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发商”毁了大明王朝

 甄言无醉 2019-08-21
《大明王朝1566》中的胡宗宪
 
大明王朝末期是个什么情况呢?听过我明史的观众们肯定都知道,破败腐朽、摇摇欲坠,还有地方割据和党争恶斗。

这里我们换个视角来分析一下,明清易代的主要原因。

当时以天朝自居的大明政权早已内忧外患。其苛捐赋税之重,早已超过农民的极限
 

明末农民惨状

而大明又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加上土地资源被大家族垄断,民不聊生,百姓渴望解脱。

所谓的明代有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假说其实并不成立,因为部分发达的地区,都是成星盘状的布于江南各地,无法连成一片,加上朝廷屡次的海禁,重商主义也就不复存在。
 
北方更惨,芽儿都没出现过,交通极不发达,百姓就更没消费能力了,民间集市经营惨淡,民生凋零。边界的马市,那都是为了给人家交保护费而设立的。

女真人把老弱病残的马卖给汉人,换取的可都是真金白银、绫罗绸缎,那都得按照战马的价格给人家算账,价格差了几十倍,钱不给足了人家就揍你。
 
那当时明朝的税赋到底重到什么程度呢?首先,地主取租是“十取其五”,富裕的江南地区赋税更重,远远超过了“十取其五”。

土地纷纷纳入了皇室、官僚、地主的口袋里,土地所有权高度集中。
 
比如,江南的世家大户拥有土地超过70万亩。嘉靖年间的宰相严嵩,在他的老家江西袁州,一府四县之田,他一家就占了十分之七。你想想农民还有活路吗?

所以说,严重的经济剥削和赋税,死死的压制住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活力。

经济形势如此严峻,明末的那些皇上们能无动于衷吗?他们出招之后,老百姓更惨。
  
明神宗时苏州反税监孙隆
 
万历24年(1596年),明神宗派出大批太监到地方,干嘛去呢?去当矿盐税使,搜刮天下民财,榨干百姓的最后那点血液。

有矿业、手工业的地区最惨,从辽东到云南,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反抗暴政。和农民起义相反,这回是越富裕的地方,反抗就越强烈。
 
到了崇祯年间,朝廷的作为就更不像话了。因为连年战乱,他又加派“辽饷”、“剿饷”和“练饷”,这就等于斩断了民间的经济命脉,把百姓彻底推向了深渊。
 
这下好了,最苦的底层农民也起义了,起义军的声势就越来越大。虽然卢象升、洪承畴等人平叛得力,但是饥民越来越多,活不下去的人纷纷加入起义军。

他们流动性非常大,各地巡抚、总督为了追剿他们都是疲于奔命。

当时很多地方官儿只能每天祈祷,希望流窜的“匪众”别来我们州县,最好去别的地方。朝廷也没有足够的钱粮救济或者招安他们。
  
李自成连环画

崇祯的内帑也拨银子了,但大部分都是用来镇压起义的。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大明境内的流民军势,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就是借此机会,登高一呼,成为割据势力的。
 
皇太极看到明朝如此羸弱不堪,肯定是要抓住机会干一票。

那满洲这边儿的民生经济是不是比大明好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