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皇帝驾崩后, 葬于东陵和西陵有何讲究? 昭穆之制是什么?

 恶猪王520 2019-08-21

清朝皇帝驾崩后,葬于东陵和西陵有何讲究?昭穆之制是什么?文/历史正说 图/网络清朝皇帝的陵墓一共分为三处,第一是关外三陵,里面葬的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还有部分被追封的列祖列宗,第二就是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市马兰峪,是清朝规模最大的皇帝陵寝,第三就是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

清东陵清军入关之后,顺治皇帝有一次到了遵化马兰峪附近的时候,看到了这里群山环抱,是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于是就下令他死后葬在这里,从这个时候清朝皇帝摒弃了关外三陵,开始在关内选择自己的陵寝,这就是清东陵的来历,而之后顺治帝的孝陵建成之后,在理论上,后世的皇帝已经遵守“昭穆之制”。

昭穆之制简单说这是古人的一种宗族制度,有规定:天子死后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老百姓无庙。这就是一种等级制度的区分。而这种制度在延伸之后就有了丧葬顺序和牌位的摆放位置。昭穆之制中,祖宗的牌位是正中间的,而后代都是以他为中心左右安葬,左边是昭,右边是穆。我们假设顺治的牌位在中间,那么康熙就是在左边,为昭,而雍正就在右边,为穆,以此类推。

清西陵雍正时期,雍正开始了新的玩法,他在易县开辟了新的陵寝,就是所谓的清西陵,而这件事很明显是不符合昭穆之制的,对于古人来说这就是大不孝,雍正为何这么做,我们不知道,但是民间传言是因为他抢夺皇位,死后不敢去见康熙,但是这件事是子虚乌有的,所以在史料中记载的是,当时雍正已经选好了清东陵的九凤朝阳山为墓地,但是雍正认为这个地方的规模很大,但是墓穴中存在砂石,不适合。所以就开辟了清西陵。

乾隆版的“昭穆之制”雍正驾崩了,乾隆就十分为难了,因为当时有两个陵寝,假设自己死后葬在哪里呢?于是乾隆就来了一个新版的“昭穆之制”,他的做法就是从自己开始,自己葬在清东陵,那么儿子就葬在清西陵,孙子葬在清东陵,以此类推。这样的话两个陵寝都不会太冷清,乾隆还为了管理后代,亲自给嘉庆选择了墓地,但是嘉庆之后没人听话了,道光的陵寝跟着自己的老子去了清西陵,而不是乾隆规定的清东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