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阴虚盗汗?那就片面了!

 高山流水cjl 2019-08-20

导读:今天跟着崔文彬先生学习如何对盗汗进行辨证治疗,以及该如何正确应用止汗药。

盗汗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是指入睡后汗液窃出,醒后即止的病理性表现,故又称之为寝汗。

本症多见于结核病或某些虚证患者,亦可发生于妇人产后,外科手术后,小儿及常人过劳时

其发生与心、肾二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汗为心液,肾主五液蛰藏。若心阳不潜,肾阴亏损,皆可令人盗汗。

虽然前人有“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之说,如《丹溪心法》说:“盗汗属血虚、阴虚”。

但从临证所见,实有阴虚盗汗和阳虚盗汗之别,诚如《景岳全书》中说:

“以余观之,则自汗也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人之寤寐,总由卫气之出入,卫气者阳气也,人于寐时则卫气入于阴分,此其时非阳虚于表者而何?

所以,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然阴阳有异,何以辨之?

曰:但定其有火无火,则或阴或阳,自可见矣!

盖火盛而汗出者,以火烁阴,阴虚可知也;无火而汗出者,以表气不固,阳虚可知也。”

此外,由于本症好发于大病后或久病之患者,此时气阴一般均有耗损,临床也可以不是单纯表现阴虚或阳虚的见症,而表现出气阴两伤的症状。

故在治疗本症时,应根据阴阳的盛衰,采用相应的治疗法则,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下面就谈谈我对本症辨证论治规律的认识。

01

盗汗一症,除主症睡后汗出以外,根据其成因及兼症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阴虚不敛,阳虚不固、气阴两伤三大类型。

现就本症具体的辨证分型和区分如下。

一、阴虚不敛

辨证:卫气者阳气也,荣血者阴之所属也。大凡人之寐时,则总由卫气入于阴分,若阴气空虚或荣血不足,睡则卫气乘虚陷入阴中,腠表无以护卫,荣中之火独旺于外,蒸汗外泄,则盗汗而出。

兼症:午后潮热,骨蒸,或五心烦热,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质或舌尖红,脉细数。

治则:养阴清热,敛汗除蒸。

方药:生鳖甲20克,生地黄12克,山萸肉12克,生山药15克,知母10克,乌梅10克,生杭芍12克,五味子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浮小麦10克

二、阳虚不固

辨证:阳虚则卫弱,虽入寐之时,也能行于阴分,但虚弱之卫则已无周表之能,故腠理开而盗汗出。

兼症:面色晄白,恶寒身倦,心悸失眠,口淡不渴,便溏溲清,汗出多冷,舌苔薄白,脉象细缓。

治则:益气固表,养心止汗。

方药:炙黄芪20克,焦白术10克,云苓10克,当归10克,防风10克,煅龙牡各24克,炒枣仁15克,麻黄根6克,浮小麦10克

三、气阴两伤

辨证:本类型多见于大病后或久病之人。气伤则少气以固表,腠理开而汗出,阴损则虚火内扰,蒸腾心液而外泄,欲睡时表无护卫而盗汗出。

兼症:神疲形怠,少气懒言,口干咽燥,低热或潮热,或五心烦热,自汗,舌红苔少,脉象虚大或虚数。

治则:益气养阴,敛汗固表。

方药:炙黄芪20克,熟地10克,生龙牡各24克,五味子10克,焦白术10克,生杭芍12克,浮小麦10克,山萸肉12克,生山药15克,地骨皮10克,麻黄根6克

02

盗汗一症虽有阴虚、阳虚之别,但因产生盗汗的原发病种不同,病因有多端,病机至为复杂。

因此治疗时,尚需根据原发病的特性,选用不同的方药,并在这些不同的方药中,对于固涩敛汗药的选用亦有所不同。

例如,心脏病患者,除盗汗外,兼有心悸、怔忡、失眠等症,可选用龙骨、牡蛎、五味子、炒枣仁等药物,取其固涩敛汗作用外,尚有养心宁神的功效。

肺结核所见的盗汗,常兼骨蒸潮热等症,治疗时就需偏重养阴清热,故常选用糯稻根须、生白芍、山萸肉、地骨皮等。

产后盗汗,常因血去阴耗,治疗时就偏重养血敛阴,如龙眼肉、五味子、浮小麦、白芍等品。

然而在固涩敛汗药中,又以浮小麦、糯稻根须性较平和,一般临床治疗各种原发病种而产生的盗汗皆可用之,且效果较好,亦无不良反应,但应用剂量宜大。

而其它固涩类药物,性味多偏酸敛,除根据产生盗汗的原发病种的不同特性而选用外,不可因其有敛汗的作用,只见盗汗之症均予投之,尤其是外邪未清或痰湿内阻者更为慎用。

此外,由于盗汗症可出现在多种疾病过程中,临床用药时应全面考虑整个病情,不能单靠止汗药取效。

如先辈治疗阴虚盗汗,大都选用当归六黄汤,其方中当归,生熟地,黄芪,黄连,黄芩,黄柏七药,并无一味止汗之品,但在临床应用之中确有一定效果。

这说明固涩敛汗药只是治疗盗汗的顾标药,是起辅助的作用,有时往往只须治其主证而无需使用止汗药,则盗汗自止。

03

盗汗一症,是某些虚证疾病的病态表现。

虽然在临床实践中作为一种探索,而将盗汗分为阴虚不敛、阳虚不固、气阴两伤三大类型,来试述其辨证论治的规律,但是病态的演变,不是固定不变的,总是有一个发展过程,不可能始终停留在一个阶段,表现为一个类型。

因为疾病的本身即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随着人体与致病因素之间的不断斗争,机体阴阳的盛衰,其产生的盗汗见症,亦不会一成不变,更不会单纯的固定在某一类型。

依据临本所见,在阴虚为主的患者,可以呈现某些阳虚见症;反之,阳虚为主者,也可以呈现某些阴虚见症。

故在治疗上根据不同的病种所产生的特性和它的变化规律,来进行辨证分析,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法则,冀以调理阴阳,活用百药,即《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所求之,无所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就是说明这个道理的。

注: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注:具体用药请遵医嘱!来源:肖相如频道,本文选摘自《崔文彬临证所得》,崔文彬著,崔东祥、多继成整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3月。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