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are only two ways to live your life. One is as through nothing is a miracle. The other is as through everything is a miracle.”
人生的机遇其实是串联起来的
也许是听过一句话,也许是遇到的一个人
就能带给我们影响未来的启发
帮助我们逐渐向着心中理想目标靠近
本次Nova采访了几位毕业的西大学姐们,希望通过她们在大学的感悟,在职场的心得,让我们少走弯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Cindy
本科毕业于Western Finance
Ivey MSc Business Analytics深造数据分析能力
曾于KPMG,PwC 会计师事务所和Scotiabank实习
现就职于Scotiabank Commercial & Corporat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Q1: 大一第一年有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真正兴趣和就业走向都很迷茫,请问您是如何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去规划自己的职业走向的呢?
其实本身自己在初入大学的时候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之后没有明确的方向规划,不像一些同学非常有前瞻性明确自己的方向。在大学的初期总结为两种,第一种是不了解自己想要做什么,那我给他的建议就是:多了解,多尝试跳出舒适区。包括自己的选课也不要有局限性或者只去选自己觉得最擅长的课。有时候不要太注重GPA,成绩固然重要,但并不能成为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的唯一标准。积极地参加活动丰富自己,多去和其他人交流。这些学校提供的宝贵的机会是在进入职场前就需要抓住的。 有时候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勇于接受挑战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自己在挑战的过程中培养到的各方面能力都是向通的,对未来的职业道路也很有帮助。
对于第二种很早就清楚自己以后的方向的同学的建议是:有针对性地了解感兴趣领域在职场上需要怎样的人才。对于大一新生要了解到自己距离市场需要的人才差距在哪里,提早准备就会让毕业后进入这行业的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平时学习中就可以多参加一些培训,早点去接触职场方面的信息,有针对性的发展自身能力。
Q2: 可以分享一段自己受益最深的工作和实习经验吗,如何将大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在职场呢?
每一个经历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些收获,不一定是业务上的能力的提升,更是对自己的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在毕马威和普华永道的经历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了解到自己其实不想在会计上发展。这也是一种收获,也是对自身更清晰的认识。所以我的后来工作方向转到了数据分析和金融。
对于一个刚刚从大四毕业的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职场其实是比较难的。但是一个人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是需要在毕业之前就培养起来的。在职场上可能不会用到专业知识但会运用到之前培养过的各方面能力,比如如何快速学习,快速和人融合在一起,能不能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些能力的灵活运用在我看来比专业知识在职场上更重要。软实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参加Western很多的information session和networking activities, 你会从中学习和锻炼怎么在社交场合中灵活发挥自己的长处。
另外,硬实力首先包括学术上面的能力。比如Bmos的学生有较强读财报的能力,学Finance的对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原理会比较了解等等。这个能力可以通过上课和做project去提升。硬实力是不局限于课本上,更偏向雇主希望雇员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比如很少人知道如何去用excel,但是大多数岗位要求员工能够熟练excel的,那么当你和你的雇主说自己能够熟练运用这个软件到什么程度,这也将成为你的一个加分项目。
Q3: 您加入了Ivey Msc program 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什么?自己最终又是如何克服的?
