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舒服的德奥战俘

 泰荣林黑皮 2019-08-20
原载于《文史月刊》2011年第6期,作者吴旺。

西苑俘虏收容所里的足球比赛

哪里有厮杀,哪里就有战俘,这是古今中外战史概莫能外的尴尬。但在不同的价值理解和人文背景下,各国对待战俘的态度却是大相径庭。
一本《中华民国八年俘虏起居写真集》,让我们看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一、中国怎么有了德国和奥匈战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次战争仍然是欧洲的内战,对大陆的另一端——中国影响有限,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却引起日本垂涎,使得一战的战火也“裹挟式”地波及到中国。
一战爆发不久后,日本立即派兵攻击德国在华租界及租借地,经过70多天的战斗,德军被迫投降。
德胶州总督华尔德无视中国政府抗议,在未取得中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与日军司令神尾举行“移让礼”,双方置换了山东的权益。
战争结束后,产生了4700名德军俘虏,大部分被关押在日军收容所内。
事情发生后,北洋政府内部经过激烈斗争,1917年3月14日宣布对德国断交,8月14日正式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同时也对奥匈宣战,正式卷入一战。
德奥战俘问题由此而来。除上述滞留下来的少数被日军所俘虏的山东驻军(德国俘虏)外,中方关押的主要战俘来源是《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德国和奥匈帝国驻扎在北京使馆区的使馆卫队及天津至山海关的驻军,战俘人数总计千余人。
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战俘每月还可领取薪俸
单是从战俘收容地来看,就会有很多人惊奇地问,这到底是度假还是收押。
战俘收容地有恭亲王的皇家园林朗润园、京西小故宫万寿寺、北洋军驻军兵营……战俘的业余生活也十分充实,他们可以悠然地享受“欧式”的贵族生活,收押所内随处可以看见他们踢足球、打网球、荡秋千、玩保龄球的身影。如果不是营外门牌上挂有“战俘收容所”,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欧洲人来华享受贵族式的度假呢!
战俘们有自由活动时间,可以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到所外散步,而且每人每周至少二次,每次3到4小时。北洋政府尊重欧洲人的生活习惯,在卫生条件极其落后的中国,战俘营内还配有带可调冷热、可移动喷头的搪瓷浴缸;也不干涉他们的宗教信仰,战俘们可以照常做弥撒。陆军部还专门指定陆军军医学校医院作为德奥战俘的专门医院和养病之处。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战俘每月还可领取薪俸。军衔最高的海军上校每月可拿到420元,比一般的大学教授工资还高。普通士兵每月也有2元零用钱。除发给薪俸、月费之外,中国还给在押德奥战俘发放服装及日常用品。
这在世界战俘史上也算是个奇观。
中国政府尽己所能对德奥战俘给予最人道的待遇,受者也心知肚明,很多战俘对自己的战俘生活恋恋不舍。亚历山大·弗兰克在1920年获释后,毅然选择侨居中国,并娶了一位中国太太,还在北京开办了一个机械工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