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澄清魏启峰批局历史研究中不实之辞,特转载《侨批文化》2017年第2期(总27期)上的文章。 有关“魏启峰批局”研究文章若干史实辨析的来函摘登陈胜生先生(笔名江宁)有关“魏启峰批局” 历史研究文章主要有: (1)“百年魏启峰 六代侨批缘” (《侨批文化》 第四期 2005年)(以下简称江文) (2)“百年铿锵魏启峰 六代峥嵘侨批缘” (2017年11月15日陈先生微博)(以下简称江博文) 这些涉及“魏启峰批局” 历史的文章,有违史实之处,有的已被讹传,波及其他研究者的作品。为澄清事实,避免以讹传讹,贻误后人,我把这些问题罗列于后。我的看法有错之处,也请专家、学者们指正。 我先说一个有关“魏启峰批局” 的奇闻。 “魏基坚先生……自幼与曾祖父、三叔父住在店中,……” (江博文) 魏基坚(1921——1998年)的曾祖父是魏履巧(1861——1924年)。从他们的生卒可见,魏基坚三岁前便住在“店”中,接受魏家批业功臣魏履巧、魏启和的侨批业早期教育。但是,一个未满三岁的幼儿能接受多少侨批业知识呢?这里还请陈先生查一下魏氏族谱,魏基坚的三叔父是谁?应该不是魏启和。 综合陈先生有关“魏启峰批局”文章,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一、不了解家族人事关系 (一)魏启和及魏启圃是何关系? “……由魏履巧的第三儿子魏启和及侄子魏启圃……。” (江文) 、(江博文) “由魏启圃、魏启和两兄弟接理” (《侨批文化》 第九期 江宁文章) 魏启圃及魏启和是什么关系,陈先生前后说法不一,自己都未搞清楚。 族谱中记载“廿世祖福罗公(平岳公四子)妣陈氏产男名履巧。”可见,魏履巧为独生男丁,何来侄子? 准确说,族谱记载魏启和及魏启圃是两兄弟。杨群熙先生在《潮汕地区侨批业资料》中就有符合史实的陈述,“揭阳‘魏启峰’批局是由魏启圃、魏启和兄弟2人创设的”。 遗憾的是,陈先生的错误表述,以讹传讹,影响到其他作品。 (二)魏茂中何时到海外发展批业? “魏茂中也在战后飘洋,抓好安南、暹罗、金边各线。” (江文) “魏茂中在抗战后也飘洋到东南亚发展安南、泰国、金边各线批务。” (江博文) 魏茂中是魏启和的长子,为“魏启峰批局”的发展亲赴海外,立下汗马功劳。但因病于上海医治无效,早逝于1938年。说魏茂中战后还飘洋过海发展批业,与史实相去甚远。 (三)林干臣与魏启和是什么关系? “……林干臣(魏启和的内侄)” (江博文) 林干臣是魏启峰批局要员,我从小就认识。林家四兄弟依次用龙、虎、狮、象命名,我称他为狮老叔(潮汕地区称谓,意为狮叔公),怎么就成了魏启和的内侄。林干臣若是魏启和的内侄,我该称他为叔、伯才对(我是基字辈),连辈份都搞乱了。再者,魏启和与结发妻子终生相伴,其妻姓许,怎么魏启和的内侄姓林了?事实是,林干臣是我的老祖姑(潮汕地区称谓,意为太姑婆)的儿子,魏启和与林干臣是表兄弟。 (四)魏启和何时逝世? “魏启和……,1954年前后逝世。” (江文 ) “魏启和……,1957年逝世于香港” ( 江博文) 魏启和是“魏启峰批局”的创始人和直至解放初的负责人, 在魏氏家族企业发展中, 起着无人能够代替的重要作用。陈先生在未调查清楚其生卒的情况下,用猜测方式,臆断魏启和逝世于1954年前后,是不够严肃的。而后又断言魏启和逝世于1957年,一错再错。我手中有魏启和在香港的墓地相片,墓碑上刻有魏启和生卒为1885——1959年。 (五) 魏启和的长子是谁? “魏启和原在上海读大学的长子魏茂硕,……。” (江博文) 魏启和有三个儿子,依次为魏茂中,魏茂硕和魏茂龙。 (六) 汽艇的命名是什么? “……添置一艘小汽艇‘中玉艇’,……” ( 江文) “……特地命名为‘中玉号’,……” ( 江博文) 抗日战争胜利后,“魏启峰批局”为解送批款,购置一艘汽艇,航行于揭阳和汕头间。当时,有许多人建议用魏启和的名字给汽艇命名。但是,魏启和不善张扬。决定命名为“玉中号”,以资纪念为“魏启峰批局”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英年早逝的侄子魏茂玉和长子魏茂中。