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庄严气派的故宫, 还是从空中传来的那阵悠远清亮的鸽哨声; 是公园里提着鸟笼子遛鸟的大爷; 还是胡同里亲如一家的老街坊...... 您说如今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 专属咱北京的“味道”越来越淡了。 曾经常见的景儿,现在正在渐渐远去... 想要再回曾经住过的胡同看看, 才发现那里已被高楼大厦覆盖。 也许在游客眼里“南锣鼓巷”, “烟袋斜街”是最有“北京味儿”的地方。 十好几年前,它们确实有, 但现在...北京人去一趟不骂街就是好的了... 我想如今的北京人都在怀念过去吧... 怀念那个充满着“北京味”的北京。 想要在这硕大的北京寻找到片刻曾经的“味道”, 已经不是什么容易事了。 但还好有那么一些地方, 它见证了北京的过去和现在, 置身其中,静静地感受时代的变迁。 今儿,小编想带您看看北京地铁沿线上的那些“尘封秘境”。 地铁1号线 天安门东站-普渡寺 位于南池子大街的普渡寺,和故宫同岁。原名为皇城东苑,也叫“小南城”,它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址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到了清初,这里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府邸,后乾隆20年重新修葺扩建,乾隆赐名普渡寺,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次修建,距今已有247年。 普渡寺建筑非常独特:建在高台之上,而且窗棂低矮。据古建专家介绍,这样典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在北京就这一处。 地铁2号线 积水潭站-汇通祠 古时北京城水源丰沛,自北向南依次有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南海一大片水域。积水潭入水口,正处在六海咽喉所在,古人在入口处垒石成岛, 下面安放调控水流的闸门,还在土山上修建了一座镇水观音庙,那便是如今汇通祠的前身。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改名为汇通祠。 和平门站-正乙祠 相传正乙祠曾是明代的古庙,清康熙年间,改建为戏楼。 这里不仅是北京唯一保留至今基本完好无损的纯木质戏楼。还是是中国戏楼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被学者们誉为:“中华戏楼文化史上的活化石”。 如今,每当丝弦拨动,一瞬间让人仿佛穿越回到了百年前。 地铁4号线 北京大学东门站-博雅塔 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的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象征,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由于建筑位置的巧妙,在北大内外,梁柱、古树之间,时见它的身影,更增几分秀丽神奇,它是仿造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 博雅塔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 国家图书馆站-五塔寺 像五塔寺这种高台上建有五塔的特殊佛塔类型在建筑学上被称为金刚宝座塔。五塔寺原名“真觉寺”,创建于明代永乐年。在我国同类的十馀座塔中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年代较早,样式最秀美,堪称为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 西四站-西四转角楼 深灰色的屋顶、大红色的窗棂,西四转角楼作为西四地区的地标性建筑物,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无数个岁月,西楼是咱们熟悉新华书店。当年,是为庆贺慈禧太后60岁大寿而建。 西四站-国立北平图书馆 这里曾是中国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家图书馆,当年的北平图书馆,如今的国图古籍馆。 平安里站-护国寺遗址 全盛时期的护国寺规模宏大,足足有九进殿宇。如今隐藏在楼群中的护国寺金刚殿,是一场大火后唯一的幸存者。这里是禁止参观的。哪天您来这边,可以顺道过来看看。 图片来自:都护在燕然 陶然亭站-慈悲庵 进陶然亭公园大门一路向南,穿过汉白玉的石桥,便可看到高台之上一组古建筑矗立其间,古刹慈悲庵,建自元代,又称观音庵。历史上这里是文人墨客荟集赋咏之地,曾留下许多传诵一时的诗篇。庵内的陶然亭也是近代革命志士的秘密集合场所。1979年全面修缮后被辟为博物馆。 地铁6号线 北海北站-辅仁大学 辅仁大学原为涛贝勒府 ,以府邸为校舍。它曾与20世纪初的北大、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它与大名鼎鼎的恭王府只有一墙之隔。您沿着后海附近的柳荫街前行,走不了多一会就能看到一组中西合璧的楼房,这便是现出无数英才的辅仁大学。 朝阳门站-东岳庙 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东岳庙,它要比故宫建得要早。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观。 您到了东岳庙先别着急进去,往东岳庙对面的路南瞅瞅,那座三间四柱七楼的黄绿彩琉璃牌坊,是咱北京唯一保留下来的琉璃瓦建造的过街牌楼。 地铁7号线 虎坊桥站-纪晓岚故居 纪晓岚故居是一所两进四合院,著名的阅微草堂便位于故居内。故宅中旧物有前院的藤萝,后院的海棠,均为纪晓岚亲手栽种的。 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2岁,前后共计62年。 商务合作 QQ : 23208116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