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肌力不佳 中药助力

 yygltj 2019-08-20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管病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中风非常常见,其致残率、致死率高,患者轻则偏瘫,重则失去生命。而得了中风,早期的治疗非常重要,约有90%的患者在积极治疗后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那么除了我们熟知的理疗康复手段,中医的治疗效果又如何呢?

  中药治疗强肌力

  吴叔今年48岁,一直有高血压病,2018年春节前夕突发中风,因发现及时,虽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遗留下来左侧肢体肌力减退,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吴叔也积极配合医生去做各种康复运动,但恢复速度缓慢,为此吴叔一直打听、尝试多种恢复手段。经人介绍,他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找林一峰教授治疗。

  林一峰听了吴叔的发病情况,结合吴叔本身的基础病,看舌把脉,开了中药方。两星期过后,吴叔复诊,表示左手和左脚力气比以前大了,而且手脚也比以前热了。林一峰再临证加减,让他继续服用两个星期,两周后吴叔再复诊,走路已与正常人无异,左侧肌力和右侧也基本相当。

  温阳通脉助康复

  中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中风发病较急,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中风急性发作后及时通过急救可以挽回性命,不过后续带给人们的伤害也是很大的,瘫痪、失语等问题非常多见,西医救急,中医治缓,后续的康复治疗采用中医的方法可以改善诸多后遗症。”林一峰说。

  林一峰认为,中医有“阳化气阴成形”一说,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是以“气化”的形式体现出来,随着年龄的变老,体内阳气逐渐衰退,体内“气化”功能变弱,痰湿之邪内聚,得不到阳气的温化而壅阻于经脉之中,久而久之,则血管硬化,斑块形成。加上阳气不足,寒凝经脉,而致经脉血管进一步堵塞,脏器组织失之充养,故而产生上述一系列病症。该病治疗重在温养阳气,使经脉血管壅聚之痰湿得以气化,血脉复通,则诸症得以缓解或康复。

  案例回顾

  特诊专家

  林一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特诊专家

  记 者 蔡卫杨

  通讯员 徐东园

  中风,预防大于治疗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引起脑梗最常见的疾病,而想要降低脑梗的发病率,除了要控制基础病外,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那在生活中如何有效地做好预防呢?

  首先,管住嘴,迈开腿。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免疫力的提高,平时的饮食需要以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为主,尽量清淡易消化,多食深海鱼类及高纤维食物,还要适当补充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及锌铁等微量元素,注意食物卫生。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要坚持养成健康的习惯,减少熬夜,抽烟酗酒等恶习。最后,定期检查。对于曾患过中风的患者,再患中风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而且情况会更加严重。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群,最好是每半年去复查一次,需要注意复查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及早发现问题并且及早解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