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先民东胡(?~前3世纪末),分布于今内蒙古赤峰市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败于匈奴冒顿单于,分解为乌桓和鲜卑。 乌桓(前3世纪末~207年),分布于今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部至河北北部,亡于曹操。 鲜卑(前3世纪末~6世纪),最初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嘎仙洞”,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后来南迁大漠,割据中原,除一部分融入汉族外,其余分解为下述各部。
柔然(4世纪前期~8世纪末)
吐谷浑汗国(329~663年)首都伏俟,位于于今青海省共和市、青海湖以西7公里处,亡于吐蕃。 室韦(4世纪后期~9世纪末),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黑龙江和嫩江流域,后世繁衍成为蒙古人。 契丹(4世纪后期~14世纪)
大蒙古国及北元时期蒙古人蒙古部(9世纪后期~1206年),12~13世纪之交,完成了蒙古高原诸部的统一,形成统一的蒙古民族共同体。 大蒙古国(1206~1271年),首都哈剌和林位于今蒙古国前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东岸的哈尔和林;1271年12月18日加汉语国号“大元”。 大元帝国(1271~1368年),首都大都,位于今北京市,亡于明朝。 北元—东西蒙古的分立(1368~1635年),重返漠北草原,回到游牧行国状态,虽困于内部纷争不断,但黄金家族的大汗尚传承不辍。16世纪末形成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卫拉特蒙古三部分。 窝阔台汗国(13世纪60年代~1309年),统治中心在伊犁河与塔拉斯河流域,亡于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1225~1348年),首都阿力麻里,位于今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约13公里的古城址,后迁卡尔希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卡什卡达里亚省卡尔希附近,1348年后分裂为东、西二部。 东察合台汗国(1348~1680年),先后以阿力麻里、别失八里即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伊力八里即今新疆伊宁市为首都,1514年又定都叶尔羌即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亡于准噶尔。 帖木儿帝国(1370~1507年),由西察合台汗国演化而成,首都撒马尔罕即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省撒马尔罕,亡于乌兹别克汗国。 金帐汗国(1240~1502年),首都拔都-萨莱即今俄国阿斯特拉罕州阿斯特拉罕市北面约105公里处,阿赫图巴河东岸塞利雷诺耶村所在废墟,后迁别儿哥-萨莱即今俄国伏尔加格勒州伏尔加格勒市附近、伏尔加河正流与北支回流阿赫图巴河交汇处的列宁斯克小镇所在废墟,14、15世纪以后分裂为下列小汗国,其主支亡于克里米亚汗国。
伊儿汗国(1258~1355年),首都大不里士,今伊朗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市,主支亡于金帐汗国,旁支建有下列政权。
清朝时期蒙古人(1593~1911年)1.漠南蒙古察哈尔部(16世纪初~1675年),名义上的全蒙古大汗驻跸该部,游牧于今内蒙古赤峰市西拉木伦河流域。1632~1634年,在清军追击下,察哈尔主力溃败。1636年四月,以察哈尔部为首的漠南蒙古各部归附清朝。1675年,察哈尔王公反清失败,清朝乘机断绝蒙古大汗传承世系。 2.漠北喀尔喀蒙古(16世纪初~16世纪末),从东方的哈拉哈(即喀尔喀)河起步,逐步扩展至高原中央,游牧地域与今蒙古国大体相当,后分为三部: 土谢图汗部(17世纪20年代~1923年),游牧于今蒙古色楞格、达尔汗乌拉、中央、中戈壁省等地。车臣汗部(17世纪20年代~1923年),游牧于今蒙古东方、肯特、苏赫巴托省等地。札萨克图汗部(17世纪20年代~1923年),游牧于今蒙古扎布汗、戈壁阿尔泰、库苏古尔、乌布苏省等地。1691年5月,喀尔喀三汗投降清朝。1725年,清朝从土谢图汗部中分出一部分,1766年授予汗号,组成赛因诺颜汗部(1725~1923年),游牧于今蒙古后杭爱、前杭爱、巴彦洪戈尔、南戈壁省等地。 3.漠西卫拉特蒙古(16世纪后期~1757年),游牧于从青海向西直达伊犁河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建有下列强权: 准噶尔汗国(1635~1757年),汗廷位于伊犁,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惠远城,亡于清朝。