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爸,我起不来了。”只因和父亲顶嘴,6岁女儿被活活暴打致死

 成功是什么 2019-08-20

“爸爸,我起不来了。”只因和父亲顶嘴,6岁女儿被活活暴打致死

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

海南某医院。

一名男子抱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女孩冲了医院大门。

见到孩子,医生第一时间进行了抢救。孩子的状态却让人触目惊心。瘦弱的身体,浑身瘀伤,呼吸已经十分薄弱。双眼紧闭。

尽管医生采取了所有措施,但可怜的小女孩还是没能醒过来。

“爸爸,我起不来了。”只因和父亲顶嘴,6岁女儿被活活暴打致死

当医生询问送女孩儿来医院的蒋某时,蒋某只是说打了女儿两巴掌,但孩子身上的伤痕明显不是简单两巴掌就能出现的。

再问下去蒋某却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了。心生警觉的医生赶紧报了警。

很快,警方将蒋某控制,也逐步还原了事情的真相,女儿小蕊是被他的打死的,用皮带、扫把、衣架等等足足打了一个多小时,而事情的起因更是让人倍感荒谬,只因孩子成绩不好将批评了孩子,而孩子回了两句嘴。

情绪失控的蒋某便残忍的将自己年仅6岁的亲生女儿活活打死了,小蕊最后一句话是:“爸爸我起不来了,你拉我一下。”

主治医生都十分感叹,从业十六载,第一次见到这么惨死的孩子的。

“爸爸,我起不来了。”只因和父亲顶嘴,6岁女儿被活活暴打致死

我们都说冲动是魔鬼,此言非虚,因为冲动而酿成的悲剧已不在少数

江苏泰兴黄桥。

9岁男孩明明,出门玩把手机弄丢了,母亲得知后愤怒异常,不仅用胶布将明明捆绑起来,不让他反抗,接下来竟然用木棍从傍晚6点一直抽打明明至半夜11点。

这期间,只给孩子喂过几口水。

次日一早,明明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爸爸,我起不来了。”只因和父亲顶嘴,6岁女儿被活活暴打致死

无独有偶,扬州的一起类似事件也让人胆颤心惊。

扬州一6岁男童失踪,家人心急如焚,警方接警后也火速展开调查,而最后的结局却让人猝不及防,所谓失踪的6岁男童实则因为在被管教过程中,母亲情绪失控将其杀害。

一个个血淋淋案件清楚告诉我们,父母失控的情绪,是会杀人的

“爸爸,我起不来了。”只因和父亲顶嘴,6岁女儿被活活暴打致死

事实上,大部分的父母在情绪控制方面是存在巨大纰漏的

下面这些情绪表达,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以暴制暴

“别闹了,信不信我揍你!”“再不听话你就给我滚!”类似的言语我们肯定从父母口中听过,我们大人可能觉得无所谓,但在孩子心中,类似的语言杀伤力却不容小觑。一定程度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孩子的暴力倾向。

“爸爸,我起不来了。”只因和父亲顶嘴,6岁女儿被活活暴打致死

▼不让孩子哭

很对家长对待孩子尤其是男孩时,通常不会让孩子进行正常的情绪表达,尤其是孩子受挫大哭时,家长多半会说:“不许哭!”“男孩儿哭什么哭,不丢人吗?”“你给我憋回去!”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心理上受伤孩子,也对孩子的生理健康不利

▼孩子发脾气家长服软

另一种情况则正相反,很多家长一看孩子哭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开始各种服软:“别哭了,妈妈带你去吃好吃的!”“好了好了别哭了,给你买玩具就是了”。

这种家长多半想快速解决孩子的问题,而这种“贿赂”的方式却并不明智,时间一久反而会让孩子学会了稍有不满意就号啕大哭的习惯。

▼贴标签

还有的家长习惯给孩子贴标签:“窝囊废”“怂货”“混蛋”等等,这些标签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困扰,会让孩子分不清真假,多半会默认,时间一久会扭曲孩子的心理。

▼只会说教

“爸爸,我起不来了。”只因和父亲顶嘴,6岁女儿被活活暴打致死

当孩子犯了错误,已经产生情绪波动时,一些父母还只会做这些表面文章,不是去安慰孩子,反而是一味的说教:“我早就跟你说过吧!你偏不听,现在好了吧!”

