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水诀》 作者 后梁
荆浩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些其法也。
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皱,高与云齐,无水无波,隐隐似有,此其式也。
山腰云塞,石壁泉塞,楼台树塞,道路人塞。石分三面,路分两岐,树看脖顶,水看岸基,此其诀也。
几画山水,尖峻者峰,平夷者岭,峭壁者崖,有空者岫,圆形者峦,悬石者岩,两山夹水者洞,夹路者壑,水注川者溪,泉通川者谷,路下平土山者坡,似土而高者阪,若能辨乎于此,则知山水之仿佛也。
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众峰之拱,列群山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漫,不多不少要分远近,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要回抱,水要萦回。
茂林古寺,楼观可安。断岸颓堤,小桥宜置。有路处人行,无路处林木,岸绝处古渡,山绝处荒林,水阔处征帆,林密处店舍。悬崖古木,根露而藤缠,临流怪石,嵌空而水痕。
凡作林木,远则疏平,近则森密,有叶者枝柔,无叶者枝硬,松皮似鳞,柏皮缠身,生于土者修长而劲直,长于石者卷曲而食欲伶 仃,古木节多而半死,寒林惨淡似萧森。
凡画山水须按四时:
春景则雾锁烟横,树林隐隐,山色堆青,远山拖蓝;
夏景则林木蔽天,绿芜平陂,倚云瀑布,近水幽亭;
秋景则水天一色,霞鹜齐飞,雁横烟塞,芦渚沙汀;
冬景则积地为雪,水浅沙平,冻云匝地,酒旗孤村,渔舟倚岸,樵者负薪。
风雨则不分天地,难辨东西,行人伞笠,渔夫簑衣。
有风无雨,枝叶下垂。雨霁则云收天壁,薄霭依稀,山光浅雾,网晒斜晖。
晓景则千山欲曙,轻雾霏霏,曚蛂残月,气象熹微。
暮景则山卸落日,吠吠疏篱,僧投远寺,帆卸江渊,行人归急,半柴掩扉。
或烟斜雾横,或逐岫归,或秋江古渡,或荒冢断碑,或洞庭春色,或潇湘雾迷,如此之类,谓之画题,笔法布置,更在临时。
山形不得重犯,树头不得整齐。树藉山以为骨,山藉树以为衣。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要显之光辉。能留意于此,顾心会于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