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与口语的关系,为什么先秦人说的话,就是高大上的文言文

 钱塘泊庐 2019-08-20

人们进行口语交流,使用口头语言。人们进行文字交流,使用文字的语言。

文字交流,与口语交流的区别是将比较随意的言谈加以修饰,我们称之为文字化,书面化。

口语比较简约,直白,因为言谈交流有现场感,有表情语气的辅助,交谈的意思,情感,着重点等等容易传递。

文字要将交流的内容比较准确的传递出去,则必须比言谈、口语要讲究的多。因为所有可以辅助的如语气,表情,甚至于手势等等一概全无,只能仰仗文字的表达。所以文字的语言与口头的语言是有所不同的,但是文字语言就是口头语言的书面化。由此,一个时代的文字,应该就是当时的语言,就是当时口语交流的书面化。也由此,若说“古人相互交流都用文言文”也差可成立。如果界定一下说每个时代的“古人”都用当时的“文言文”更加接近现实。但是还有不确切在,因为文字记录者(文人)都有一个脾性,他们作文,不但依据当时的语言,也喜欢学习古人(前人)的文笔。

文言文,如果这样的分析:第一个“文”字,以修饰,美化的意思理解。成语有“文过饰非”,其中的“文”就是这个意思。言,就是语言的意思。后面这个“文”就是文字、文章的意思。文言文三字的字面本意是明确的,就是对语言经过文字“加工”而记录下来的文章。当然,查字典,查度娘,文言文都是指着古代的文字说的。先秦一直到以后的各代,它们记录下来的文字,对于当今的我们来说都是不同时代的古语,都是古人的“文言文”。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这个定义说明“文”与“言”是同一的,它们的差异“微乎其微”。那么,为什么后来却“拉大了”呢?因为,文字留存了下来,语言(口语)却没有。前去百八十年,民国时期,国人已经倡导“白话文”,诸君读一下当时的文选还觉得半文半白的呢。

语言的延续与文字的延续,它们毕竟是两条路。语言在这里带头先锋的作用更大,它始终是更加的鲜活,更加的生动地首先出现。因为它是从生活中间来。文字一定是步它的后尘。尽管文字会美化它的“文”,但是“质”还是语言。


好了,现代社会有这个条件。留给后人的,不但有文字,还有语音。后人再来说这个话题,不会如我们这样的费一番脑筋了。(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