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狗十三》|| 最大的谎言是:长大你就明白了

 公众号阿黛小姐 2019-08-21

原创首发:个人公众号阿黛小姐

阿黛|文 网络|图

前语

上午心情很糟糕,因为看了《狗十三》。有网友说,如果你没看哭,没感到扎心,那么恭喜你,说明你没有成长于类似这样的原生家庭。

但非常难以理解的是,看着李玩一步步妥协的时候,有很多哭,也有很多扎心,但惟独对类似这样的原生家庭记忆力很单薄。我能感受到她每一寸的扎心,但我是始终不记得自己青春时每次妥协的隐痛,直到想到头疼,才恍然醒悟,这种青春时的妥协,大概从童年开始,直到死亡。身在其中,便难以有清晰的隐痛感了,不单是成长啊,生活一直都是如此。

以后这样的事儿还多着呢!

“你咋这么不懂事呢”

懂事,一直都是李玩家人对李玩的要求,也是中国家庭对中国孩子的要求。

李玩,十三岁少女,喜欢天文学。父母离异,跟随爷爷奶奶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生活。父亲与继母生下儿子,为讨好李玩,父亲送来一只狗,缓和关系。于是,影片便在李玩与两只狗之间展开“懂事”教育。

李玩从来就不是个“懂事”的孩子。这一点从影片一开始填报兴趣小组的时候就已经预示了故事未来走向。

李玩因为喜欢天文知识,填报了物理兴趣小组。父亲和老师为了李玩考虑,逼迫其选择英语小组。李玩想要反抗,但没有力气,像很多青春时的孩子一样,想要坚持所爱,却没有坚持的能力。她恐惧,无力反抗父亲的暴力。她也无奈挣扎在父亲爱的镣铐:你个死女子,咋这么不懂事嘞,你爸忙的一个人连觉都没得睡,你爸容易吗?(听着熟不熟?)

为了缓和关系,父亲送了李玩一只狗,李玩为其取名为爱因斯坦。从李玩一开始对爱因斯坦不理不顾,到后来敞开少女心怀与爱因斯坦相互陪伴依靠,李玩对爱因斯坦的爱,不仅是对孤独的一种对抗,更是对梦想的一种坚持。只要与狗在一起,李玩至少觉得梦想还在,这一点没有人能剥夺。

然而,好景不长,在爷爷牵狗外出买菜的时候,狗丢了。爱因斯坦的走失,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冲突,也将李玩的“不懂事”推向了高潮。

李玩不懂事,因为她会为一只狗发疯,为一只狗跑街串巷半夜不归一路呼唤;因为她为了寻狗,推倒了爷爷,让几十年没出过门的奶奶走失;因为她无法安抚内心痛苦,而出去喝酒夜半不归。

为了让李玩快速地懂事,李玩的父亲速战速决,通过扇耳光和拳打脚踢的方式,瞬间让李玩妥协、认错、投降,最后李玩也只能捧着流血的手,赤身裸体滑落在浴缸里,留下氤氲一片,淹没哭声,与一个独立的个体。

从这以后,李玩开始渐渐懂事。

当弟弟生日时,李玩不开心,但仍然挤出惨淡的微笑;

当父亲让他在餐桌上喝酒时,李玩不愿意,但顺从了;

当博物馆的天文展览关闭时,李玩绝望,但不再吼叫;

当假的爱因斯坦被送走时,李玩再也不像当初那样反抗。

甚至,李玩的家人为李玩举办了“成人礼”宴会,在宴会上,李玩依然寡言,但不再反抗,她安静地喝完一杯红酒,安静地吃完狗肉,安静地对所有人笑颜以对。因此,李玩的家人们如释重负。

最为绝望的是,当李玩再次遇到爱因斯坦时,说:我刚才好怕它认出我扑过来,幸好没有。

因为,她知道自己不再是当初的李玩,爱因斯坦也不是那个爱因斯坦了。李玩和爱因斯坦都变得懂事了。懂事,意味着不懂事的自己死掉了。于李玩而言,她“死”在了得知假爱因斯坦绝食死后冷静地向父亲说“谢谢”的时候,“死”在了爸爸饭局上低头一口一口咽下狗肉的时候,“死”在了在街上跟牵着爱因斯坦的女人说抱歉的时候......

懂事了,也便不再执着了。于是,选择在阳光下痛哭,不言语。

“这样的事儿以后还多着呢”

影片中,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这样的事儿以后还多着呢。”忽然让我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那句著名台词: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总是如此!

