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变法如何能在秦国成功 战国...

 伟天英 2019-08-21
商鞅变法如何能在秦国成功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最终为秦国综合国力提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自卫入秦后实地勘察秦地、了解民风民俗后与秦孝公探讨秦国失地弱小的根本原因。秦国关中土地平坦、沃野千里,为天下列强所无。秦国为何数百年荒芜薄收、人烟稀少?渭水汤汤,在秦无险,可谓天赐佳水,秦国为何坐失渔盐航道之利,府库财货日渐空空?老秦人朴实厚重、尚武之风深植朝野,秦国为何没有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强大新军?守富饶土地而贫穷、拥强悍之民而兵弱、踞山川形胜而沦丧,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综合混一的强大国力。综合国力是指:人口众多、农工兴旺、府库充盈、甲兵强盛、民勇公战,秦国五无其一。秦国现状是地小民少、工田不振、府库空空、甲兵老旧、私斗成风。
为何使用商鞅变法?法家强国务求国家综合实力增长、务求激励朝野士气。同时期魏国变法是甲兵财货强国、齐国变法是明君吏治强国、楚国变法是山河广袤强国。此三国变法只强一时,不强长远:遇明君则强、遇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根本在于三国变法只走半途、法令半新半旧;名为法治、实为人治;如此邦国,起伏震荡不定,无法长期聚集国力而稳定强大。秦国要崛起便要走根本强大之路,采用强国之道的法家精义之学。
推行变法所存在的问题及必需具备的条件
一、变法越深彻,道路越艰难;历来变法强臣死于非命居多,首要责任在于国君根基太弱,需要国君强有力的支撑。
二、变法所需支持:需要有一批竭诚拥戴变法的新锐骨干,居于枢要职位并启新黜旧;法治不避权贵,公室宗亲违法与庶民同罪;国君需对变法大臣深信不疑,不受挑拨、不中离间。
秦孝公与商鞅惺惺相惜:“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在秦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富国强兵的根本变法运动。
秦国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秦国变法,非同寻常,不能与山东六国任意一国变法相比,有三大不同:国君嬴渠梁铁心撑持变化,山东六国国君谁也做不到;商鞅是彻头彻底的法家,天下无第二个人;如此君臣相遇,几乎化成一个人,君臣同道如嬴渠梁与商鞅者绝无仅有,如此两人在秦国掀起的风浪,其威、其势、其力老世族无可抵挡,千百年来没有任何一个邦国有过如此沸腾的动荡,郡县山野无不闹的底朝天。老世族只能采取静观其变或听天由命对策。
《大秦帝国黑色裂变》讲述边陲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由弱变强崛起的历史大剧。以现有的影视视角看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看到了秦国变法强国的历史故事,听到了“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呐喊。以史鉴今,将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