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百巷(2)金狮巷苏州小巷看着不起眼,但确确实实是住过许多才子佳人的,长度仅二百七十一米的金狮巷人杰地灵,是巷中翘楚,不去研究不知道,金狮巷里原来还住过一位状元和多位进士呢! 从金狮桥往南走,因为路不熟沿着金狮河沿走了一圈才发现走错了路,折返过来,才发现隐在其中的金狮巷。 金狮巷位于饮马桥南堍两侧,东起人民路,西至金狮桥南堍金狮河沿,是典型的前巷后河。唐代时巷口有坊,称“同仁坊”。南宋时即名“金狮巷”,明代时称“金狮子巷”,清代时别名“经史巷”。 关于金狮巷的名字,我曾暗暗琢磨过,莫不是巷子里曾出过一只金狮子,查了资料,也没有结论,大抵是谐音过来的也说不定。 午后的小巷静谧又和谐,暖阳晒得人懒懒的,绿植装点的窗台,透露着生机,不难猜出,屋子的主人定是懂得享受生活的。 苏州的小巷比起其他景点,好在多了一份人情味,处处可见生活的痕迹,寻巷子中古迹,大可不必带着十分敬仰而去,只需带着三分仰慕,将自己融进这生活圈中去,才可感受到苏州小巷的温度与遗留的情怀。 巷内住的第一位进士,是宋代的边知白,字公式,宣和六年甲辰科进士。边知白考中进士以后,一直在京城里做官,曾任过户部郎中、吏部侍郎、直学士院等。为官期间,循规蹈矩,清心寡欲,号为“吉人”。绍兴年间辞官回乡,居住于金狮巷。 控保建筑汪宅,依稀能见旧时模样 巷内住进的第二位进士,是清代康熙年间的何焯,字屺瞻,号茶仙、润千,学者称“义门先生”。他学识渊博,长于考订、评校,名重一时。他喜欢藏书,曾在翻掘地基时,获得一块明代画家文侍诏所用的圆砚,砚底下刻有:“赍尔敬游,翰墨之用,华阳居士”十二字。相传,这是陶贞的十砚中之第九。他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因此,将自己书房取名为“赍研斋”。 金狮巷内还住过一位状元——乾隆年间状元石韫玉,字执如,号琢堂。乾隆五十五年考中状元。他的居室,就是何焯的赍研斋,归他所有后,更名为“花韵庵”。 石韫玉不仅官声显赫,学术上也颇有声誉,曾写有一篇《城南老屋记》,描述了当时金狮巷老屋的情景。老屋有后花园,因着池塘北面有五棵柳树,故亦名“五柳园”。 控保建筑李宅 金狮巷内许多古迹已不可考,但风韵犹在,巷子依河而建,安静温馨,十分适合读书,苏州素来又极重文化,巷内住着这么多才子学士倒也是不难理解了。 金狮巷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金狮桥南侧 (本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