和硕特汗国(1637~1717年),汗廷位于拉萨,今西藏拉萨市,亡于准噶尔。土尔扈特汗国(1651~1771年),汗廷位于今俄国伏尔加格勒州、伏尔加河西岸卡梅申县一带。1771年大部分土尔扈特人回归中国,留在伏尔加河畔的卡尔梅克即土尔扈特汗国政权立即被沙皇废除,当地被纳入俄罗斯帝国行政区域中,现为俄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 4.清朝实现对全蒙古的统治(1757~1911年)。 哈萨克三帐(16世纪60年代~19世纪前期)1.大帐(16世纪60年代~1809年),游牧于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七河、塔拉斯河、楚河流域,1809年在浩罕汗国侵袭下解体,浩罕汗国灭亡后并入俄国。2.中帐(16世纪70年代~1822年),游牧于今哈萨克斯坦中部,北至额尔齐斯河、伊希姆河、托博尔河,南至锡尔河下游北岸,并入俄国。3.小帐(17世纪上半叶~1824年),游牧于今哈萨克斯坦西部乌拉尔河与阿克托别,今哈萨克斯坦阿克托别省阿克托别市一带,并入俄国。 乌兹别克三汗国(1510~1920年)1.布哈拉汗国(1510~1920年),首都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哈拉省布哈拉市,1867年沦为沙俄附庸,1920年被苏维埃政权推翻。2.希瓦汗国(1512~1920年),首都希瓦,今乌兹别克斯坦花拉子模省、阿姆河下游西岸、距阿姆河约43公里的希瓦旧城。1873年沦为沙俄附庸,1920年被苏维埃政权推翻。3.浩罕汗国(1709~1876年),首都浩罕,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费尔干纳省、距锡尔河南岸约25公里的浩罕县,亡于俄国。 沙俄对北方亚细亚的征服和统治(1472~1917年)从1472年征服彼尔姆即今伏尔加河东岸支流卡马河上游、俄国彼尔姆州一带开始,侵略成性的沙皇俄国一刻也没有停下扩张的步伐,相继兼并了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布里亚特地方(贝加尔湖周围,今俄国伊尔库茨克州、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诸地,17世纪后期被沙俄吞并)、卡尔梅克汗国、诺盖帐、克里米亚汗国、哈萨克三帐、乌兹别克三汗国等。 莫卧儿帝国(1526~1858)1.巴布尔建国(1526~1540年),巴布尔是跛子帖木儿的四世孙,1526年进占德里今印度首都新德里北部, 但巴布尔之子胡马雍即位10年后遭阿富汗人驱逐失国。 2.苏尔王国(阿富汗人)的隔断(1540~1555年),首都德里,亡于莫卧儿帝国复僻。 3.胡马雍复国延续统治(1555~1858年),首都德里,亡于英国。 伊朗卡贾尔王国(1786~1925年),突厥化的卡贾尔人的祖先卡贾尔,是伊儿汗时代一位蒙古官员,卡贾尔的后代统一伊朗,定都德黑兰,从此成为伊朗首都,后亡于伊朗巴列维王朝。 20世纪以来的蒙古人蒙古国(1911年以来)
中国内蒙古(1911年以来) 1.盟旗与省县分置,抗垦与革命斗争(1911~1931年)。 2.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 伪蒙疆政府,1936年成立“蒙古军政府”,1937年改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939年改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1年改为“蒙古自治邦政府”,以德穆楚克栋鲁普为主席,1945年覆灭。“首府”先后设在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张家口(今河北西北部张家口市)。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1938~1945年),1938年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主力插入伪蒙疆心脏,活动在以内蒙大青山(阴山的东脉)为中心,东到灰腾梁(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北),西到包头、固阳,南到黄河、长城,北到四子王旗的广阔地域。 3.自治运动的发展和胜利(1945~1947年)。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9月~1945年11月),由前伪蒙高级官员、蒙古知识青年等发起成立于西苏尼特旗,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后解散。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1645年10月~1946年5月),由前伪满官员、伪兴安北省省长额尔钦巴图等发起成立于海拉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被撤销。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1946年1月~1946年5月),由蒙古革命人士、开明上层、知识青年等发起成立于葛根庙,今内蒙兴安盟政府驻地乌兰浩特市附近,被撤销。