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生命中的休闲》 (2019年6月整理)

 秦绍恒 2019-08-21


一、作者:(美)杰弗瑞.戈比著,康筝译

二、简论:

1、侧重于认识论方面,旨在理解休闲于生活的意义;

2、作者亦点明文化的多样性,故应辩证看待其观点;

3、其内的现象揭露及观点于当今之中国颇有借鉴性;

4、本书的读者是基于美国的专业大学生,故其叙述方式及思辨深度应予把握;

5、其发散式思问模式有利于激发思维。

三、辨析与理解

1、理解:成思危教授关于新世纪来临,知识经济带来的两个方面的问题?(P2)

①其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将有更多的闲睱时间;

②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到来,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也会在越来越多的方面体现出来。

③有批判地继承,有选择地吸收。

2、理解:休闲的三层次暨发展的三种状态?(P11)

①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后得到恢复的一个方法;

②人们寻求快乐与地位的一种手段;

③人们追求生活意义的一种活动。

3、辨析:戈比教授关于对传统休闲观所存在的问题阐释,及其提出的定义?(P7-14)

①从自由时间的角度考察者——“自由时间”常被等同于“休闲”本身,或作为休闲的必要条件。

②从心态的角度考察者——将“休闲”理解为一种心理状态,等于把休闲降格为一种唯我论,忽视了一个人在感知时现实与客观实在的差异。

③从存在状态的角度考察者——源于古雅典人,即在理想化的情况下,人们希望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心无羁绊。

④从活动的角度考察者——定义为一系列特定的活动而忽视了心灵王国的存在。

⑤定义: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4、理解:戈比教授关于促进休闲增长的九大理由之阐释?领悟其客观性?(P29)

①由于技术的应用而不断丰富的物质产品。

②为减轻家庭劳动强度而设计的家用设备的出现。

③教堂或家庭之类的社会机构对个体生活各个方面的规范和约束都趋于弱化。

④对享乐态度的转变。

⑤个人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

⑥各行业体力劳动强度的降低。

⑦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日趋增加。

⑧工作条件的极大改善。

⑨妇女和弱势群体选择机会的增加。

5、辨析:戈比教授关于影响休闲增长的九大因素之阐释?(P30)

①社会结构的日趋复杂,社会变化的日益加速——使人疲于应付。

②无节制的物质主义——助推某一层次的生活水准保持。

③对于服务行业越来越高的要求——最费时间。

④休闲的工作化——这种对休闲的严肃态度使得很多休闲失去了休闲的意义。

⑤求职者失业时间的延长——失职问题。

⑥就业人口比例的增加——即单个家庭而言,需要工作的比重增加。

⑦生产力增长的停滞。

⑧日趋恶化的环境——难以施行。

⑨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技术革新加速。

6、辨析:戈比教授关于休闲发展的三个基本观点,即趋势判断?(P33)

①认为社会将拥有越来越多的休闲的观点并非总是准确的。应当是,休闲的种类和内容,因历史时代的不同,以及社会形态的不同,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②随城市化、工业化的趋势日益显著,工作和休闲之间的分化也比以前更加明显。

③休闲的体验将因文化背影不同而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并能够反映出一种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状况。

    7、理解:美国人类学家塞林斯关于使人达到富足的两种方式?(P35)

①现代人的方式,不断制造更多的东西(物质论的方式)。

②佛陀的方式,即满足于简朴的生活(精神论的方式)。

8、理解:戈比教授关于工业化时期美国最常见的休闲嗜好是赌博、酗酒和暴力之论,结合现实分析之?(P39)

9、理解:戈比教授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从农业生活形态向城市工人生活形态转化过程中病态形为揭露?(P43)

10、辨析:社会学家凯普兰关于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使休闲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其以德国托尼斯设计的理想模式下社区生活——社会化生活来描述,即以乡村、城市各自休闲的特点计22项来比较?了解其对乡村文化、都市文化的意义?(P49)

11、理解:戈比教授从七个维度对单一文化社会和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休闲所进行的比较?(P55)

12、理解:戈比教授针对美国人“自由时间在增长,生活却更匆忙”的现状所做的剖析?(P67-69)

13、辨析:戈比教授关于整个社会时间分配的发展趋势阐释?(P66-81)

①社会的自由时间总量持续增长;

②自由时间在增长,人生活却更匆忙;