Ivey MSC program 遇到挑战 例如: 如何balance 自己的时间,起初本以为会有很多可利用的时间,但是其实时间还是很紧,因为课后会有很多的project,需要进行开会讨论和合作分工。这就很锻炼如何去处理新任务和自己的priority,怎样在处理好学业的过程中还锻炼到和组员交流的能力。和大学生活管理自己的时间不一样,在Ivey 学习同时要考虑别人的时间,以及如何融入这个小组,怎么样contribute到整个小组的project中。
另外,因为每个人的背景不一样,当他们组成一个团队时,需要我们站在不同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怎么处理纠纷,怎么样处理你的组员关系也是具有挑战性的。
Q4: 分享一个你大学参加的最难忘的活动或者社团?(叙说自己起初为何参与,过程中带给了自己什么宝贵经验)
大二的时候和几个朋友建立了tea club,建立一个club与参加一个club的体验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建立一个社团主要是站在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些良好的福利和帮助的角度去思考的,起初要定下我们club的初衷和建立的主要目的,比如我们是宣言亚洲茶的文化,需要去考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如何去设计活动去吸引新成员以及去选择什么样的赞助,怎样和当地的sponsors交涉让他们支持自己等等。总而言之,作为新社团的组织者需要有一个很完整的思考逻辑,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我在大三参加了和香港大学合作的 exchange program,修了Business Strategic management。 主要想了解在香港大学读书是怎么样的,确实有不一样的感觉,因为当时所有的内容和案例都是基于 Asian market。相比于western在这门课上用的北美的案例,在港大学习时会有很多不一样的看法,是一个很宝贵的经验。
和当地校友的联系和交流可以让自己视野变得更开阔:我们有一个24 hours case competition,可以接触到western 毕业后在香港就业的alumni。这个活动就会给你很多connecting的机会,和他们交谈也可以了解到现在亚洲市场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自己的眼界,让自己的视野更全球化。
Diana
本科毕业于Western Accounting
研究生毕业于 Ivey MSc Business Analytics
曾在PwC Audit & Assurance 和 Scotiabank International Banking Metrics & Measurement 部门实习
拥有会计与数据分析的双栖背景
现就职于Deloitte Financial Advisory的M&A Analytics
Q1: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大家好,我是高畅, Diana Gao,本科主修Accounting,大学中在Accounting方面实习,研究生就读于Ivey Business School 的BA,专业是MSC,在Business Analytics方面有两个实习。
Q2:
学姐是如何申请到summer internship的,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和履历呢?大一新生或是大二大三的学生有没有机会申请到呢?
无论什么样实习的都是需要累积经验的。比如很多同学在申请实习的时候就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在加拿大作一个门店的sales,是一个含金量很低的工作,实则不然。虽然sales看上去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但是对于英语是第二语言的我们,它可以锻炼语言能力,也可以提高communication和interpersonal的技能。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因为以后的面试其实就是一个向面试官sell自己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要学会推销产品,更要学会向同事,向上司推销自己。
除此之外,在大学找实习也是很困难的,每年实习的开放量比full time job还要少。如果找不到,也千万不要荒废自己的假期。申请实习的顺序一定是加拿大为先,其次才是在国内。因为他们不知道你在中国的公司到底做了什么,所以含金量会打折扣。如果申请到的实习是在国内,一定要找比较大的公司,比如世界500强。
关于如何准备材料履历和各个年级是否具备申请机会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是否具备乐于学习的态度、学习并掌握未来工作的潜能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包括领导力,执行力等等)。万事开头难,申请的第一个实习或是前几个实习,一般都是最难的,也是基础的。因此公司对于申请者的专业知识储备并没有很高的要求,重要的是他的简历中是否能够展现我之前所提到的态度,潜能和能力,这样才是他们看中的可塑之才。
关于简历的内容,首先title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推荐大家去申请知名度高一些的实习,可以为以后做准备。除此之外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等向公司展现出自己确实具备他们所需要的这些能力。
Q3:
学姐能和大家分别分享一下自己从实习到工作,积攒经验的过程中的是如何学习和完善自我的呢?
实习的 最大收获是认识世界和了解自己的过程,尽管中间有着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提高,但是我认为认识外面Job market 是怎样和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人问我大学四年最重要的是什么, 那就是认识自我。
几乎所有人的通病就是大四毕业了之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实习,社团活动,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这一切经历都是为了去寻找自己想做什么和不想做什么。在了解完自己后再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一切就会变得很容易。根据自己的热情所在,去了解这份工作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能力,需要什么样的机遇和认识什么样的人,实习的这个领域的人工作和生活习惯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总而言之,最难最重要的就是抓瞎抹黑不断尝试从而认识自我的过程。
我在事务所实习,Senior 说的话很触动我,他说他很羡慕我们暑假做完后就可以回学校学习新的东西,当时我们在做年中audit,他说他都可以想像得到他在做年末audit 的情景。我当时就发现自己不愿意像他一样去做那些让自己感到毫无新鲜感和期待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我到研究生没有继续学accounting 而是转了其他的方向。我在事务所的经历其实很有用,因为本身对于accounting这个专业我还挺喜欢的,但只有通过实习才能让自己知道,accounting并不是自己想一辈子一直走下去的career。Keep trying, 我到现在仍在不断尝试去更了解自己真正的热情所在
Q4:
学姐在众多商学院中为何选择在Ivey读研究生呢,相比于别的Business School ,Ivey 研究生只有一年时间,你觉得它是怎么样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呢?如果可以,学姐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是怎样有效率的完成一项大型 Group Project 吗
为什么选择Ivey? 首先,我选择读研究生是因为认识到自己没有Canadian experience, 如果大学本科直接出来找工作的话起点低,会很难,没有办法让自己在人群中脱引而出。选择Ivey有三点:
1.关于专业,business analytic 这是目前就职业市场来说潜力比较大的专业,在这个时代,analytic skill是十分普遍,大数据的热门和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我选择Ivey的第一个原因。
2. 想通过研究生获得在本地的工作经历,Ivey是100%placement,是保证会有工作经验的,看了上级届的company list, 都是全球知名的公司,所以选择了这里。
3. Ivey 校友网 : Ivey alumni 可以说拥有全加拿大最互助,关系最紧密的联系。Ivey 校友的联络网是受益一生的。 校友之间的支持和帮助是十分重要的,独自一人在国外,人际网本身就是从零建起,校友联系便是我最重要的资源。
Q5:
怎样培养学生能力的呢?