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1945年11月~1946年5月),由乌兰夫任领导人,办公地先后设在张家口、贝子庙(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和乌兰浩特,1946年“四-三”会议后撤销上述的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和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统一领导内蒙古自治运动,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1946年9月~1948年1月),由前述额尔钦巴图等再次发起成立于海拉尔,表面上接受中共领导,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被撤销。内蒙古自治政府,即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于乌兰浩特,乌兰夫当选为主席。蒙古自治政府(1949年8月~1949年9月),由前述德王拼凑成立于定远营,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在解放军迫近时瓦解。西蒙古自治政府(1949年9月~1949年10月),上述蒙古自治政府余部在德王西逃后改组成立,10月初向解放军投诚。 4.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1949年首府迁至张家口,1952年迁至呼和浩特。1962年2月内蒙古区域的划分调整完毕,形成现在内蒙古的地理范围。1969年出于对北部边疆战略的担忧,将内蒙古东部三盟划归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西部三旗划归宁夏、甘肃,1979年划出去的盟、旗、县又重新划回内蒙古,恢复了自治区的行政区域。 中国境内蒙古及其他相关的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从前苏联到俄罗斯(1917年以来)1.乌兹别克斯坦(1917年以来)。 浩罕自治政府(1917年11月~1918年2月),白卫分子成立于浩罕,在苏俄红军攻击下灭亡。外里海临时政府(1918年7月~1920年2月),反布尔什维克分子成立于阿什哈巴德,今土库曼斯坦首都,在红军攻击下溃败。突厥斯坦苏维埃自治共和国(1917年11月~ 1918年5月),以布尔什维克为主体者起义后成立,首都塔什干,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18年5月~1924年11月),1918年5月改名并加入俄罗斯联邦,首都塔什干,1922年12月加入苏联,1924年11月划入新的民族国家。花拉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20年4月~1923年10月),与布尔什维克合作的青年希瓦党人为主体者起义后成立,首都希瓦。1921年3月俄国共产党将希瓦青年党人排斥出局。1923年10月改名花拉子模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4年11月划入新的民族国家。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20年10月~1924年9月),以布尔什维克为主体者起义后成立,首都布哈拉,1924年9月改名为布哈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1月划入新的民族国家。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4年10月~1991年8月),首都撒马尔罕,1925年3月加入苏联,1930年迁都塔什干,1956年行政区划最后确定,形成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地理范围。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并改现国名,首都塔什干。 2.哈萨克斯坦(1917年以来)。 阿拉什政府(1917年12月~1920年3月),由白卫分子、封建贵族、宗教上层和资产阶级民族知识分子发起成立于奥伦堡,今俄国奥伦堡州的同名首府,1918年1月白军主力被苏俄红军击败溃走,阿拉什政府残余最后向苏维埃政府投降。吉尔吉斯(即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0年8月~1925年4月),首都奥伦堡,成立之初加入俄联邦,1924年10月完成民族划界。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5年4月~1936年6月),1925年4月改为现名,首都克孜勒-奥尔达,今哈萨克斯坦南部边境克孜勒-奥尔达省的同名省会,1928年迁到阿拉木图,后迁至阿斯塔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