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推荐:首部《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助你抵御焦虑侵袭

 阿布的书柜 2019-08-20

你试过失眠么?

《2019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中显示,全球成年人中有60%以上存在睡眠问题,1/4的成年人失眠。“睡得晚”、“睡不着”、“睡不够”等睡眠问题已成功取代“失业”、“未婚”、“离异”和“早起”,成为了最困扰当代人的问题之一。

各种专家都告诉我们,失眠是因为焦虑,而焦虑则是出于对未来的未知与恐惧。长期的焦虑会导致失眠,而长期的失眠又会加剧焦虑,影响我们的健康。

那么,作为一个工作日忙成狗,休息日呆若木鸡的现代人,怎样才能在各种压力下有效缓解内心的焦虑,“一觉到天明”呢?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焦虑,抵御焦虑,改善睡眠,英国知名节目主持人以患者和治疗师的身份,整理了自己十几年应对焦虑的经验和体会,并邀请临床心理学家瑞塔博士,共同撰写了《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一书。

心理学家推荐:首部《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助你抵御焦虑侵袭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封面图

和其它心理书籍不同,《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是一本心理自助读物,适用于被焦虑情绪困扰,却没有相关心理学知识储备的读者阅读。书里没有冷冰冰的长篇大论,而是快速上手的简易操作,比如一些可以即时生效的共情和小建议,还有当焦虑来袭时的应对技巧。

从焦虑症状的识别到应对,安娜都细致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读者可以在目录中找到困扰自己的问题,同时翻开相应的页数,对症状进行比对。并在症状确认后按照安娜的建议操作。不管你是在家,还是出门在外,这本书都可以成为你抵御焦虑的口袋指南。

安娜认为,处理焦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它们分贝时:理解焦虑、识别焦虑和直面焦虑。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三个阶段,来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理解焦虑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解释到,焦虑源自于未解决的冲突。

也就是说,当体验冲突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恐慌和焦虑。这种“冲突”可以指人际关系冲突,也可以指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焦虑就已经存在。比如最常见的亲子间分离焦虑,成年之后的身份焦虑和人际关系中的社交焦虑。

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人皆有之。从孩童到成人,它伴随着我们一生。它会悄无声息地侵袭任何人。有焦虑是正常的。不要认为焦虑了,就是心理病,就是不可治愈,就是世界末日。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焦虑,这样才能有效去处理它。如果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冲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那么我们就能缓解和消除内心的焦虑,从而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力量。

二、识别焦虑

1、识别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绪,它从我们内心的一个消极的想法或感受发酵,逐渐演变成惊恐、低落、抑郁等更严重的负面情绪。当焦虑到达一定程度以后,我们有可能会出现各种身体上的不适,比如头晕、胃痛、失眠又或者呼吸不均。

因此,我们可以多关注一下自己最近的感受,特别是身体所释放出来的负面“信号”,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焦虑形成的初期就及时处理,避免负面情绪的进一步恶化。

心理学家推荐:首部《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助你抵御焦虑侵袭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内页P35

2、找到你的压力源。

当我们发现了身体不适的信号后,那么就要开始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精神和情绪状态,而最要的第一步,就要寻找压力源。

安娜在书中提到了一个寻找压力源的方法——绘制蜘蛛图。

心理学家推荐:首部《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助你抵御焦虑侵袭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内页P31

​比如,我们可以将所有的烦心事都写下来,然后花时间来进行自检,面对最主要的三项压力来源的时候着重关注自己的感觉,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减轻压力。

在这个自测的过程中,我们的重点在于掌握压力的来源和触发点,让自己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焦虑为什么会发什么,为下一步处理焦虑做好前期的准备。

三、直面焦虑

1、承认焦虑。

赶走焦虑的第一步,是承认自己遭到焦虑的侵袭,以及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如果可以的话,先让自己安静下来,尝试逃离那个让你焦虑的场景,找一个”安全区域“独处一下。因为焦虑源于面对不熟悉状况的反应,属于自然启动的防御机制。所以消除焦虑,首先要做的,是先让自己回归到一个安全的环境,也就是”心理舒适区“,然后再着手去解决问题。

