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我们点赞:从晋南541厂,谈三线子弟的四大特征|工厂文化

 三线备忘 2019-08-21

三线子弟人到中年

上世纪的大三线建设,至今50余年过去了,对大三线有有着刻骨铭心记忆的,已步入迟暮之年的当年的建设们,还有更大一批的生在三线、长在三线的三线大院子弟。

现在我们这一批三线大院子弟已经步入中年,经历了当年的大三线兵工厂的童年、改革开放的少年、转民改制的青年、破产倒闭的中年。三线大院子弟深深烙印,已经打在他们身上,也就是说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带着三线大院子弟的特征。

为了以便今后能顺利的对号入座,下面就是从我们541兵工厂的子弟身上,看一下我总结出来的三线大院子弟的四大特征。

为我们点赞:从晋南541厂,谈三线大院子弟的四大特征|工厂文化

541的子弟·分指人

三线大院的子弟普遍都讲普通话

正像我与山西绛县当地的一个朋友聊天时,我说我生在那里,他说了一句“你是分指人吧?”(分指:指的是分指挥部,也算是541厂给当地留下的独特的地理名词了)我很是惊讶,他一笑说“你们都讲普通话”。我也心里一乐,想起了绛县人对当地人说的一句口头语“你别跟我扯分指话”,讲普通话,也算是541兵工厂子弟在当地人眼中最重要的判断依据了。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541兵工厂,全国的大三线厂都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当年毛主席一句话“好人好马上三线”,让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向一个个深山中聚集,大家不可能操着家乡话进行交流,因此只能一种选择普通话。而大院的子弟们因为都是在大院内接受普通话教育,没有家乡的语言环境,因此也就成了只会讲普通话的一群人。

为我们点赞:从晋南541厂,谈三线大院子弟的四大特征|工厂文化

四份指五四二九厂

痴迷军事武器,似乎各个能贩卖“军火”

这是我接触的大多数兵工厂子弟的第二个特点,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童年记忆:兵工厂熊孩子们的子弹情结,和我的“弹药库》,底下关于子弹的评论让一位真的从事军品出口的专业人士看了啧啧称奇。

这个原因恐怕是很简单,想来是因为从童年起都见过真家伙,并且为数不少的还亲自操练过,那个时候也算是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吧。

为我们点赞:从晋南541厂,谈三线大院子弟的四大特征|工厂文化

小时候可能都玩过真家伙

有着近乎狭隘的集体荣誉感

这一点应该是和我们兵工厂子弟生长的环境有关系。

从接受的教育上讲,从小就在一个家属院里成长,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技校,他们从小就接受统一的集体教育。

从他们的生活的环境讲,一个家属院几乎就是一个大家庭,除了小伙伴就是大哥哥、大姐姐、叔叔、大爷、阿姨,大家都远离故乡,在当地几乎没有亲戚,所有的亲情都放在了这样的一个大集体里了,所以你说能没有集体荣誉感吗?

因此,千万别当着大三线的子弟说他们厂的坏话,他们可以自己相互之间抱怨,你只要说了,他们可能立刻和你翻脸。

正像前一个阶段我收到一个说关于我们5409厂所在地“穷山恶水”的留言,结果我愣是激动了一整天,最后还写了篇文章回击,其实现在想想,这就是我们有点狭隘的集体荣誉感。

为我们点赞:从晋南541厂,谈三线大院子弟的四大特征|工厂文化

541厂十分指的荣誉奖状

漂泊的生活,练就了地域适应能力

大三线子弟之所以有这个特征,也和他们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自小生活在远离故乡的他乡兵工厂内,甚至很多人成年之前都没有回过老家,故乡成了一个留在纸面上的概念,因此这种没有根的感觉,造就了我们对漂泊生活的习惯

其二、我们在随着父母工作调动而在不同的地域见跳动,我本身就是跟着父亲从太原908到绛县5409然后随着项目下马,调动到山东枣庄橡胶厂;(期间还差点调到株洲,因为母亲怕南方热,所以没去成),没到一个地方就会重新接触当地的习惯与文化,因此中年的我在国企破产下岗后,四处打工时跟老婆说过一句话“对我来说,只要24小时,无论飞机、火车、开车能到家,就不算远”

为我们点赞:从晋南541厂,谈三线大院子弟的四大特征|工厂文化

锁了门的曾经的家

后记

作为曾经5409厂子弟的我,同样也免不了俗,虽然在那里仅仅度过了童年,那兵工厂的印记将伴我一生,不知道作为三线大院子弟的你,除了我总结的这四大特征,还发现有哪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