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看了《上海堡垒》,我觉得那位导演远不至于要公开道歉

 王立研1973 2019-08-21

文/六神磊磊

出于强烈的好奇,我冒险去看了《上海堡垒》。这个科幻电影被说得跟翔一样,口碑简直崩成了灾难。
看完却有点意外,直接说了吧:
我觉得导演完全不至于要闹到公开道歉。这哥们也太脆弱了一点。
先简单讲一下这一次冒险之旅的由来。这些天吐槽该电影的太多,我实在忍不住偷窥欲,想去求证一下到底是怎样一个史诗级烂片,让导演都自己掌嘴,还说出了“没用对演员”这样的疯话。
票现在非常不好买了,并且一天比一天不好买。我家在重庆,19号看票时,主城的影院就很少上了,到20号一看更惨了,基本只有远郊区县还在上映了。
我马上要出差,再不冒险就没时间了,所以选了一个在主城江北区的影院,17:45开演,全天貌似就这么一场。
为了这次探险,我把约好的健身都改了时间,早早地去了。
因为提前到了半小时,我还在旁边一家咖啡厅花四十块钱买了杯红茶,读着戴建业老师的书,坐等。

我的观影态度端正,提前入场,从第一分钟看到了最后一分钟。

所以,这纯是一个中立的、良心满满的、客观公正的、并且眼光足够挑剔的观影者的真实感受。
我没有收片方一毛钱,也压根不认识这位心灵脆弱的导演。我不认识也没有接触过制作方任何一个人。唯一沾边的是我认识原作者江南,但也只是在一次节目录制后台见过。他非常客气,咱们互加了微信,后来一句也没有聊过。而且本文里可能还有坏话要波及他。
鹿晗的粉丝朋友们也不忙谢谢我,接下来的话也未必中听。
开门见山先给片儿打个分,满分十分的话,我至少会给六分,也就是说,应该给及格。
说实话,如果不是有《流浪地球》的衬托,我可能会出于鼓励打分再高一点。
至于为什么扣掉这四分,我能讲成千上万字,可以讲得非常刻薄。
比如主演鹿晗演得不大好。他已经挺努力在发狠了,但还是演得不好。
这么说吧,人类的悲欢,从至极之喜到至极之哀,其上下的波动是有一个区间的,不妨算成一百分。这一百分里,不同的文学家所能覆盖的区间是不一样的。
杜甫可以表现全部一百分,李白可以表现大概九十五分,李煜能表现九十分,所以他们都是文艺之神。
柳永和秦观大概能表现七十五到八十分,也都是非常优秀的选手。
说完了文学家,你就可以理解了,不同演员覆盖人类悲欢的能力也不一样。从这部影片看,鹿晗大概能覆盖三十分。
所以他的表演是“平”的,因为能力区间比较窄。超出了这三十分区间之外的人类的欢乐和痛苦他都演不大出来。
他失去兄弟般的战友时的忧伤,看上去就和一个败家子错过了双十一的忧伤差不多。
在电影后半段,他预感到可能永别爱人的一刻,看上去也就差不多像是考上异地的大学了,要告别高中的初恋女友。没有更多了。
你说主角是军人,并且是一位万里挑一的军中的精英,我看了电影,感到不信服。我觉得主角更像是上级领导私人交给司令让关照一下的孩子,来实习的。任何关于作战的戏份,主角都有一点松松垮垮,像是直播前走台位。
不过我也注意到,当剧情进入到日常情感线的时候,比如给喜欢的女生收收发发信息之类,鹿晗的表演就立刻好了不少,滋润了不少。道理很简单,因为这进入了他的三十分的覆盖区间。
这怪谁呢?归根结底还是怪导演了。所以说导演确实有重大失误。
相比之下,那位演“依依”的女演员要更好一点,感觉能覆盖五十到六十分。
再说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战争、灾难、末日的故事。同样套用那个打分规则,如果一场战争的恐怖、残酷,以及它对人性的考验和摧残全值是一百分的话,不同作家的覆盖能力也不同。
写《西线无战事》的雷马克大概能覆盖九十分。刘慈欣我觉得能覆盖八十分。为什么弱一点?因为刘慈欣的优势不完全在这方面。
江南的原著我还没看过,没法客观评价。假如只以电影里的故事来看,我觉得只覆盖了大概五十分。
相比于《流浪地球》,它的灾难、压迫、恐惧都不能充分让人信服,不够让人感同身受。我看《流浪地球》的时候体会到了那种天柱折、地维绝的末日感,我每一分钟都在关心地球文明的命运。可是看《上海堡垒》的时候,很多时间里我都不很担心上海。“嗯,它就是个故事”。就这种感觉。
刘慈欣基本上有能力造一个世界,这叫造世之才。在他写的文明沉沦的故事里,每一个世界的参与者,从决策者、政客、军人乃至到一个蝼蚁般的普通生命,他基本都能掌控得住。
但是《上海堡垒》电影里的这个故事相比之下就弱了,有一点点脱离了叙述者的能力,在把握这个世界时显得比较吃力。
比如它在“高级决策会议”里摆了几个老外,以显得“国际化”、“全球联合”,但却不知道该让老外做什么、发挥什么作用。
比如它不大不了解体制如何办事,不大确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会做什么、军队会做什么,虽然也在努力学,可学得不很地道。
比如它不大敢把镜头聚焦到一个最底层的普通市民身上,因为它吃不准在这种绝大的战争恐怖面前,一个普通市民该是什么状态、怎么生活。
比如,比如,还有很多的比如……
说了这么多,讲的都是为什么扣掉那四分。
接下来我想说一下为什么至少可以给六分。

