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摘录二

 绿州6ho24mf2wm 2019-08-21

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我想应该从四个方面去做。

第一,            要学习他纯净的爱心。我用了“纯净”二字,是说不要把学生当工具,不要试图通过学生谋利。

第二,            要学习他独立思考的自由人格。我要特别强调一点。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当上级的指示和他的教育实际发生碰撞时,他选择的是孩子的心灵。他的教育眼光永远对准孩子的心灵,而不是看上面怎么说。

第三,            学习他“目中有人”的教育观。孩子在苏霍姆林斯基眼里首先是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比如男人或女人,而且这个男人或女人承担的不只是一个角色,而是无数的角色:在父母面前他们是孩子,在同学面前他们是伙伴,在邻居面前他们是小邻居,在医院里面他们是个小病人--------教育就是要教会孩子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体现了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在苏霍姆林斯基眼里,孩子不只是现在的认,而且是未来的人,比如他是以后的拖拉机手、工程师、医生,并且是未来的妻子或父亲。苏霍姆林斯基“目中有人”的教育观中的“人”,含义是多么的丰富!

第四,            学他搞真教育,真科研。对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教育科研首先不是呕心沥血的脑力劳动,而是和孩子一起摸爬滚打的体力付出。他作为一校之长,长期担任班主任。在苏护姆林斯基的实验班中,他从学生六岁开始,跟踪研究他们长达十一年,写了大量的观察日记。他对学生负责到了怎样的程度?他曾经跟踪观察学生毕业二十五年内的变化,而这样的学生有一百六十八名。在他去世后,人们在他的教育工作日记本上发现他跟踪观察、仔细研究过的学生名字竟有三千七百多个。试问,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还能不能找到第二个这样的教育家?至少在我的视野中是没有的。这就是真教育、真科研。

今天我们究竟要怎样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我得出的结论是:要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怀着一颗纯净朴素的心,面对纯净朴素的孩子,从事纯净朴素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