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休闲娱乐方式,看电影或许是很多人的选择,但是你知道吗?许昌始于1933年的电影放映,还是无声电影。 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电影院经营时间较长,曾是许昌人观影的好去处,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人民电影院的故事。 恭喜,获得抽红包机会! 广告 ![]() ![]() 老账本,见证昔日辉煌 △ 人民电影院的这栋房子,建于20世纪50年代,1991年被拆除。卢德远供图 这是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一张黑白照片所记录下来的时代风貌。1953年出生的卢德远曾担任人民电影院总经理。“电影票曾经5分钱一张,经常有调皮的孩子翻墙进入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时至今日,卢德远依然保存着1951年的老账本。“这是目前所能查到的有关人民电影院的最早记录,从经营收入的数据来看,当时很辉煌!”卢德远说,那时候,整个电影院有1000多个座位,效益非常好,场场爆满。人民电影院曾放映朝鲜故事片《卖花姑娘》,盛况空前。 新楼营业,旧楼拆除 “老电影人”程福太1976年就开始与电影院打交道。据其回忆,20世纪70年代,许昌有人民电影院、工人文化宫、县委礼堂、许昌剧院4家影剧院,那时电影片源非常紧张,需要“跑片”。彼时影片都是胶片,每盘胶片放映时间为10分钟,一部90分钟的影片需要9盘胶片。 “河南省电影发行公司下发到许昌地区,然后分派到各影剧院。由于每部影片只有一部片源,电影院就需要轮流播放,错时放映,一般两个影院之间要错开半个小时。我们这边还没放完,‘跑片员’就在外面等着了。”程福太说,“跑片”的过程既累又紧张。“我们电影院辉煌的时候在整个河南省能排到前三名。”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电影市场开始复苏。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 1951年人民电影院账本中的印花税票。从经营收入的数据来看,其当时很辉煌。人民电影院供图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影院设施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观影需求。 ◆ 1989年,新的电影院大楼在原址西侧举行了奠基仪式,随后开建。 ◆ 1991年新的大楼建成营业,轰动一时。 ◆ 不久,旧楼被拆除,建起了带地下室共7层的建筑。 ◆ 1995年,当时的电影票两三元钱一张,可人民电影院的票房收入已经突破150万元。 曹魏古城改造,人民电影院淡出人们视线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电视、VCD、DVD等家电走进千家万户,电影市场渐渐受到了冲击。在程福太的印象中,1998年电影《泰坦尼克号》在国内上映,此后电影院的效益越来越不好。 ► 2002年,国内电影市场开始实行院线制改革。越来越多元化的娱乐方式让人们有了新的选择。 ► 2006年秋季,人民电影院进行了改制。当时,人民电影院进行了改造、装修,采用“高地坡、低视点、宽排距、大银幕”的国际流行新模式,1300多平方米的放映大厅焕然一新。 ► 2006年以后,它担负着许多重要的功能——开会的时候是会场,演出的时候是剧院,放电影的时候才是电影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岁月的流逝,尽管人民电影院采取了多种经营措施,最终也没能逃过时代发展的洪流,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 2012年2月8日,人民电影院暂时停业。 ► 2016年,因曹魏古城改造,人民电影院被拆迁,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如今,其旧址已蝶变成魏源广场。过去风靡一时的电影院许多遗迹已荡然无存。但那些老电影院里的光影岁月却给许多许昌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许昌消失的部分影剧院 春秋大剧院:位于市区建设路与南大街交会处东北角,原名大众剧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个人所办,之后收为国有。 20世纪70年代,大众剧院改名为地区影剧院。 1985年,市文化局对大众剧院剧场部分进行改建,改建后,地区影剧院改名为春秋大剧院。 市影剧院:位于市区人民路与古槐街交叉口东南角,建于1954年。除了电影外,市影剧院还有戏剧等演出。常香玉、马金凤、申凤梅、侯宝林、马季、任宏恩等都在这里演出过。 银河影都:位于市区颍昌路火车站对面,1996年5月1日开业。2009年年底,放映完《建国大业》,银河影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工人文化宫电影院:位于市区劳动路工人文化宫院内,20世纪80年代,全国流行跳交谊舞,工人文化宫再次成为市民夜晚消闲的主要去处。后来,随着电影的普及,工人文化宫建了一个能容纳上千人的豪华影院。20世纪90年代,工人文化宫经营的电影院、录像厅都渐渐退出了市场。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丨 牛志勇 通讯员 谷许生 本期编辑丨七七 内容来源丨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