③工作日与周末时间利用的差异正在消失;

④从休闲活动的角度看,休闲民主化运动已经暂停;

⑤电视,成为最耗时的休闲活动,正在重塑我们的自由时间;

⑥非老龄化原因导致的户外运动减少,即后勤保障问题、公共事物管理机构减少、相互矛盾的宣传等;

⑦艺术活动成为休闲体验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其原因在于受到更高教育的人口比例的提高及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⑧娱乐休闲对于个人幸福的重要性正在提高;(与美国第13代人的低收入工作)

⑨男人承担家务现象增多,但女人负担却仍未减轻。

14、理解:戈比教授关于形成休闲障碍的三个层面剖析?(P92)

①结构性的限制因素。

②内在心理性障碍。

③人际交往性的障碍。

④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克服:即‚→ƒ—。

15、理解:戈比教授关于休闲偏好与休闲障碍、休闲参与相互之间的影响性剖析?(P95)

16、辨析:设若以休闲做为快感的源泉,其做出的三类划分?(P103)

①能产生感官愉悦的娱乐休闲活动——亚人类活动,如吃东西、体育运动。

②情感皮层的娱乐活动——感官和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用创造性思维能给人感官愉悦,或将感官享受附在智力因素之上的活动,如品酒、作画等。

③智力皮层的娱乐活动——单纯基于智力行为而绝不涉及感官刺激的活动,如社会中的精英分子,赞美或嘲弄、即哲学家、政治家等。

17、理解:社会学家奇克和伯奇关于工作和休闲(非工作时间)之间的差异?(P112)

①目标性的清楚度比较。

②参与的强制性比较。

③进行中的自由度比较。

④结果的比较。

⑤根本差异——社会组织形式的不同(判断的关键)。

18、理解:帕克关于工作——休闲之间的三种现存状态剖析,及其对工作的影响?(P115)

①延伸型关系,其特征:工作和休闲之间有着起码的相似,没有严格的界限;典型群体:社会工作者、成功的商人、医生、教师等;觉得工作能够扩展其自我价值。

②对立型关系,其特征:有意使工作和休闲有所区别,有着截然分明的界限、典型代表:干体力活的工人,如矿工、采油工等;认为工作伤害了他们。

③中立型关系,其特征:工作和休闲的内容不尽相同,之间只有一个“大概的”界限,有相对独立性,不强调依附性,即“灰色工作”,既没有成就感,也没有压抑感,倾向于被动和观望;觉得工作使人厌烦。

19、辨析:引述的帕克调查,关于工作是否满意取决的六个因素及不满意的五大原因?(P127)

20、理解:社会学家什兰克以日、美比较,强调“职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其对休闲的影响力,应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培养?(P128)

21、理解:戈比教授立足世界经济背景中的工作变化,比较日本,阐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P135)

     ①美国不是世界经济的或其他国际事务的天然领袖。

     ②财富与高物质生活水平是否一定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是值得怀疑的;即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问题,要解决好高消费水准习惯。

     ③节俭的生活作风不能忘却。

     ④不自觉地成了世界警察,投入巨大。

     ⑤美国的未来将要取决于我们同东方国家的关系,而不是同欧洲国家的关系。

22、了解:日本推行的“快速跟进策略”及对亚洲国家的影响?(P137)

23、辨析:戈比教授关于工作和休闲的弥合是否可行,怎样把握?(P145)

①帕克等强调弥合的必要性。

②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外界驱使我们去做的事,同时也将是我们自己心里想做的事。

③休闲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指下班后的一段时间。

④我们不需要在所有的情况中保持同一种行为方式,也不需要总是接受同一种约束。

    ⑤把游戏同工作结合起来会毁了游戏,就如把野生的鸟关进笼子里一样,也会毁了鸟。

    ⑥如果人们真的有这种需要的话,工作和休闲的真正弥合可能是通过信仰将生活中的工作和休闲结合起来,而不是改变工作中的约束,使它更像休闲。

    24、理解:其关于休闲和物质主义的辨证关系?(P170)

25、辨析:戈比教授关于休闲与宗教信仰的相似之处阐释?(P178-182)

