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延年益寿第一方------仙人还少丹

 仕仕霖霖 2019-08-21

“仙人还少丹”又叫“打老儿丸”,这个方名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天傍晚,在一个小鎮子上有一位年轻的女子,手持一根木棍,在大街上追打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过路的人见了,无不感到气愤:看相貌,那年轻女子无疑是老者的晚辈,却在光天化日之下追打年迈的老人,真是太不像话。于是,路人都停下脚步,愤怒地围住了年轻的女子,夺下了她手中的棍子,并纷纷上来质问:“你这年轻人也太不懂孝道,为何要追打年已花甲的老人呢?”再看躺在地上的老人,满脸的委屈,又不敢言语。众人纳闷,这到底是咋回事呢?难道这里面有什么蹊跷?

细说延年益寿第一方------仙人还少丹

就在这时那位年轻女子开口道:“俺是他娘。俺教训一下自己的儿子,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这时躺在地上的那位老人爬了起来,恭恭敬敬对那位年轻女子说道:“娘亲,从今以后小儿一定遵从母命,再也不惹您老人家生气了。”众人听了更加诧异,一个个瞠目结舌。

原来,那“年轻”女子,实际上已年逾百岁,她只因长年服用家传秘方配制而成的一种药丸,所以容颜不老,虽然年纪一百有余,却仍然身轻如燕,健步如飞,体态姣好。而被她追打的老翁真是她的儿子。他只因屡屡不听老娘的劝告,不肯坚持服用家传配制的药丸,结果七十多岁就变得须发皆白,老态龙钟。为此,他母亲十分气愤,常常责打这不听话的儿子,逼他坚持服药,以缓和衰老。

路人听了之后,弄明白了原委,将这位女子奉为神仙,纷纷请她赐于药方。这女子也毫不吝啬,将这个延年益寿秘方告诉了大家。这就是打老儿丸方名字的由来。

细说延年益寿第一方------仙人还少丹

以上的故事只不过是“仙人还少丹”在民间传说演绎罢了,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仙人还少丹的非凡功效。不过传说就是传说吧,真正有记载“仙人还少丹”出自宋代杨倓《杨氏家藏方》。杨倓(约1120—1185年)南宋人。其父杨存中先生喜好收集民间单验方,杨倓以其父所收集的千余首单验方,编辑为《杨氏家藏方》“还少丹”就是其中的一方。而“打老儿丸”则出自明代万表所著的《万世家抄方》,由此可见“打老儿丸”晚于杨倓的《杨氏家藏方》中的“还少丹”。我们可以这样说“打老儿丸”算是“还少丹”的升级版。

方录如下:

细说延年益寿第一方------仙人还少丹

石菖蒲 30g(去须毛,嫩桑枝条拌蒸,晒干,不犯铁器)、干山药 90g(蒸出晒干)、川牛膝 90g(去头,用黄精自然汁浸,漉出,酒浸1宿,若无黄精,酒浸3日,漉出,细锉,焙干)、远志 60g(去心,甘草汤浸1宿)、巴戟 30g(去心,枸杞子汤浸1宿,漉出,酒浸1伏时,菊花同焙令黄,去菊花)、五味子60g(蜜浸蒸,从已至申。又以浆水浸1宿,焙干)、楮实子60g(水浸3日,去浮者,晒干,酒浸1伏时,漉出蒸,从己至亥,焙干)、杜仲60g(去皮,酥蜜炒去丝)、山茱萸60g(取肉,暖火焙干)、茯苓60g(去皮心,捣细,于水盆内搅,去浮者)、熟地120g(瓷锅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晒干,勿犯铜铁器)、小茴香30g(酒浸1宿,炒)、肉苁蓉60g(酒浸1宿,刷去沙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枸杞子60g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补阳,强壮筋骨。主五劳七伤,阳事不举,真气衰弱,精神短少,小便无度,眼目昏花,腰膝疼痛,两脚麻冷,不能行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白汤下亦可。

细说延年益寿第一方------仙人还少丹

服五日便觉身轻,精神爽快,二十日语言响亮,手足轻健,一年白发转黑,行步如飞;久远服之,百病消除,面如童子。

原方中记载:“两肾为先天之根本,脾为后天之根本,根本有伤,则诸症悉作。故未老而先衰,此药滋补元阳固根本,则人虽老而可还少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该方的方意。

细说延年益寿第一方------仙人还少丹

此方为手足少阴太阴药,人体两肾之间为命门,命门之火为先天真阳,推动人体日常的功能活动。如命门火衰,则先天不固,生化无源。肉苁蓉、巴戟天入肾经血份,小茴香入肾经气分,同补命门之火,熟地、枸杞补水以济火,免偏亢之虞,杜仲、牛膝补腰膝以助肾,茯苓、山药渗湿热以助脾,山茱萸、五味子生肺液以固精,石菖蒲、远志交通心肾,安神益智。大枣补虚,枳实泄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