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论孙思邈的生活养生

 我是那个小谁 2019-08-20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聪颖好学,崇尚老庄,兼好佛典。他一生不慕名利,十八岁时便立志学医,长期隐居山林潜心修道,著述行医,后归故里而卒,享年百岁。孙思邈一生著述丰富,主要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保生铭》、《摄生论》、《存神炼气铭》、《摄生枕中方》等著作。孙氏医德高尚,对医学贡献巨大,被后世誉为“药王”。孙思邈的养生思想对中医养生学说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两部《千金方》进行解读,并以“生活养生”为基本出发点,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来揭示孙思邈对中医养生学说的贡献。

一、饮食养生

饮食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人体的健康,而饮食养生是一切养生的前提和基础。《千金要方》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出病也。”①饮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脾胃的运化和消化,使之成为可供吸收的水谷精微,而这些营养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对于饮食的养生问题,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首先,应该“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食如饱中饥,饥中饱耳。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咸则伤筋,酸则伤骨。”②人们应在感觉到饥饿前吃饭,感到口渴前喝水,倡导多餐少食的饮食习惯,同时要注意每次的饮食量不能过多,正如《内经》中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而且过饱过饥、过咸过酸对人体的脏腑气血都会造成影响,反而容易得病。其次是在饮食过程中要注意荤素搭配,应该多食蔬菜,少食肉类,不吃生冷、陈臭的食物。第三,对于饮酒的问题。孙思邈认为,饮酒以药酒为佳且不可过度。他说:“久饮酒者,腐烂肠胃,渍髓蒸筋,伤神损寿。”③现代医学发现,酒对胃黏膜刺激较大,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同时过度饮酒会使酒精中毒,严重者危及生命。第四,饮食后不能剧烈运动,只可“行步踟蹰”,缓步消食,情绪不能过分激动,切不可大喜大悲,否则容易出现血脉闭阻,反而不利于养生。

需要注意的是,孙思邈赞同“药食同源”,倡导食疗。《千金食治·序论》中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孙氏认为,大凡药物,药性刚烈狂暴,如果不注意剂量或者随意使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而食物则不然,可以排邪安脏、悦神爽志、滋补气血。因此,孙思邈在两部《千金方》中对果实、菜蔬、谷米、鸟兽等食物进行了描述,包括四气五味、功效禁忌等。他说:“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味克五脏五行,自然之理也。”④中医认为:肝属木,其味为酸;心属火,其味为苦;脾属土,其味为甘;肺属金,其味为辛;肾属水,其味为咸。如果过度偏好,则导致五味不平衡,而“五味之伤”正是遵循着五行之间的生克化制而产生的。因此在日常的饮食过程中不仅要注意食物配问题,而且对于五味也应保持平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饮食养生。

二、起居养生

关于起居养生,可以从居所选择和起居习惯两方面来阐述。第一是居所的选择。据《翼方·退居》记载:“山林深远,固是佳境,独往则多阻,数人则喧杂。必在人野相近,心远地偏,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如此得十亩平坦处便可构。”⑤房屋的位置应该建在郊外,这里既没有在山林道途的阻障,也没有屋多人杂的喧闹,而且还要考虑到开井取泉,列渎排水。房屋居所应周密细致,可以避风挡雨,又能使空气流通,同时居室周围还要有田地,可植草木。开池塘,种植物,既可采食,又可悦目怡闲,更有劳动、活动的场所。逢大风暴雨,宜入室闭户,烧香静坐,安心避之。⑥因此,良好的居住环境,一方面能够提供稳定安全的居住条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改善居住者的心态。第二是起居习惯,这里孙思邈承袭了《黄帝内经》的基本观点。他说:“春欲晏卧早起,夏及秋欲侵夜乃卧早起,冬欲早卧而晏起。皆益人,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虽言晏起,莫在日出后。”⑦顺应自然,天人相应,是中医传统养生的理论支柱之一。人们的起居生活应该顺应四气五行,根据四季的变化和阴阳的消长来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而且还要养成春季晚睡早起,夏季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的习惯。这样才能顺应自然、天人相应,从而成为一名“阴平阳秘”的摄生者。

三、情志养生

如果说,饮食和起居属于外在养生,那么情志就属于内在养生。按照中医的说法,疾病的成因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二是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三是饮食、房事、虫兽等其他因素。这三种情况在生活中都有可能出现,而七情与中医养生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易被忽视。因此,孙真人提出了“十二多”与“十二少”的养生方法,他说:“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⑧又说:“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⑨中医认为,情志养生是生活养生的重要组成,一旦失调对机体影响十分巨大。首先是对五脏的直接影响,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一旦出现问题,极易反伤本脏,正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所总结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其次是由于气机的改变,使得脏腑受累。《内经·素问》云:“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⑩七情的异常变化会使得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而且不同的情志表现,对气机的影响也有不同,会表现出气虚、气逆、气陷等证候。

由此可见,情志的调养对于人的健康有着极大影响。对于健康人来说,当情志的过度激动或是持续过久,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调节功能,使得荣卫失度、血气妄行,导致疾病的发生。对于病人来说,情志激烈的波动,更容易改变病情,造成病势的恶化。因此要实现情志养生,复归内心的质朴,保持身心的健康,就应该遵循孙氏的“十二少”和“十二多”,这二者相反相成,最终指向“思无邪”养生佳境。

孙思邈作为一名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以生活为基本点,提出了以饮食、起居、情志为主要代表的生活养生理论,并不断吸收中医传统理论以扩充养生学说的内容,从而构建起更切实际的养生理论体系,对后世人们的生活养生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注:

①《千金要方·食治》卷二十六,《千金方》,(唐)孙思邈撰,刘国清校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版,第427页。

②⑧⑨《千金要方·养性》卷二十七,《千金方》,(唐)孙思邈撰,刘国清校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版,第442页。

③⑦《千金要方·养性》卷二十七,《千金方》,(唐)孙思邈撰,刘国清校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版,第444页。

④《千金要方·养性》卷二十七,《千金方》,(唐)孙思邈撰,刘国清校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版,第441页。

⑤《千金翼方·退居》卷十四,《千金方》,(唐)孙思邈撰,刘国清校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版,第670页。

⑥ 董沛文:《孙思邈与道教养生学》,《中国宗教》,2009年第三期,第47页。

⑩《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第221页。

(感谢作者供稿,原文曾发表于《恒道》2013年冬季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