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仁公碑文及传说

 柏涂hyzvi9113s 2019-08-21

        长仁公仁德碑

永水仙溪,百里比邻。

虽区异郡,常缔姻亲。

宾旅往来,无间夕晨。

赖有陈翁,号曰长仁。

生平慷慨,气节嶙峋。

乡推甲族,世外奇人。

一门豪杰,八郡忘尘。

不畏疆御,不侮编民。

多行排解,不惮苦辛。

亲疏远近,咸沫醪醇。

即我仙壤,久籍玉麟。

通工惠商,毋阻关津。

时或荒歉,殷物平匀。

未尝过咎,如越亲秦。

翁之盛德,绝类超伦。

实堪图报,感激淳淳。

愿君寿纪,千岁大椿。

愿君孙子,世掌丝伦。

谨抒俚语,经代谣唇。

勒石道左,忆禩同春。 

(2019年10月重新校对)


😇      陈长仁,德古公长子,名孚吉,東坡第十七世孙。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卒于清康熙丁酉年(1717年),寿87岁,配黄氏、張氏。

         据传:长仁公从小天资聪颖,胆略过人。公8岁时,林家欲以一吉穴及纹银千两,换我陈埔祖祠宝地。仁公闻讯后即提磨石、柴刀坐在祖祠天井上,大声说:“祖祠应我有份,留我三尺三寸不卖!"群问“你三尺三在哪?“仁说:“在正厅中间。”全厅人哑然。林家人叹曰:“陈家出贤人矣!”遂散去。小小仁公保住了祖祠,受族人称道。

        仁公二十多岁时,从福州走路回家,路上遇一黄姓秀才上京赶考,行囊被刼匪掠去,垂头丧气坐于道左,公上前问之,知其故,即从兜内掏出纹银五十两相赠于他。后书生一举成名,为漳浦县县丞。数年后,仁公继母与邻村姻亲有隙,双方互致有伤。仁公代母认过被拘,恰被解往漳浦县过堂,黄县丞見是昔日赠银恩人,堂审后,延至后堂,问明原委,倍觉仁公忠孝诚信,其情可谅,数月后将仁公发送回家。

       据巜永泰县志》记载:“陈长者,东坡人,失其名。赈凶荒,邱劳苦,兴造巨役,毅然任之,无倦容,亦无得色。莆仙族人德之,为之立碑。”此文记叙了一段真实而感人的史实。

      清康熙年间(1705一1710年),邻县仙游、兴化大旱饥荒,田园无收,灾民遍野,哀鸿勲天。长仁公急公好义,行仁德之风,率陈埔通族子弟日夜奔走,向邻近殷实之户劝粜平价米,肩挑背驮,翻山越岭,不畏山路崎岖,长途跋涉运往莆仙救济灾民。路上土匪恶棍猖獗,当看到担头插有“陈长仁米"都受其感动,使义米暢通无阻,直达灾区。灾后(1710年)仙游、兴化合邑父老特泐“仁德碑"列于東坡首社前,以志谢忱。(仁德碑文見陈埔族谱)

       民国七年(1918年)之乱,仙游民军陈国璋占住陈埔祖祠,声言要陈家通族筹银元三千两作为军饷,父老辈爰述长仁公昔时救灾之义举,还蒙仙邑父老泐碑志谢云,陈某索观其碑文,陈見后,叹曰:“璋某险些开罪长者于地下矣!”遂悉去其所求。

       长仁公慷慨豪杰,仁德慈爱,为乡里修桥舖路建亭,救助穷人,助人为乐,八方敬仰。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霞坂溪畔古道旁建一“长者庙”,庙旁栽一颗大樟树,取名“陈长者树”,庙下一山涧,取名“陈长者山涧",至今人们还在传颂着这位可敬的长者。

        廿六世孙 宜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