆出一副决战的姿态。一切都出乎敌方意料之外,他们一时必然无法应变。突厥深入我国境内,对我颇具戒心,我们如果和他们开战,必胜!如与他们和谈,一切都在我的操纵之中。制服突厥就在此一举。你们等着看吧!”

李世民不战而退兵

果然,当天东突厥便派人前来请和。两天后,双方斩白马为誓,突厥退兵。

这样不战退敌的谋略,令萧瑀叹服不已,又百思不解,他问李世民说:“当突厥尚未请和时众将官请求一战,根据天时地利,我们必胜!可陛下不准,我们都深感怀疑。但不久敌人就自行退兵,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计策呢?

李世民不战而退兵

于是,李世民公开了他的决策秘诀,说道:“据我观察,突厥军队人数虽多,却不严整,君臣一心只想要钱。当他们前来请和时,可汗一个人留在渭水西岸,其他高级官员都来见我。如果这时我设宾款待,趁他们喝醉时下手,把他们全部抓起来,然后袭击他们的部队,部队没有将领,他们必然溃不成军。在他们跑时,如果我派长孙无忌、李靖在他们逃跑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歼灭他们如摧枯拉朽,易如反掌。然而,我没有这么做,为何?只因为我刚即位不久,国家不够强盛,民众不够富庶,国家需要休养生息。一旦开战,国家损耗肯定很多。敌人若因为与我们结怨,必然会后患无穷。所以,我们不出战,而送给他们锦帛钱财,让他们志得意满,心生骄惰,战斗力必然大减,届时我军出击,便可轻易地一举歼灭他们。老子说过:将欲取之,必先与也,就是这个意思。其中的奥妙,你了解吗?

萧瑀叩头说:“我的智慧没有那么高,想不到那么长远啊!”

李世民不战而退兵

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才能把握住成功的手。绝不能随着别人评价的变好,获得了些美誉就飘飘然起来,忘记了自己是谁,有多大能耐。盲目的做出自身实际能力的决策,最后只会搞的自己遍体鳞伤。

李世民不战而退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