在成年人的伪善和谎言世界里,这一句最是真实:这样的事儿以后还多着呢。

细看下来,像爱因斯坦走丢这样的事儿还有很多,像用暴力逼迫孩子成长的事儿也还有很多,像李玩一样的人还有很多。

如果说第一只爱因斯坦,代表了李玩对内心梦想的追求,那么爱因斯坦的走丢则寓意着梦想的走丢,因此李玩才会崩溃。

家人找来一只假的爱因斯坦给李玩,并谎称这就是真的爱因斯坦。李玩陷入谎言包围的世界,想撕破,但身单力薄。直到假的爱因斯坦惨遭家人虐待时,李玩突然接受了它。这一只假的爱因斯坦已经无关乎李玩的梦想,而成了李玩的缩影。假的爱因斯坦,就是李玩。

当假的爱因斯坦因为咬伤了弟弟,被送到流浪狗收容所之后,绝食而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预示了真实李玩的死亡。所以,李玩对父亲说的那句谢谢,我想不仅仅是因为父亲没有把假的爱因斯坦送到火锅店,还有一份对假爱因斯坦的情感所在,感谢坚持自我的假爱因斯坦,感谢曾经善良单纯的李玩。她开始用大人教给她的伪善来回应大人。

其实,在影片中这种对李玩所代表的自由、梦想、自我的打压,随处可见。

比如,吴老师打蝙蝠的情节,蝙蝠冲进教室后学生们的沸腾和吴老师的无力苍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老师卷起课本,直接打死了那只蝙蝠,闹剧终于告一段落。蝙蝠,又何尝不是李玩呢?他们都向往自由,向往飞翔,向往光,但都被成年人直接打死了。除此之外,那只夜间鸣叫的“鸟儿”,也在李玩的眼皮底下被五花大绑地送走。夜间的鸟儿,哪里有夜间鸣叫的鸟儿?存在的,不过是精神病人而已。

“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长大了你就明白了”,这是讲给李玩听的,也是讲给无数个中国孩子听的。

明白了,你也就长大了。李玩的成长过程,都是逐渐明了的过程。

通过与两只狗的故事,李玩明白了成长即妥协,成人即伪善。

王小波曾经在《黄金时代》写过这样的句子:“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李玩,过早地成为了挨了锤的牛,现实生活中谁又不是呢。

作为自己的同龄人,李玩的堂姐学会了曲意逢迎,早就成为了成年人的“帮凶”。作为成年人,李玩的父亲更是唯领导之命是从。谁还曾经记得自己的个性和尊严?哪怕是爱因斯坦,都在新主人的牵引下过得开心自在。反观个性,假的爱因斯坦也只能一死了之,别无出路。

李玩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

电影以成长为引,却并未止于成长,透过李玩一步步在强权之下被塑造成懂事的样子,也让李玩看清了成人世界的虚伪,并也学会了去带上一层伪善的面具。因为她已然明白,在以后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中,她要舍弃的不仅仅是一只叫爱因斯坦的狗,还有更多她不得已要失去的东西。

在生活中挨捶的并不仅仅是李玩,嚣张如李玩弟弟,不也是在挨捶吗?影片最后,李玩安静地看着弟弟在滑冰场上摔倒挣扎的样子,多像曾经的自己啊。弟弟和李玩一样不喝牛奶,弟弟也和李玩一样摔倒后自己爬起来,弟弟也将和李玩一样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然后亲手杀死自己。

只待说一句: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只有孩子不断受锤吗?不,大人也如此。

什么是真正的大人呢?我并不知道,李玩也未必知道。但我认为,李玩父亲就是当下最真实的大人。

李玩的父亲,在影片中是一个非常饱满的角色。他是中国式家庭中万万千千的中国父亲,爱得隐忍、深沉,但又自以为是。正如他在家暴李玩之后,李玩坐在父亲的腿上,他不无情深地说:爸爸今天过火了,爸打你,是因为爱你。

父亲爱李玩是真的,但这种爱的错误方式伤害了李玩也是真的。

与现实生活中很多父亲相比,李玩的父亲算是称职的父亲。他很努力地经营自己的事业,努力在规则的世界里获得了一个位置,努力地和李玩搞好父女关系。他做了错事,也能够向女儿道歉。

可是,他也一次次地伤害了女儿。在伤害中,李玩被迫成长。然而,李玩的今天又何尝不是父亲的昨天呢?影片最后,李玩问父亲是如何跟母亲走到一起时,父亲泪如雨下,并用手盖住了李玩的眼睛。父亲无声无息的痛哭,一如李玩曾经无声无息的痛哭。李玩紧紧地握住了父亲的手,这是影片中唯一父女融合的场景。我相信,在那一刻,李玩以成年人的心态理解了父亲的不易,父亲也卸下成年人的伪善直面内心被压抑的痛苦。在这个节点上,他们相互理解,握手言和。

什么是真正的大人呢?他们伪善,他们真诚,他们自以为是地爱自己,爱孩子。

忽然想起刘慈欣的一句话:

在中国,现实的引力实在太沉重了,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