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出伏 | 中华10大养生智慧,顺则寿,逆则亡

 京博国学 2020-09-05


今日出伏。

出伏,意味着“三伏天”离去,暑热之气将渐行渐远。

从出伏到秋分(9月23日),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也就特别容易引发各类疾病,稍不留神,就会中招。

所以,出伏之后,养生的这10大智慧一定要好好学习,固本归元,自然百病不侵!



顺时养生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顺天应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

自然界的万物生长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所以出伏以后的养生核心是收敛。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也就是常说的“秋乏”。要减缓“秋乏”,睡眠要充足,应早卧早起。

此外,秋季衣服要随天气变化慢慢加,夜晚入睡时,一定要盖上被褥抵御夜凉侵袭。


静神养生

《黄帝内经》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 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清心寡欲,内无所蓄,外无所逐。

相反,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心烦浮躁、情绪不安、焦虑紧张,则精气就会消耗,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说明了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人一旦贪图安逸,运动量减少,或者过度劳累,就容易引起“劳伤”,即“五劳所伤”,即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视伤血。

《黄帝内经》中提到养生要点之一为“形劳而不倦”。

运动的目的是促进气血循环,运动也要因人而异,而且运动不可过量。出伏后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比如走路、太极拳、游泳等,并且要养成有序运动的习惯。


饮食养生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养生的关键在于入口的食物。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饮食要记住这10字真经:杂食、慢食、素食、淡食、稀食。

饮食品种要多,要吃得杂、吃得全面;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荤素搭配,吃80%的素食和20%的荤食;饮食要少盐、少油、少糖;每天至少喝一碗粥。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果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因此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此外还可吃养肾精的食物,包括各种肉类,还可吃山药、枸杞。


经络养生

《内经》有云:“经脉者,可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中医认为,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

经络的通畅是身体强健的保证。秋季,阳气闭藏,不似春夏气血走表、阳气易于发泄,故秋季是调补阴阳气血,畅通经络的大好时机。

出伏以后,可以经常按摩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出伏后,天气渐渐干燥凉爽,人的食欲也逐渐恢复,此时正是进补的好时机,即可以弥补“苦夏”后身体的损失,又可以为入冬抗寒作准备。

中医认为,此时肺经当值,应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莲藕、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修身养生

孙思邈有言:“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

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秋对应肺,肺在志为悲忧,所以秋季容易产生悲忧情绪,保持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情志调适很重要。即使遇到伤感的事情,也应主动排解,避免肃杀之气。

要遵循《黄帝内经》中的告诫:“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调气养生

古人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能之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导致元气的虚、陷、滞、逆等症候,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

早晨择空气清新处,调息后缓缓吸入清气至最大限度,再牙关轻闭,慢慢呼气全部吐出,如此一呼一吸连续30次。此功也有利于治疗肺部诸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患者,宜在秋季抓紧治疗,以减轻入冬后的症状。


减毒养生

夏天的时候,骄阳似火,天气炎热,中医认为“热生湿”,湿热之邪作为“毒素”在体内潜藏下来,逐渐增多。

而秋季主“收”,万物趋向于以收藏为用,“毒素”也容易在体内蓄积,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排泄,就会堆积在体内,导致各种疾病。所以,出伏以后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减毒。

经过一个夏天的闷热潮湿,身体内积聚了很多湿气、热毒,有些会变作湿疹、口疮、痘痘发出来,这些都是体内湿热重的表现。

排湿毒的方法可以用鱼腥草煮水当茶喝,有条件者可刮痧后背,一样可以排毒。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耕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