虽然只有一年,但 Ivey整体的氛围是很促进人的,无论是peer 之间的帮助还是压力,感觉大家都在往同一个目标前进,如果不努力就会落后。 也只有适应这种压力才能化为动力去push forward. Peer pressure 在Ivey 是要比在western 要大得多。 Case method 其实有利有弊,虽然不是很系统的知识,但是好是因为很模拟真实场景,讲究Team work,带给了我们很多现实生活中在职场的工作状态,永远要和人合作,合作当中如何巧妙解决纠纷,让组员关系更融洽,这些软实力是工作当中经常运用到的。
Q6:
如何有效的完成一项大型project
介绍一个Case competition的经历:三天时间学习一个从未接触过的,关于数据分析的一个软件。Ivey 排了连续三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五六点的课,从周一开始拿到案例,是一个跟Deloitte和Scotia Bank合办的一个活动,第一次拿到那么大的数据量的case,一周左右的时间完成然后present。这三天都是有目的的学习,但是当真正拿到案例时和那么多数据时觉是非常没有头绪,你的组员也会是不同的背景和专业。所以首先锻炼的能力是: 如何在一个小组中灵活的运用大家的多样的背景来分配工作很重要。随后,如何把一个大问题切割成可解决的一个个小问题也是很具挑战的。最后是怎样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比如technical issue, 演讲后Scotia 和 Deloitte的高层作为评委会问一些非常harsh的问题怎么解答,在其中的收获也不言而喻。
Rachel
本科毕业于Western Honor Specialization in Finance
研究生毕业于Ivey MSc Business Analytics
曾在银行风控领域实习
现就职于Shoppers Drug Mart Loyalty & Consumer Insights
Q
&
A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大家好,我是吴清睿,Rachel Wu,本科就读于Western BMOS 的Finance专业,研究生在Ivey Business School的Business Analytics (BA) 里面就读。今年四月份毕业后在Shoppers做consumer insights相关的工作,同时也是AHB (Analyst Hub) 的创立者。
很多同学都觉得大学学习很辛苦,也有很多大一的新生听学长学姐说过time management的重要性,但是本身比较迷茫,能不能请你分享一下自己学习中对于时间管理的小妙招?
给大家一个小建议,也是我本身觉得对于time management十分有效的。在每周开始之前,花5-10分钟做一个to-do list,比如提前总结本周有哪些科目,每门课需要完成哪些reading,assignment,应该什么时候预习复习,作业的deadline等等。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没有提前规划从而遗漏的问题了。在列计划的同时,也可以给自己制定提前于due date完成某项作业的目标,拒绝procrastination(拖延症)。
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因为time management不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很重要。就拿我现在的工作来举例子,工作中常常需要multitasking,要随时跟进自己的project progress,也就相当于之前说的每周开始列计划。这不仅可以让自己在工作中有更清晰的条理和更高的效率,同时也帮助自己和同事更好地合作交流,让大家保持在一个进度上,更好推进接下来的工作。
Ivey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是很多同学的目标。但是有些同学并不是特别了解它。学姐作为BA,能向大家介绍一下Ivey每天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就业方向吗?