这样的说教不仅不会起到教育目的,只会增加孩子的进一步反感。

▼无视情绪

很多家长以为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其实不然。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不开心、伤心、难过只要把情绪抛开到一边转移注意力就好了,但这样的行为恰恰很危险,你无视孩子的情绪不仅不会消失,还会积压,时间久了很容易爆发,结果可想而知。

▼逃避责任

老一辈人多半会有这种习惯,当孩子磕了碰了都会习惯的说:“桌子/椅子/地板/门这坏,把宝宝给磕疼了吧。”而不是让孩子去认识到是自己的错误导致的这种结果。

这样时间久了会让孩子养成没有担当、逃避责任的习惯,遇见事情的第一个想法不是去解决,而是躲避。这样对孩子的性格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为了安抚孩子情绪而归咎外界环境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失去从错误中反省学习的机会,容易养成遇到挫折“只会怪别人”的恶习。

杨澜曾说: “不要让孩子看到你控制不了情绪的愚蠢模样。”

父母是孩子的复印件,父母如何,孩子就会如何,这不仅是骨子里的遗传,更是孩子的一种模仿习惯。

如果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歇斯底里,那么无疑,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接受和习惯这种“愤怒咆哮”。在之后的生活中,他也很可能用这种方式去对待身边的同事、朋友、甚至亲人。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遗传”。

父母的一言一行随时在教会如何做人做事,你的低情商,会让孩子展示的淋漓尽致。

“爸爸,我起不来了。”只因和父亲顶嘴,6岁女儿被活活暴打致死

父母应该如何教会孩子管理情绪?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艾琳·肯尼迪-摩尔说:“家长帮助孩子处理情绪重要的一步,是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一切都源自父母,不管是行为习惯也好,还是礼仪教养也罢,当然也包括的情绪的表达与控制。

父母的情绪稳定了,孩子的情绪也自然会趋于平稳,换句话说父母能控制住自己得情绪,孩子也就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了。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高特曼的追踪调查发现,父母扮演情绪教练的孩子,比较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也比较杰出。

提高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显然已经成为现代父母的必备技能,而这种控制情绪的教育显然是越早越好。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可以很大程度上一举两得,既能起到批评教育的作用,又能照顾到孩子的情绪培养。

批评公式:批评=陈述事实 确认可罚性 表达感受(痛苦) 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 期望。

★陈述事实

批评孩子前一定要把话说明白,让孩子知道是哪犯错了,让他懂得以后遇见类似的问题不再犯错,这是开始批评的前提。

“爸爸,我起不来了。”只因和父亲顶嘴,6岁女儿被活活暴打致死

★让孩子知道被罚的程度

孩子明白了错误反在哪之后,也要告诉他批评的原因,让他明白有些事做到什么程度就会挨批评,同时也让孩子意识他的所作为的伤害性、危害性。

★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向孩子表明你的情绪、比如痛苦、悲伤、愤怒。这是要让孩子明白,是因为他的错误行为,导致了你现在情绪上的问题。也由此让孩子产生关联,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导致了你的痛苦与愤怒等。

注意保护孩子的自我价值

这点是说,除了以上3点之外也要孩子明白,虽然你犯错误了,家长批评你了,但这并不代表是在否认你,你依旧是个好孩子,批评的只是你犯错误本身这件事,但这并不影响你在父母心中依旧是个好孩子的形象。

并没有因为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改变了你对他的看法。在你心中,他的“行为”虽然出了错误,但是他的“人”还是个好人。这样他才有改变缺点和错误的动力。

“爸爸,我起不来了。”只因和父亲顶嘴,6岁女儿被活活暴打致死

这样的对事不对人,才会让孩子产生改变错误,正视自己的动力。

★表明自己的期望

最后还要告诉孩子,尽管你犯了错,但爸爸妈妈依然相信你,相信你能改掉错误,相信你能变得更好。这也是孩子自我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

“爸爸,我起不来了。”只因和父亲顶嘴,6岁女儿被活活暴打致死

教育最大的绊脚石就是父母的臭脾气和坏情绪

可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这一点。

你的坏脾气和坏情绪和孩子没关系,借着教育孩子的借口对待孩子大打出手的父母都是懦夫

你的痛苦和压力也和孩子无关,解决不了问题就把孩子当借口,当成“挡箭牌”的父母更是懦夫中的懦夫!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微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

教育孩子其实也是一样的,以柔克刚,润物细无声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