因茂玉为兄,茂中为弟,长幼有序,才命名为“玉中号”。 杨群熙先生在《潮汕地区侨批业资料》中,也说:“还配备电轮‘玉中号’一艘”。 其实,汽艇命何名字,对“魏启峰批局”发展规模而言,毫无影响。但是,历史研究首先要尊重历史事实。还是还归本源,称“玉中号”符合史实。 (七)魏基坚多大岁数和曾祖父住在一起? “魏基坚先生……,自幼与曾祖父、三叔父住在店中,……” (江博文) 魏基坚(1921——1998)的曾祖父是魏履巧(1861——1924年)。从他们的生卒可见,魏基坚三岁前便和曾祖父住在“店”中,与史实相去甚远。 二、重大历史事件责任人不清 (一) 派谁乘盟军飞机赴暹发展批业?是谁派去的? 抗战刚一结束,“魏启峰批局”的一大举措是,神速派员赴香港。因遭战争破坏的民航业尚未恢复,而乘盟军飞机到达曼谷,争取到大量侨批。“魏启峰批局”乘东兴汇路之势,神速赴暹之举,才使“魏启峰批局”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前几年的年侨汇总额,已逐步跃升至约占潮汕侨汇总额的50%左右。”(杨群熙 《 潮汕地区侨批业资料》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2004年) 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其责任人是谁?是任何涉及“魏启峰批局”发展史的作品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到底派谁去暹罗?杨群熙先生在《潮汕地区侨批业资料》中说:“(魏启和)面瞩儿子茂硕……乘搭盟军飞机克日飞暹,……”。明确指出,赴暹者魏茂硕,是魏启和派去的。陈先生却说:“日寇刚无条件投降,……,即派富有解批经验的主将林干臣,……,从揭阳徒步抵港,再转暹罗,……” (江文 ) ;“立即派出……林干臣……,再转飞曼谷,……”(江博文)。因为林干臣系“魏启峰批局”要员,看完江文,我有一段时间也以为赴暹者可能为林干臣。 曾任“魏启峰批局”经理的魏茂硕,他晚年常在书信中,忆述“魏启峰批局”发展史上若干重大事件。我最近有幸拜读他的部分信件,其中就有赴暹的详细叙述,连乘何轮船,住何酒店都有详细记录。 “魏启峰批局”至今健在的老员工,也证明赴暹者为魏茂硕。这些都可以佐证杨群熙先生说法的准确性。但是,直至2017年11月15日,陈先生还在微博中再次发表违反史实之说,有损魏茂硕声誉。 (二)1946年,揭阳“魏启峰批局”经理是谁? “1946年……,另聘请澄海人佘清波代理榕城魏启峰经理之职,” (江文) “……榕城魏启峰经理职务,1946年该职另聘澄海人佘清波代理,” (江博文) “魏启峰批局”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式企业,魏氏家族涌现一批优秀的侨批业人才。榕城“魏启峰批局”从创立至结束,经理一职不容他人染指,始终是族内人担任。哪来一个佘清波经理?佘清波,人称六佬,他是榕城“魏启峰批局”的会计(当时称财赋)。 为了弄清揭阳“魏启峰批局”经理全面情况,魏启和的次孙魏基川(现居加拿大) 和我夫黄伟峰作了详细调查,搜集各经理遗像,并编制历任经理表如下: 这份表格是经各房头代表人(魏壁光、魏基德、魏壁文等)认同的,现存于暨南大学、汕头大学图书馆。表中明确记载,1946年揭阳“魏启峰批局”经理是魏茂青。 有“魏启峰批局”健在老员工和几个知情人都证明,1946年揭阳“魏启峰批局”经理是魏茂青。我就不一一列述了。 又1950年初,揭阳“魏启峰批局”在假南方券事件中(注:这是一起“魏启峰批局”蒙受的冤案,暂且不述。),通知侨户兑换假币的启事,落款明明写着“魏启峰批局经理魏茂青”。我不了解陈先生在早已手握这一换币启事的情况下,直至2017年11月15日,还继续发表这一有损先父声望的冒名经理事件,用意何在?现将兑换假币启事附后。 (1950年2月24日<团结报>) (三) 魏基坚何时兼管揭阳魏启峰批局? “1942年(魏基坚)……,兼管辖榕城魏启峰的业务,直至解放后并入中国银行;” (江文 ) “1942年……,并接过汕头万丰发批局的担子,兼顾榕城魏启峰批局的业务,直至解放后万丰发和魏启峰二个批局均归口中国银行时为止” ( 江博文) 首先,1953年榕城“魏启峰批局”经理魏茂青因脑溢血逝世,才由魏基坚兼任榕城“魏启峰批局”经理。上面历任经理表也显示这一史实。魏基坚兼管汕头和揭阳两地侨批业务,起始时间为1953年、绝非1942年。还有一个常理性的事实,上述所说1950年假南方券事件,政府怀疑假南方券出自“魏启峰批局”,关押审查魏启和、魏茂青。如果魏基坚是1942年起管辖榕城“魏启峰批局”,那么政府为何不抓魏基坚,而抓两个不管事的人,难道是抓错人了。 其次,1958年侨批局改组为揭阳侨批业联合会办事处,揭阳魏基强(注:是强,不是坚)被推举为办事处主任,担任揭阳“魏启峰批局”末任经理,侨批业务归联合会办事处管理。1958年中国人民银行揭阳县支行为此发文:“揭阳县乙种侨批局改组补充意见”中载明,“原魏基坚经理领取汕头揭阳二地双分(注:应为份,原文如此。)工资,拟取销在揭所领工资部分。”材料说明魏基坚只兼管至1958年,不可能兼管至并入中国银行的1979年。所以,魏基坚兼管揭阳和汕头两地侨批业务时间为1953——1958年,绝非1942年——1979年。 我还有一个存疑问题,请陈先生明示:壁辉多大年龄下乡送批? 我目前手里有关于此事的四个版本: 1、“(壁辉)1956年前为魏启峰批局在榕城周边乡村投送侨批” (族谱: 启峰批业家族人事年表) 壁辉系魏基坚的长子,1943年出生。姑且不论启峰批业家族人事年表中,这一叙述的可信度,按其所说1956年壁辉应为13岁,1956年“前”应为13岁之前。因此,所说事件发生时间,应为壁辉13岁“前”。 2、“ 未满15岁的他(壁辉)揹着市篮往返到锡场、新圩、关埠、灶浦分批……” (江文) 3、“这位魏家的‘大少爷’尚未‘出花园’就能够单枪匹马、背着‘市篮’往返锡场、新墟、关埠、灶浦分批。”(江博文) (注1:大少爷指魏壁辉) (注2:“出花园”是潮汕民俗。凡年满15虚岁(也有按周岁的)孩子的家庭,在农历七月初七日为孩子举办仪式,以示孩子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耍的孩童,已经长大成人了。) 4、“( 壁辉) 十五六岁时就背着市篮到掲阳的锡场、新圩、关埠等地送批” (受江文影响后出版的书上) 首先,时间是历史事件的要素之一,在这里就是壁辉的年龄。很难理解,陈先生为何要用模糊概念,以至逐步拔高其年龄。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从宣传“魏启峰批局”业绩的角度来看,此事绝非正能量,有损著名批局名声。因为批脚下乡送批,同时要带许多现金,—个著名批局派—个少年“单枪匹马”下乡送批,只能说明“魏启峰批局”后期在资金安全上是有问题的。批脚送批遭劫,有历史资料为证。据记载汕头“1947年7月10日, 分批工人陈炳松……突有匪徒二(人)……将所有侨信及批款全数劫掠而去。……计被劫去信弍拾弍封并现款港币弍仟伍佰弍拾伍元。”又汕头侨批公会1946年4月7日理监事联系会议记录中,记载了启峰批局被劫后, 汕头侨批公会议决“由启峰批局先行垫发,再向暹补还”。说明揭阳“魏启峰批局”的批脚也曾遭劫。在这里还要说明一下,汕头侨批公会与暹罗银信局公会有约,内陆批局批脚送批遭劫,由暹罗银信局公会负担损失。因此,才有“再向暹补还”的决议。不知暹罗银信局公会各批局,闻悉“魏启峰批局”后期动用少年“单枪匹马”下乡送批,还敢委托“魏启峰批局”解送侨批吗? 下面有关材料,提供给专家、学者们参考。我兄魏基松(魏焕枚)是揭阳榕城“魏启峰批局”的批脚,负责的分批路线是锡场、新圩、关埠等地。1956年前后,“魏启峰批局”的批脚骑自行车下乡送批。我兄送批时,带着壁辉坐在自行车后架下乡玩,这是事实。 (作者:魏淑文)(魏茂青女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