①二者都源于庆典,宗教信仰能使人对宇宙万物和人在其中的存在产生一种赞美的情感,这样一种赞美的情感,也存在于我们真正闲逸的内心深处。

②自由意志——不论是宗教方面的信仰和实践,还是休闲方面的行为和观念,都源于个人的意愿,如果没有个人的认可或者选择,不论是宗教还是休闲都不可能产生。

③整合感——都要求人能够融入其中并感同身受,与之浑然一体。那些在特定的娱乐或休闲活动中获得了一种完整感或整合感的人,就会对这些活动表现出一种很容易被人看成是宗教的态度。

④个人安宁和自我实现——二者都表达了这种愿望。

⑤寻找生命的真实——宗教体验中基本部分就是寻找:什么是真实的、永恒的,而休闲也在寻找那种返朴归真的感觉。

⑥仪式感——如吉祥物等。

26、了解: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从心里分析的角度,把人的成长看做是不断地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其八阶段理论的代表性?结合现实的教育引导意义?(P201)

①童年阶段——婴儿期(0-1.5岁)、儿童期(1.5-3岁)、学龄初期(3-6岁)、学龄期(6-12岁)。

②青春期阶段(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最关心的是塑造一个独立的人格。

③成年阶段——成年早期(18-40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首要问题是如何同他人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

              成年期(40-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头等大事是教育下一代,使之在心理上健康成长。

              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看开一生的得失,发现生命的意义。

27、理解:戈比教授以美国当代都市中的中产阶级为例,展示人生需要经历的11个阶段,及个人在做决定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参考因素,即人的生命周期中不同角色和价值,把握其参考性?(P204)

28、理解:关于休闲的代际共识性,即同代人的影响力?(P206)

29、辨析:戈比教授关于现阶段,家庭角色的变化对休闲的影响?(P207)

①家庭是基本的社会单位,是一个人社会化进程的开始。

②现阶段,家庭角色正经历着一场结构调整的危机,即离婚、晚婚、单亲、同性恋者等。

③同时,像农业社会里的家庭那样全家共同劳作现象很少了。

④现代家庭的主要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变,从满足功能性的需要转向到满足表达性的需求。

⑤休闲逐渐成为家庭成员相互亲近的方式,是家庭关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舞台。

30、辨析:凯利根据休闲行为的模式和休闲参与的动机所进行的四大分类?(P211)

①无条件的休闲——在于喜欢,并获得乐趣,如快乐地阅读、学习陶艺等。

②补偿性和恢复性的休闲——消解职业的危面影响,如看电视、看电影等。

③关系性的休闲——增进相互间的关系,如家庭娱乐、和子玩耍等。

④角色限定性的休闲——要迎合他人对他所具有的社会角色的期待,如和老板打高尔夫球等。

31、辨析:康弗特提出的:老年人的休闲是一个骗局?(P227)

①我们文化中存在的一种趋势,不是严肃认真地对待老年人群体,而只是想用一些幼稚的不重要的娱乐活动来“填充”他们的空闲时间。

②娱乐很容易变成一种无害的消遣,只适合一些特别的场合,而不能成为常态。

③把这样的事情当作老年人的关注中心安排给他们,就是以整个社会的名义说:这些人对于社会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

32、理解:拉波波特夫妇关于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决定休闲心态和休闲行为的重要因素之阐释?(P232)

33、理解:关于对旅游的不同解释和看法、动机?(P243)

①一种追求新奇的行为。

②一种游戏。

③一种对质朴、对真实的追求。

④在陌生人中建立起来的关系。

⑤一种开拓主义的表现形式。

⑥对快乐的寻求,即旅游四S理论——(太阳Sun; 沙石Sand; 海浪Surf; 性Sex)。

⑦一种对意义的追求——努力理解整个世界。

⑧是回归自然的一种努力。

34、理解:A.康弗特关于性在社会中的三种用途?(P270)

①用以传宗接代——生殖之性;

②用以表达两人之间的亲密感情——关系之性;

③作为一种身体的游戏——娱乐之性。

35、理解:休闲教育家曼迪等关于休闲教育的性质、目的、关联、内容的诠释?(301)

36、理解:戈比教授对学校教育内容的分类?(P304)

①模仿的技艺——指那些与工作和谋生相关的技能,它们首先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如电脑编程员、会计、护士等。

②自由的技艺——涉及到人的精神领域,严格说来,它们并不是生存或工作所必需的,但拥有这些会使我们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意义,如绘画、唱歌、创作等。

37、理解:其关于自我能力、社区能力的阐释?及与休闲的关系?(P328)