我并没有觉得它糊弄我。

它完成了一部科幻电影的任务,塑造出了几位人物,讲了一个基本通顺但、并且还很有野心的科幻故事。
走进影院的时候,我几乎已经断定了这是一个“蹭科幻热度的粗制滥造靠着流量小生想捞快钱的没有理想的”电影。但是看完之后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不能这么讲,这么讲是冤枉人家了。
虽然隔了行,但大家都是搞“文艺创作”的,有没有诚意我俩小时还看不出来吗?
换一个说法,限制这部电影的是才华,不是诚意。你可以说它缺了才华,但是不能说没有诚意。
人家是认真地在把上海搞沦陷,真的是认真的。人家也认真设计了几乎每一样东西,飞行器、机器兽、“人间大炮”,等等。
要说差点意思的话,片中男大将军和女小将军开小会的场景差了点,有点像现在机关大楼里的会议室。
这个电影用上了它能用的最好的特效,制造了它能制造的最好的奇观,每一帧画面都尽力了可能有点夸张,但确实是用心的,也出了效果。这点我觉得还是得承认。如果不是《流浪地球》在前,我第一反应也许会是咦国产科幻片也在这么玩了?
比如那个“人间大炮”——我给取的名字——从水里升起来的时候,是震撼的,它的细节是丰富的。虽然大炮摆在那儿让人炸有点二,现代战争连部坦克都要伪装一下,你打个农药都知道逆风要塔下猥琐,哪有把终极兵器放着给人轰的。这些BUG另说,但很多场面,我觉得是算得震撼的。
然后,这部电影的叙事节奏诚然不很好,但我还是觉得,有一些地方仍然让我有所触动、感动。
比如最后的往事回闪里,鹿晗问舒淇是什么部队的,舒淇说“上海堡垒”,鹿晗就默默填了个志愿“上海堡垒”。少男情窦初开爱慕成熟女性,是这么回事,挺动人的。
而且这一段回忆确实填补了剧情的漏洞,让鹿晗这个人物的情感有了支撑,变得更合理了。
又比如鹿晗收到过舒淇的无数句“晚安,好好睡”,最后他给舒淇回了一个……这里不剧透了,总之我是有感动的,我没觉得这些梗很俗、很矫情。
相比之下,我觉得之前口碑很好的《无名之辈》反而做作得多,那么小的一个故事也没编圆,人物动机的破绽多得多。
说白了,我不觉得观众真正已经挑剔到了这个地步,对这样一个基本上通顺、并且也蛮有野心的科幻故事完全看不上眼。
《上海堡垒》的很多问题,包括我之前列举的,多数仍然算是“不够好”的问题,还不到“特别烂”的份上。很多毛病都是和《流浪地球》比出来的。否则它不会显得那么糟糕。
口碑坍塌成这样,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和《流浪地球》的直接比较,二是用流量明星造成的口碑反噬。流量明星的千百万粉丝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更庞大得多的沉默的多数,平时不敢说啥,但有了机会大家会等着看笑话。
导演真不必公开道歉,大可心灵坚强一点,总结反思就好了。自己这吧唧一跪,就等于坐实了大烂片,别人要说点中立的话都难了,人人都会忍不住来踩。

说真的,讲烂片,我觉得近年来比这烂的、缺乏诚意的片多得多。如果这个片儿的导演要闹到公开道歉、掌嘴,那些烂片的导演怕得撞墙。
我们当然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但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并且后者往往更重要。这才叫法治。
对了舒淇身材真不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