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面对杀害父母的仇敌?子曰:有仇必报,不共戴天!

 恰恰365 2019-08-22
不应该是

“以德报怨,原谅仇人”的吗?

以德报怨原谅仇人,多是古代统治者以大局为重用来安抚仇恨的措辞,以免社会动荡,统治不固!

他们还常用儒家思想孔老夫子来为自己代言。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

但若孔夫子闻听此言,怕是要拍腿大喊:“有仇必报不服就干,你们要当忍辱龟孙别扯上我。”

《老子》六十三章: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哇靠,原来这句话最早出自老子啊!

而孔子却是最反对这一点的。《论语》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老夫子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就是有仇报仇恩怨分明,否则何以报德何以报恩


所以大家不要再断章取义咯!

孔子提出亲亲相隐的儒家主张

所以血亲复仇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

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啥意思?直译如下

子夏问孔子:如何面对杀害自己父母的仇敌

孔子回答说:“枕着盾牌睡在草垫上,不做官,时刻以报仇为念,与仇人不共戴天。无论市集还是朝堂之上遇见,有家伙抄家伙,没家伙也不要回去拿了,赤手空拳也要往死里打,干他丫的。

孔子本身就是一个壮硕的大力士,而且还是一个百步穿杨的射箭高手,手下弟子也有不少功夫了得的武林牛人,尽管他们彬彬有礼,但在周游列国的路上还真没人敢惹。

孔子一向尊重鲁国的君主,但是对于鲁庄公这个大佬呢,却十分看不起。为啥呢?鲁庄公的老娘和他的老娘舅齐襄公乱伦私通,为了偷情方便,齐襄公派人杀死了妹夫鲁桓公(鲁庄公他爹)。而鲁庄公却没有选择和齐国大干一场来为父雪恨。

“子不复仇,非子也”——语出《春秋公羊传》,作者公羊高乃是孔子徒弟的徒弟,这也是孔子对复仇的定义,也影响了汉朝以及之后各朝代的法律。从大汉王朝开始,孝子为父报仇,学生替老师报仇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很多官员宁可丢官也要宽恕复仇者。

在汉朝敢于为父母报仇的孝子不但不是罪犯,还能被委任官职。东汉泉州人阳球,少年时,郡中有位官员侮辱了他的母亲,阳球纠集了几十名少年将这个官吏和全家杀死,自此阳球出了名,还被举荐孝廉,补任尚书侍郎。东汉末年,夏侯惇、徐庶等人少年时也杀死了侮辱自己老师的人,成为了当时的美谈。

清朝律法学者沈之奇说:“义应复仇,故擅杀之罪轻。若目击其亲被杀,痛忿激切,即时手刃其仇,情义之正也,何罪之有?”

时至现代,复仇已经被正式的国家法彻底否定,义归义,法是法。当然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无可厚非,但在道义上,国家法应该适当吸纳民间正义情感。

跑题了,各位看官不好意思!

总之各位高高在上了不起的大佬们,别再把孔老夫子当成挡箭牌咯!要怂你们怂,他老人家可一点都不怂,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