①自我能力——是一种当人们感到自己能够控制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时产生的一种感觉。自我能力差的人一般不会努力把握自己的休闲生活,而更愿意依赖替代性的休闲活动。

②社区的控制能力对于成功的社区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③消极性会导致成瘾的行为。

④看电视、性行为和酗酒在许多家庭中已成为可以相互替代的行为。这些行为所能做到的就是能将注意力自然而愉快地集中起来,但却不能使意识达到更高层次的复杂性。

⑤成瘾性行为的作用在于缓解因不能集中意识而逐渐产生的痛苦。

⑥贫穷增加了一个人自我能力不强、自我评价不高的可能性。

38、理解:其关于不健康生活的三大必然条件的阐释?(P330)

①缺乏社群感。

②自尊心不强。

③自我能力差。

39、理解:戈比教授关于休闲与健康的关系之辨析?(P336-339)

①从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获得相对的自由,是休闲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这些自由对于良好的健康非常重要。

②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就无法享受休闲,也无法获得健康。

③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生活得健康,取决于健康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我们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取决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出于自愿。如遵医嘱而食蔬与喜爱烹制并食蔬的比较,即要内化于心。

④也有方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使他自愿地喜欢,如心理学家斯金纳尔的“非逆向调控法”,即用称赞、鼓励和其他的奖励办法强化我们鼓励的行为,可见,健康和自尊之间也有关系。

⑤休闲活动可以成为紧张的生活和疾病之间的缓冲。

⑥很多休闲活动使人们培养、坚持并巩固这种信念:他们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他们能够坚持下去,并获得最后的成功。

⑦社会支持和自主能力二者对于克服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十分重要,而休闲活动对于提供社会支持,建立和保持自主能力又有着关键的作用。

40、理解:皮普尔关于休闲的三个特征之阐释?(P340)

41、辨析:戈比教授归纳的关于对政府介入休闲服务的三种批评见解?结合当前的年休假制分析之?(P375)

①公共休闲服务能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能提供一些非政府不能提供的休闲服务。即政府能够提供独一无二地获得新的休闲经历的机会,在休闲方面起到一个“刺激”的作用,并对现行的文化进行重新定义。

②政府会试图利用休闲作为控制社会的一种手段。

③政府对于休闲服务存在着消极的作用,即一般不支持有新意的休闲活动和休闲设施,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回避新的探索。

42、政府介入休闲服务的原因及必要性?(P375)

①提供商业组织认为在经济上不可行的娱乐设施,如公众型公园;

②有些艺术形式的生存部分地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如为出版商提供出版诗集的资金。

③致力于为社会保护有历史意义的地区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国家森林公园。

④向有特殊需要或残疾人群提供休闲服务的任务,如精神失常者、老人、囚犯等。

43、辨析:戈比教授关于北美休闲政策发展趋势的阐释,其借鉴意义?(P380)

44、理解:戈比教授关于“进步”的新时代含义?(P387)

①传统意义上的进步往往意味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至今,物质财富高速积累的时代已接近尾声。

②进步将越来越意味着不断地提高生活质量,从各方面改造人类自身,这样人类才有可能继续生存下去,而且以一种更健康的方式生存下去。

③几百年来,人类一直致力于改造世界,而今,人类将会更多地致力于改造自身。

45、辨析:戈比教授关于休闲的未来发展趋势之归纳?(P387-405)

①改造人类自身(基因选择、智力增强、寿命延长);

②知识作为基本资源必须加强,获得方式发生改变;

③有更多的旅行,对处所的依附减少;

④人类两种意识的“战争”将深入,既三维时空中分立物体论与宇宙系统的一部分论;

⑤休闲的中心地位将会加强, 把休闲视为在个人生活中占核心地位的兴趣爱好,而不仅当作工作后的消遣和恢复;

⑥标准化和集中化逐步消失,分散化、个人化显著发展;

⑦休闲将具有更多的教育和宗教作用;

⑧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受到重视;

⑨政府将以新的动机和组织方式参与休闲;

⑩休闲的女性化得到关注 ;

11限制休闲消费的问题必然得到重视;

12积极推动转向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46、理解:其关于改造人类自身的三种途经阐释及其对休闲的影响?(P388)

四、字、词、句

1、20世纪科学技术对人类做出的最重要贡献之一,是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P1)

