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力的游戏

 周婷111 2019-08-21

文/于凡诺
 
翻开人类的历史,自从有组织的社会秩序建立起来以后,我越来越感觉,有一样东西无处不在,那就是权力。
梁启超曾经说过,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实际上,梁启超没有说透,应该更进一步,二十四史其实就是权力角逐的记录而已。
权力的本质在于资源的控制,
权力的出口或者说变现,在于攫取享受资源的数量、质量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连方式都完全不同。
权力越高,这种控制和支配越是不可思议。
如果把小权力看做钩,大权力看做国,那就是“窃钩者富,窃国者侯”。
因而,权力,尤其是没有约束的权力,就像春药一样,
一直让人有一种抑制不住的亢奋。
当然,权力也是一种毒瘾,
尝试过占有过权力的人,
绝少会主动放弃。
历史上的中国最悲哀的也许就是一直在这个圈子里。
今天,我们将通过素有 “七实三虚” 的《三国演义》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从他们最初的发迹发展,来简单感受一下权力那种深透骨髓的游戏。

 
曹操
1、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是曹操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
其实曹操也有勇敢的一面,当董卓弄权祸乱朝廷的时候,曹操站了出来,并告诉大家只知道哭,可不是办法,他愿意借司徒七宝刀一口,入相府刺杀董贼,断其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不过,真的深入相府,他开始畏惧董卓力大,稍微迟疑时又被董卓发觉异常,于是他干脆放弃了刺杀,直接改为了献刀。“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很机灵,变得非常快。
 
献刀之后,曹操飞奔出逃。不幸被中牟县军士抓获,擒见县令。好在县令陈宫认识他,私自放走他,并与他一起出逃。途中因为误会杀了吕伯奢一家,并对陈宫说了上面那句话。
这个时候的曹操,就像他在《述志令》里所述,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2、
当曹操以“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操欲力扶社稷……”理由说服当地巨富卫弘资助,开始招兵买马时,
他也许想的重点,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甚至在追击董卓失利以后,曹操还是感概:“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
 
当他破了黄巾军,招安了三十万精锐“青州兵”后,威名日盛。
甚至当徐州陶谦部下杀了曹操父亲一行人之后,他杀奔徐州,并直接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
突然才发现,从满口为国为民,到此时的屠城。原来只是差一个借口。
 
3、
 
拥兵自重后,当天子虚弱时,曹操发现奉天子不过是以从众望,为不世之略也。而且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
于是挟天子迁都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
后来杀贵妃,诛伏皇后,  
再受魏公,加九锡,进魏王,简直一气呵成。
并认为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
终被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曹操的一生就是权力尽情追逐和展现的一生。
 


刘备
1、
 
因为朝廷招军榜,刘备、张飞、关羽三人相识。刘备介绍自己有志破贼安民。三人结拜时,更是强调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此后,当献帝手书血字密诏,董承怀诏找他时,他押字签名,但郑重叮嘱董承:“切宜缓缓施行,不可轻泄。
稍后当关羽抓住一个机会要斩曹操时,刘备见了,慌忙摇手送目阻止。他认为倘事不成,罪反坐我等矣。
此时,他关注的重点不是能不能报仇,而是安不安全。这一点与曹操当初刺杀董卓状态简直惊人巧合。可见两人的心底是一样的。为人处事灵机应变,即对我有没有利,危及到自身是否,这个才是最高衡量标准。
 
2、
 
三顾茅庐时,刘备就非常赞同诸葛亮所说的,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然后图中原,以成不朽霸业。
当然
表面上
刘备还是惺惺作态,不愿意直接取代刘表,不过却屯兵新野,招军买马,积草储粮。当然最终拥有荆州。
此后刘备一开始也不许吞并益州,不过在葭萌关,却广施恩惠,以收民心。最终终于收益州汉中。 
 
当他有了一些基业以后,
比如当他娶了孙权妹妹以后,竟然被声色所迷,全不想回荆州。
尤其是关羽被吴杀害后,刘备起兵报仇,说了一句话,“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再看张飞说的,“今不幸二兄半途而逝,吾安得独享富贵耶!”他们自己心里其实是很清楚的。
 
最富有戏剧性的是,被骂了一路的曹操并没有活着称帝,一贯标榜仁义正义为上的刘备称帝了。
 
刘备的一生是竭尽全力钻营权力的一生。
 


 
1、孙坚
最初孙坚起兵反抗董卓,曾经质问袁术,怒斥李傕,声明自己为国讨贼。也曾经感叹:“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
可是一旦他得到传国玺,就立刻托疾辞归,以图大事。内心真实想法才一览无余。
而他面对袁绍质问时,竟然公然指天不顾事实发誓“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可叹其最终死于矢石乱箭,脑浆迸流。
 
2、孙策
孙策在父亲孙坚死之后投奔袁术,曾经因为思念父孙坚如此英雄,自己沦落至此,不觉放声大哭。
终于以传国玺为质当,向袁术借兵三千、马五百匹。假名救吴景,实图大业。
在他拜汉光武庙时,更是公开跪祝:“若孙策能于江东立业,复兴故父之基,即当重修庙宇,四时祭祀。
期间,他想要杀并无过错的于吉,说过一句话,此等妖人,君杀之,何异屠猪狗!
这句话内涵非常丰富,因为何为妖人,他自己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想一想令人不寒而栗。
他临死时嘱咐弟弟孙权,天下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大可有为。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
一辈子念叨的就是天下,江山。
 
3、孙权
孙权受了孙策的印绶之后,
他非常赞同周瑜策略,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于是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期望以此安定江东。
他更深深认同鲁肃之见,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孙权的一生也是全力维护和扩张权力的一生。
 
从曹操、刘备到孙权,
无一不是展现了权力追逐是如何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骨髓深入人心的历史现实,
悲哀的是,
从来没有人思考,如何透过时间如何制度化保障自己,保护子女儿孙。
也没有人真正关注,如何深入系统真正长久地保障财产、自由和生命,
更不可能有人关注个人身上的天赋人权,
当然也没有纯粹的人文、自然、科技的出现,
一切都是权谋,
甚至文字绝大多数情况下大概也是适应胜利者的一种点缀需要,
大家你争我抢,
或者明刀明枪,或者假仁假义,无外乎都是巧取豪夺,
总是希望通过攫取最高权力来享受极致的富贵,来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殊不知,这是一条根本就走不通的死循环之路。
 

END)

我在这里等你,为了那千年一次回眸的承诺,欢迎长按关注。

如喜欢,请顺手转发、推荐或者赞赏⋯(点击右下角‘在看’,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