Ivey和Western其他专业非常不一样,40-50%的分数来自于participation,也就是课堂参与度。要在60-70人面前勇敢地表达自己,无视自己的口音,用词表达等等,是很多中国学生一开始无法克服的心理障碍。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勇于表达自己,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口音和语法以及答案的正误,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其次Ivey注重全方面的思维方式。对于case的分析,没有所谓的对错,因为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在分析的过程中,不要拘泥于一个层面,要多角度,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每一个案例。
下面我来谈谈Ivey的学习生活。我个人是在Ivey读研的,那就先来说说BA吧。我们不是每一天都有课,但是经常有小组活动,需要靠学生自主完成,所以几乎周一到周五都需要在学校。除此之外,由于我是MSC专业,所以还有很多需要编程的作业,R语言和SAS是business analytics比较注重的两个编程语言。总的来说,在Ivey学习,压力较大,学业繁忙,需要大家有自己缓解压力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接下来我来说说HBA的学习生活。身边有朋友是大三就在Ivey就读,所以也有跟我谈起他们的学习生活。HBA1,也就是进入Ivey的第一年,压力挺大的,因为9月份很多公司就开始summer internship的招募,而在大三暑假则需要开始为毕业后的全职工作做准备。所以不仅需要承受学业上的压力,还要同时兼顾就业压力。HBA1的学生都在固定班级上课,课表也是固定的,周一到周五的课是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这和工作的时间相同,是为了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后的schedule。而下午会有很多social events,几个section会在一起icebreaking,clubbing,party等等。因为Ivey非常注重学生networking的能力,这个能力在就业找工作时也非常重要。除此之外,Ivey还会举行很多info session, 为大家提供很多学习、就业方面的信息。HBA2可以自由选课,所以时间比较灵活。同学们经常西装革履,出席各种商业活动和正式活动。
对于Ivey的就业方向,有很多同学存在误区。其实除了investment bank之外,有很多毕业生都会选择consulting,因为consulting的工作需要用全方位的思维模式,逻辑清晰地表达出来并给客户多角度的解决方案,这和Ivey case study的教学模式不谋而合。
能不能请你描述一下consumer insights的工作具体是什么呢?分享一下自己每天的工作经历
Consumer Insights就是了解和倾听顾客的想法。通过顾客的消费频率和具体购买的东西,利用big data分析出 consumer behavior和他们的喜好,从而和市场部进行沟通,制定更好的sales strategy。例如有一群人只在20倍积分的时候来shoppers,那就可以给他们targeted offer; 有的人三个月消耗一瓶雅诗兰黛小棕瓶,那么consumer insights经过分析以后就会和市场部进行沟通,制定策略,每三个月发一次针对性的提醒或促销邮件来鼓励消费。
关于自己每天的工作经历这个问题,我们每天没有固定的任务,所以我就来说一下consumer insights完成一个project的过程吧。比如雅诗兰黛在某一个门店的销量下降,品牌方需要找到背后原因。我们consumer insights小组和品牌方会举行会议,了解具体问题和目标从而制定下一步的计划。然后我们小组内部会举行会议,把顾客的general objective转化为可执行的小组内objective。根据每个人的擅长方向,把任务分配给组内每一个人。一般来说完成一个project需要三到四周,我们在一周半的时候会再次组内开会,确认每个人有没有达成目标,组内对于数据,论述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统一组内进度。在全部完成后组内会先检查PPT,确认无误后分享给顾客并制定面见顾客的时间。给顾客展示结束后,对方如果对于某一个观点存疑或者有后续的要求,小组会再次开始一个project,和上述过程相同。
想要入职Shoppers这样的公司,除了business这方面的知识或是学历,对于别的专业有要求吗?
首先来说一说business这一方面。应聘者需要具备business sense,也就是了解市场的能力。其次要有critical thinking和逻辑性,分析出数据和现象背后的深层含义。例如为什么shoppers的牛奶和鸡蛋总是打折?因为他们主打生活用品,希望通过打折吸引顾客,这是一个traffic driver。
说到对于别的专业的要求,Retail和Specialized行业的consumer insights的入行门槛不同。Retail(如日用品)不需要太丰富的专业知识,所以会更注重business sense。但是Specialized industry(如汽车行业)则不同,这种行业需要对行业有更具体的了解,再加上良好的business sense就锦上添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