2、三种维度的自由:政治上的自由、哲学认识论上的自由、谋生劳动之外的时间上的自由。(P3)

3、人类新的价值观意味着,历史上人对自然的改变将逐步转变为人对自身的改变,人们愈发渴望过上轻松、平静、祥和及简朴的生活。(P7)

4、西方社会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P1)

5、很显然,享有休闲的社会阶层既非用它来完善自我,也非用它去发展文化或是服务社会。相反,他们只不过以时间的非生产性使用来获得某种地位。(P38)

6、在很多体育项目中,轻松随意的特点消失了。体育成了一种非经济形式的竞争活动,与资本主义的非赢即输的心态相对应。(P44)

7、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浸染的结果。(P51)。  

    8、追新求奇。(P54)

9、社会中个人身份定位的关键——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并非在于工业生产,而在于资本所有制以及对超额利润的追求;劳动阶层的本质特征也不在于从事体力劳动,而在于被排除在资本占有之外,必须要出卖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存。(P54)

10、周期循环性的(圆圈状)的时间、线性的(直线状)时间、时间明细表、时间记录册。(P63)

11、那种任由事情自然发展的近乎奢侈的闲适心态——相信世界会展现为它应该展现的状态——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时间饥荒。(P68)

12、“底线心理”贯穿在我们的人际关系、日常事务乃至节日庆典之中。(P68)

13、自由时间的质的变化比其量的变化对人的影响更为巨大。(P69)

14、幸运的生活:艺术家和手工艺者们的活动之所以能工作休闲合而为一,是因为同一个行为既能满足内心冲动,又能解除外在压力。(P111)

15、因此最重要的职业技能将是如何应变,学习怎样学习,学习交流知识,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得多。(P141)

16、脱离并不是老龄化的成功方向,这是把社会学问题向生物学的简单还原。(P225)

17、成功的退休者必须具有休闲技能,而这样的技能像工作技能一样,是可以学习的。(P229)。

18、用更加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P242)

19、古希腊有个小岛叫做莱斯博斯(Lesbos),其中住着一群女性的同性恋者,这就是“女同性恋者(Lesbian)”一词的由来。(P262)

20、学习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逐渐被学习者的自我约束和好奇心所取代的过程。(P306)

21、在健康保障方面,医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尽管有时他们能够提供帮助。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个人习惯和集体的社会行为,其中正确的父母及前辈也会有所帮助。(P322)

22、中国人的观点:疾病是由于和谐与均衡的丧失。(P323)

23、美癌症专家卡尔.布蒙顿:①身心模式——即癌症是内部系统的衰退论。②生病其实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③无生活质量的生存毫无意义。(P325)

24、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社群感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贫穷,使人为收入水平而苦恼。(P326)

25、对群体的需要是人类进化成果中的重要部分。(P326)

26、健康的休闲生活需要更多的主动的行动,而不是被动的行动。替代性的休闲,被电视或麻醉剂左右的休闲,就不包含这些挑战,尽管它常被作为主要的休闲方式,但它们是不利于健康的。(P327)

27、我们的大部分饭食常常不是出于生理需要,而是为了获得愉悦的感受。(P334)

28、由于一个人所需要的知识每四五年就要更新一次,这将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只是某一个时期的生活。(P390)

五、应用与探索

1、思考:休闲时间用来做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即作为一个个体,一旦你可以自由地去做你想做的事,你会怎样选择?社群中的他人会怎样选择?(P13)

2、辨析:戈比教授关于后工业社会主要特征的阐释?结合中国现状了解其大同性、必然性?(P50)

①大多数劳动者已不再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而是进行服务性劳动。(新就业)

②面临着新的形式的短缺,即包括信息成本、社会协调成本、时间成本。(新困境)

③学习成了每个社会成员必须要做的事,而我们需要接受的信息每天都如爆炸一般增长。(新任务)

④自我概念发生了改变,群体性文化逐渐为一种更强调多样性和个性的文化所取代,感受到了更多的新鲜事物的刺激。(新文化)

⑤人们处在一种不断地整合再整合的状态中,科学家和道德权威给出的标准答案遭到怀疑。(新质疑)

⑥社会日趋复杂,人际交往日趋多边化,随着人们相互间依赖性越来越重,人们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能力越来越强,去规划管理整个社会变得日益重要而艰巨。需要越来越多的沟通,且这种人际协调并不是精英分子的特权,对于每一个人都非常必要。(新社交)

