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写实绘画的重新流行是否说明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共同低潮期?

 timtxu 2019-08-21

先举个例子,曾经在中国1980年代流行的大喇叭裤,前几年也一度成了中国服饰的时尚。

再举个例子,金公子的发型一度被认为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文物,但现在你在街头随处都可以看到类似三公子的那种两边铲平,中间往后梳成大背头的发型,这种出现在历史照片中的发型已然成为了当今的时髦。

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缺乏或者丧失了想象力和理解力,而是艺术有着天然的、轮回的规律。

正是艺术的轮回,让经典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得到了传承,并定格为永恒。

这里还是要说道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其最好的理由就是向古典致敬,向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艺术致敬,结果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灿烂辉煌的文艺复兴。

一些艺术形式都是传承有序,是在复古与创新中创造了新的艺术历史。

那么,超写实作为一种在1960到1970年代,被美国一批超写实艺术家玩到极致,或者说玩坏了的艺术形式,在今天竟然得到了不少中外绘画艺术家的追捧,这样的结果我们大可不必惊讶,这也是艺术的自身运行规律。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历史中轮回的不仅仅有经典,也有正在塑造的经典和被历史淘汰的形式。

这里,我们尚不能断然定论超写实绘画未来能不能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但起码现在还不能确定他就是被历史淘汰的艺术形式。

事实上,我们不仅可以将超写实绘画当成现代人对对古典艺术怀旧,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超写实绘画的形式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的确,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抽象主义,象征主义等等,那些带着哲学思考的艺术形式对现代人来说,可能成了某种思维的负担。

对现代人来说,也许一张清新自然的超写实主义,更能让观者情绪送出和心情愉悦。

黑格尔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超写实绘画艺术的存在也有他存在的合理的基础。

对艺术而言,不论是超写实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或者其他,它们应该都有各自的地位,满足不同群体的艺术需要,而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这也是艺术所应该具备的一种特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