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丨曾国藩:话不说死,事不做绝,情不断尽

 阿布的书柜 2019-08-20

有“天下第一完人”之称的曾国藩这样说:“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

不管是说话、做事,还是处世,都要学会给自己留余地。

能够做到这三点,百利而无一害。

夜读丨曾国藩:话不说死,事不做绝,情不断尽

话不说尽有余地

所谓“话到嘴边留三分”,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说得太满,才能进退自如。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真理往前一步也会变成谬误,所以话不要说死,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曾国藩早年时就犯过这样的错误。众所周知,他一手创建的湘军最终打败太平军,成就自己的功名。

曾国藩有一个朋友叫江忠源,在守孝期间没有按照制度在家,反而出来组织团练。曾国藩听说后,写信阻止江忠源,劝他说在丁忧时出来做官,是对长辈的不敬,也不符合礼法。

然而事情也同样发生在曾国藩自己身上,当时他正在为母亲守孝,未满三年,却接到团练的旨意,不得不停止守孝,出来组织团练。

之前曾国藩指责江忠源时振振有词,如今自己也遇到同样的境况,曾经说出去的话现在又怎能收回,处境岂不两难?

因此,在自己没有感同身受时,切记不要把话说死。人的处境和想法会改变,决定也会改变。

很多情况下,我们还会对某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批判别人的行为。但是等到将来的某天,随着我们见识的增长,想起自己当初说过的话,会不自觉地为自己脸红。

不论在何种情况下,说话都应该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的太满。

话不说死,不仅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不仅是一种稳重,更是谦卑。

夜读丨曾国藩:话不说死,事不做绝,情不断尽

事不做尽有余路

曾国藩说“事不做绝有余路”,做人要有容人的雅量。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总会遇到有求于他人的事,把事做绝,也等于给自己将来堵上了一条路。

更何况,把人逼到绝路上,对自己也没有好处,如果对方来个鱼死网破,自己也得不偿失。

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做人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一直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

为人谦卑,待人宽容,从做事的角度讲,这样的人必然更容易成功。

含容就是包涵宽容、宽宏大度,能容人、容事、容言。在人际交往中,宽容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曾国藩是一个能容纳别人的人,凡事都给他人留余地。他位极人臣,身边有很多攀高结贵的人,他们追求名利,却又自命清高。

其中一位写了一篇《不动心说》,意思是即使把我放在美女身边,我也能不动色心;把我放在顶戴花翎旁,我也不动官心。

李鸿裔见了,便在其后写到:你对美女和高官都不动心,却一心想见曾大人。

为此,曾国藩批评李鸿裔:这些人沽名钓誉,为人所不齿,但他们能获得高官厚禄,靠的正是这些虚名,你如今断了他们的路,今后岂不是遭人憎恨,也将自己的后路断送了吗?

做事不可做绝,给他人留余地的同时,也在给自己留余路。

夜读丨曾国藩:话不说死,事不做绝,情不断尽

情不断尽有余韵

人与人之间,一定会产生矛盾,很多情况下,都是对事不对人,即使到了矛盾无法调解的时候,也尽量留点情义。

能交往就继续,即使不能继续,也没必要撕破脸皮、割袍断义。

曾国藩是左宗棠的老师,一直大力提拔他,但左宗棠为人十分傲慢,随着自己官位的提高,越来越不把曾国藩放在眼里,经常出言不逊。

曾国藩也不与他计较,在公事上也没有为难过他。甚至在左宗棠危难之际,曾国藩还曾伸出援手,救他一把。

曾国藩的大度,也让左宗棠放下了心中的隔阂,当曾国藩离世时,人们纷纷猜测左宗棠可能不会致祭。而左宗棠却送来了他的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国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生活不是比赛,无需事事争个对错输赢。做一个和善的人,心态平和,懂得退让与示弱。

夜读丨曾国藩:话不说死,事不做绝,情不断尽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国学生活(ID:gxsh78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