⑦个人对时间进行积累和投资,用于种种愉快的活动,已经成了一种实现自我的手段,即利用时间这种稀有资源,去发现自我。(新手段)

⑧对于新鲜体验的无节制的占有欲滋长,对需求的创造转至另外一个领域——休闲体验。即人们目前被售以种种体验,花钱买种种感受,产生旅行癖,其不是对地方上瘾,而是对不同的生活上瘾。(新爱好)

⑨不同国度间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交流,跨国界旅行增多,发展出一种多元性文化。且由于大众传媒的出现,大众文化所拥有的共同的东西越来越多。(新世界观)

⑩“有闲阶层”将几乎不复存在,无所事事不再被人羡慕,至少不能获得充分的尊重,社会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使“有闲阶层”遭到削弱,工作不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人们所要求和获得的特殊奖赏是一份好工作,而不是不工作。(新劳动观)

3、理解:戈比教授关于对休闲能否作为工作不满足感的一种补偿之诠释?结合当前的年休假制度分析之?(P131)

①奇克森特米哈依断定,人们在工作中比在休闲中更容易达到畅的体验。即陷入一种自相矛盾的局面之中;

②如果所选择的休闲方式不能给人机会,让人施展技能、接受挑战,也不包含能增强个人魅力的活动,那么休闲便不大可能对工作的不满足感提供补偿。如过度的娱乐,反而会患假期综合症。

4、辨析:戈比教授关于休闲教育的重要意义,既选择正确休闲方式的必要性?。(P297)

① 休闲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生要组成部分,成为决定人生幸福的

核心因素。不良的嗜好不仅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甚至可能会损害个体发展和成长的潜力。

②理想的休闲必须具有发展性,必须是一个能使人投入其中,不断学习,并使自己有所改变的连续的过程。 

③与看电视等比较,二者都可以应付混沌的心境,缓解内心的焦虑,但前者可以使人成长,而后者只是使人不至于崩溃。

 ④生活中的很多乐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培养出来的。有爱好、有目标的人往往比没有爱好、没有目标的人更快乐。生活充实的人常常把自己的全副精力追求那些富于挑战性的目标,那些能给生活以意义的目标。

   ⑤世界有着太多的选择,大众传媒随处可见,毒品、佳肴、美酒唾手可得,每一种娱乐方式都在竞相争夺我们的时间,而当我们从中进行选择时,便已经背离了生活的正轨。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这一类不需要学习,不必掌握技巧,不会有助于个人成长但能直接给人快感的活动,并不会使人获得很大的快乐。

⑥布赖特比尔——如果不能学会以一种整体性的、脱离低级趣味的、文明的、有创造性的方式来享受新型的休闲,我们根本就不是在生活。

5、理解:其关于休闲教育的整体视角及教育观之现状调查,如何适用?(P311)

   ①现代社会对休闲的截然不同理解、即工业化的或是现代化的观点认为——创造一种休闲化的社会,就是不断增加业余活动的种类,使人们继续从事有结构的活动。

②后现代观点认为——必须帮助人们找到能展示自我价值的工

作,这样人们才可能使休闲成为一种生存状态。

③邦迪认为——教育应当面向未来,做长远的规划。应当帮助人们去发现生活中真正能够展示自我价值的工作,并逐步形成个性化的生活品位和办事风格。

   ④布鲁姆批评——大学在很大程度上已退化成为单纯的职业培训中心,背弃了培养完善的人这一传统的办学宗旨,没有考虑到让学生从多种途径理解人生的意义。

   ⑤皮普尔看来——要想享受休闲,受过教育的人必须对世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具有一种可以理解整个世界的理念。这种理念使人们可以回答一个重要的生活问题,一个最低限度地满足了物质生活需求的人将面临的问题:即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时候,有哪些值得做的事情?一所大学如果不能帮助学生找到回答这个问题的新的、更好的方法,就不可能进行休闲教育,也不可能教育出完整的人。

   ⑥当代的大学生缘于上辈的萌阴,基本上已解决了物质生活问题,然教育的现状是否已有足够的关注,重视这一个问题。

  6、辨析:如果允许个人在休闲的时候尽情地做他想要做的事,这是否将危及到人类作为群体的生存?(P3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