以社交焦虑为例,如果无法体面应对,那么可以选择抽身离开。毕竟较之于硬撑继而情绪爆发,及时抽身离场才是赶走焦虑的最佳方式。

2、改变认知。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安娜认为,改变认知是应对焦虑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改变认知的目标在于“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看待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方式”。

为什么应对焦虑要从改变个人认知开始做起呢?因为很多事情,你往好处想了,它就是好事情。你若往坏处琢磨了,它就会变成坏事情。

我们的焦虑来自于外界,有时是别人的要求、有时是自己的看法。比如说,当你看着别人开挂的人生,然后再对比一下自己一潭死水的生活时,便难免会悲从中来,焦躁不安。又或者从小到大你都被灌输“三十而立”和“大龄未婚”的观念,于是当你一到某个特定的年龄关卡时,就开始步入焦虑了。

为了摆脱这一类的标签开始乱来,不喜欢的人也照样一起,没感情也牵手进入婚姻的殿堂,硬生生让自己从“大龄未婚少女”变成“大龄离异妇女”,何必呢?其实,要摆脱焦虑很简单,只要摒弃这些世俗的观念,那就可以了。

3、转移注意力

几年前有位阿姨更年期失眠,我陪她去看中医,在一轮“望闻问切”后,中医给阿姨开了一个方子,并嘱咐她一日两剂,第一剂下午三点服食,第二剂晚上九点服食。阿姨按照中医的嘱咐去煎药、服食,晚上九点半准时躺床上,结果还是“翻来覆去,一夜无眠”。

第二天打电话给中医,说什么都照办了,可还是会失眠,而且心脏会有一种“慌失失”的,类似于失重的感觉。然后中医让阿姨在两脚的涌泉穴各贴上一颗赤小豆,说是红色对应心脏,阿姨照办办后,一觉天明。

后来和中医混熟了以后,中医才告诉我们,其实“往涌泉穴贴豆”的验方是骗我们的,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让我们转移注意力,当你不关注“失眠”这件事的时候,你就不会失眠了。

睡觉是人的一种本能欲望,饿了吃,累了睡。我们不要把它特殊化,而是当做一种本能来看待。我有很多朋友,一到睡点就躺床,闭一会眼又把眼睛睁开看点数。自己到底睡了多久,还能睡多久。就算睡着了,大脑也在解决问题。倘若不是躺在床上,你还会以为他的心里端着一枚定时炸弹呢。

你会发现,他们根本就不是在睡觉,而是在“观察”自己有没有在睡觉。

我们害怕的也不是失眠,而是失眠后所导致的后果。

睡觉是为了放松,所以不要在放松的时候过于苛责自己。正如我中医的建议一样,当你不关注“失眠”这件事的时候,你就不会失眠了。

4、直面焦虑

要想彻底处理焦虑,我们必须直接面对它。安娜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叫做“暴露模式”的方法。

首先,你先在列出一个清单,写下那些让你焦虑的状况和场景,把它们根据难度递减来进行排序。

然后,你有意识地让自己待在这种情景里,直到焦虑水平有所下降。通过不断的练习应对方式,运用其他的防御机制来抵挡焦虑。

在这种反复的感受过程中,你要让这些感觉到达顶峰,然后等待他退去,你需要记住感觉是如何消失的,这个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你的感受如何。你最后又是怎么成功度过的。有意识地去体验自己的焦虑,特别是察觉焦虑当下自己的反应。

除此之外,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我们缓解疼痛和减轻压力,消除紧张和焦虑,提升睡眠质量。总言而之,当你觉得焦虑的时候,就直接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四、结语

其实,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通过“自我治疗”来克服负面情绪。

可是,如果你的焦虑程度已经过于严重,开始阻碍日常的生活,那么你就应该考虑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寻求帮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