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景河医案:肝炎后肝硬化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19-08-21

【病案举例】

刘某,男,46岁,1984426日初诊。

病史  患慢性肝炎多年,经某西医院诊断为肝炎后初期肝硬化。现腹胀不能食,食则胀甚,右胁痛,身体消瘦,乏力,大便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尿色黄。

检查精神  抑郁不振,痛苦容貌,面色青黄,舌质淡暗,舌苔白浊乏津,脉弦有力。肝大右肋下3cm,有压痛。

诊断与治疗  肝硬化属中医癥积之类,至发生腹水时,又属鼓胀、单腹胀之类等。治宜清热解毒、化湿消积。本例为肝炎后初期肝硬化,尚无腹水,先投以自拟清肝解毒汤。

处方:败酱草50g,连翘40g,山豆根20g,徐长卿30g,柴胡30g,白芍50g,甘草15g,延胡索20g,厚朴30g,鳖甲40g,鸡内金30g,猪苓7g,大黄3g10剂,水煎服。

二诊:430日。药后胁腹胀减轻,痛稍缓,饮食稍增进,脉同前,舌苔仍乏津。诊为热毒未尽清,仍拟上方加黄芩20g,白术30g,再投10剂。

三诊:510日。腹胀大减,胁已不痛,但肝仍肿大,已能食,身觉有力。脉转弦缓,舌转有津。唯仍有胁胀,尿色已不黄。拟缩肝消积汤:败酱草30g,连翘30g,三棱10g,文术10g,鳖甲50g,白芍50g,甘草15g,生牡蛎50g,柴胡30g,乌梅7g,鸡内金20g,沙参50g。投10剂,水煎服。

四诊:520日。已无明显不适,只是肝肿大未大减。仍拟上方加补肾阴及涵养肝木之药,勿使肝火犯胃。加生地30g,龟甲20g。嘱其长服,2个月后来告已无不适,临床基本治愈。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陈景河卷》中国中医药2001p83-8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