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影像方志| 瑞安:永嘉学派思想传承高腔凝聚乡情 文脉绵延木活字印刷散发墨香

 风吟楼 2019-08-21

CCTV-10

2019.8.22 20:50 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浙江卷 瑞安篇

 

瑞安篇 预告片

瑞安,三面环山,一面临海。

公元239年,吴国国君孙权为了加强对浙南地区的控制,在邵公屿附近首次建立县制。因县址位于大罗山之南,中国古代称之“山南水北为阳”,因此县名被命名为罗阳县。

此后,县名几经变迁。在一块古代墓砖上,清晰地记载了在罗阳之后的另一个县名——安固。

唐天复二年,因为有白色的乌鸦栖息在县城的集云阁,当时人们认为是吉祥之兆,于是就把县名改为瑞安,寓意是祥瑞平安。

永嘉学派照亮瑞安百年发展之路

在瑞安老城区忠义街上,有着一座大名鼎鼎的宅子——孙氏故居。

公元1888年,孙衣言在自家宅院中,建造了一座藏书阁,取名为玉海楼。

孙氏父子将一生所藏的八九万卷珍籍善本收藏于此,并约定“乡里后生,有读书之才,读书之志,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玉海楼成为当时中国最具开放性的私人藏书楼之一。

这些书不仅记载着温州地方文化发展的脉络,而且最重要的是推广永嘉学派的理念,就是“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的这些核心思想。

在瑞安博物馆中,珍藏着众多从玉海楼迁来的国家珍贵古籍。这些脆弱发黄的纸张,在晚清时期被广为传诵,其思想的点点光芒,照亮了瑞安百年发展之路。

书香满城 文脉兴盛

瑞安学计馆,是120多年前中国较早学习数学的专科学校。

学计馆的命名,来自于创办者孙诒让。这位晚清学者深受“一切西学皆从算学出”的理念影响,认同西方国家的科学都是以数学为基础,希望中国也能通过学习数学找到通往科学的成功之路。

公元1896年,瑞安学计馆开学授课。学生们除了算学和理化等正课外,还学习中外交涉的事务、时事记载以及西方近代的科学书籍。

学计馆的运营全靠创办者们自行筹集资金。为了支付兴学的费用,孙诒让和乡贤们开采五金煤矿,大兴农桑。新式文化、教育、产业的肇端开浙江风气之先,不仅为当地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实业的发展带来开端。

教育的热潮在瑞安蓬勃兴起。诒善祠塾培养出了近代史上第一个温州知识族群,利济医学堂是中国第一家以西方办学方式教授中医知识的中医学校,方言馆则专门教授英语、日语等外语。

这些学校存在时间虽然不长,却影响了几代学子的命运。从公元1898年至1911年,仅13年间,瑞安出国留学的学子就将近60人,人数为温州地区之最。

公元1901年,清政府下诏将所有私立书院改为公立学堂,公元1902年,瑞安学计馆与方言馆合并为“瑞安普通学堂”,瑞安第一所官办的普通中学由此诞生。这所学校文脉绵延,成为现在的浙江省瑞安中学。

2005年,为了纪念浙江省瑞安中学建校110周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国际编号为4073的小行星,命名为瑞安中学星。

活字印刷散发墨香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项让中国人骄傲的发明,却是在2010年,通过瑞安的木活字印刷术,才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真正在世界上得到认可。

木活字在东源村的发源始于元代,历经800余年从未间断,当东源村王氏木活字传到王钏巧时,已是第23代传人。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严循古法,字体为老宋体,排版为北宋格式,印刷的纸张是最牢固和稳定的檀木熟宣、刷墨要均匀、拓纸时则需要用力适度。

深厚的宗族文化让古老的木活字印刷术得以传承。

瑞安高腔凝聚乡情

瑞安高腔,起源于南戏,是温州地区流传至今的南戏声腔。

南戏,是一种民间戏曲形式,开端于北宋末期的温州地区,后逐渐传播至中国南方各地,虽然流传甚广,但此时的南戏从剧本、音律、曲牌等方面,都并未形成相对统一的形式,显得杂乱无章。

直到元末明初,瑞安人高则诚用一部《琵琶记》,将南戏的文学和艺术创作推向了高峰。

至今,《琵琶记》的剧本被译为英、日、德、韩、波兰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瑞安高腔的口白最初所使用的是瑞安方言,保留着完善的古音和声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一直是温州曲艺表演的标准音。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在一代代瑞安华侨眼中,充满了乡音的高腔,就像一把钥匙,化解了乡愁,凝聚了乡情。

从温州模式到浙江现象,瑞安从未停止探索创新的脚步。如今,瑞安获得了中国鞋业、箱包、锻造、男装等十一个行业的金名片。

与时俱进,方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瓯越文化给了瑞安人自信,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给了瑞安人使命。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瑞安正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抓住机遇开创着新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