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以及教学三维目标

 事奴 2019-08-22

小编有话说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最后《教学设计》六选一大题中,第一小题10分,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基本上都是在考课标与教学手段方面的内容。这10分显然拿的不易

2016下:

(1) 小学英语儿歌的特点?(10分)

2016上:

(1) 小学英语课程创设意境?(10分)

2015下:

 (1) 小学英语游戏在课堂上的作用?(10分)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第一题的猜测

前三轮真题,分别考到了儿歌、游戏、创设意境,可以说是把小英语课堂环节重点全考完了,小编梳理了一下,貌似还有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这样一个考点没考过,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

多媒体手段对于小学英语课堂的作用

1. 多媒体集声音、图画、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可以多元化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次的启发学生、引导思考。
2. 利用多媒体信息,有利于英语单词教学
多媒体图文并茂,能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
3. 利用多媒体信息,有利于创设不同的情境
让同学在不同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和探讨,在特定的情景中去理解事物本身。有助于学生切身的体会与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音乐 - 英语课堂中的兴奋剂

音乐是开启人类心灵大门的钥匙。

小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音乐那富有韵律,动感的特点恰恰迎合了小学儿童的心理和口味。例如,将音乐放在课堂一开始,这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尽快的从课间的喧闹中缓过神来,集中精力投入到英语课堂中.教师平时应该多留意一些中文少儿歌曲,例如,《两只老虎》,《ABCD歌》,《Good morning》等。然后将课堂中要讲解的单词,或者是语言点编入歌曲中,起到预习与复习的作用。

图片 - 英语课堂中的润滑剂

颜色鲜艳,画面清楚,逼真的图片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师可以在简单的环境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图片不受时间和具体条件的限制。有一些小东西、家具、交通工具、场所等实物实景,教师难以带入课堂,都可用图片代替,操作既简单又方便可行!

儿歌 - 英语课堂中的调味剂

Chant教学法也就是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歌谣教学法,歌谣其实是一种有韵脚有意境的儿歌,它充满童趣,合辙压韵,琅琅上口。教师把单词或小短语编成富有动感有韵律的Chant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运用,这更容易激起儿童学习单词或短语的兴趣,并让他们在学的一段时间内仍能记忆犹新。chant的特点和要求大致有四小点:

1)节奏感强,琅琅上口。

2)形象生动,激发想象。

3简单易记,容易背诵。

4)语言精练,响亮压韵。

游戏 - 英语课堂中的催化剂

从教学意义上来讲,游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的知识。它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合适的游戏,可以缓解课堂上的紧张气氛,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感;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拓展了视野。

从教学实施上来讲,游戏的设计要合理,必须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使教学任务与游戏任务基本吻合;游戏的形式要多样化,俗话把戏不可多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多次也就失去新鲜感了;游戏的内容要生动有趣,因为既然是游戏,就应该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导语尽量的简练生动,要先交代一下游戏名,明确任务,并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同样,规则也要简洁明了,易于让孩子们记住和遵守。在应用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时,教师应先给予示范和指导。将游戏引入教学,目的就在于以游戏引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从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英语解读

一、首次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

新课程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由此可见,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的塑造和道理情操的修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的适应社会变化,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清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标

新“课标”将课程目标按照总目标与分目标进行表述。保留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描述英语课程目标。在总目标的表述上,将原课程性质部分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移至课程总目标部分,修改描述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课程总目标还从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结合的特征。为了更好体现不同级别之间的差异和过渡,新“课标”对分目标中一至五级分级整体目标描述作了仔细的文字修改使之更为准确,以体现级别间的差异和进阶关系。在各级目标的描述中,对原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进行了微调,在技能教学参考中,对小学英语各项技能教学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动都给予了分级描述,还明确了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列出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423个基本词汇。以上所提到的目标内容,这些也是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比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课标的修订能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三、拓展延伸了英语教学的途径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好的方法教学,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这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之外,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四、部分调整了“课程标准”的内容

新“课标”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和全国各地的反馈意见,明确调整了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如: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部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目标要求。具体调整如下:

(一)语言技能的调整

新“课标”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要求上进行调整,有的适当降低难度,有的修改文字以更好地体现表述的准确性,有的个别目标要求也略有提高。如:

1.一级语言技能的“听做”要求中,将让学生能“根据指令做手工”的要求改为“做动作”;因为各地教学资源和条件不同,要求学生‘根据指令做手工’不具有可操作性。

2.一级语言技能的“玩演”要求中,将“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改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进行简单的交际”。

3.将一级语言技能“玩演”要求“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如《小红帽》等”改为“能表演简单的英语短剧”。

4.在一级语言技能的“读写”要求中,增加“能模仿范例写句子”的要求。

5.将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

6.在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增加“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

7.将二级目标中“说”的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改为“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8.将二级目标中“写”的要求“能模仿范例写句子”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

9.减少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中要求学生能唱的歌曲歌谣的数量,从原来的一级和二级分别会唱15-20首和30-40首英文歌曲和歌谣,减为能够学唱10-15首和15-30首英文歌曲和歌谣。

(二)语言知识的调整

新“课标”对语言知识的要求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对小学阶段英语课程有更多的指导性。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将原二级目标中对“语音”的要求从“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改为“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强调语音知识转为语音能力。

2.在原二级目标的“词汇”要求在700词汇的基础上,确定了小学阶段的400个核心词汇,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这400个左右的词汇表达二级目标所规定的相应话题。其余300词作为扩充词汇,根据教学需要而进行学习。修订后的要求有利于不同地区和不同资源条件下的学校教师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400个词汇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语法项目的调整

新“课标”明确了小学阶段对语法的要求:“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并能在特定语境中运用:1.名词的单复数形式;2.主要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3.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时态;4.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5.简单句的基本形式。”以前的要求没有明确小学还是初中,使得一些小学教师不清楚语法到底需要教学哪些内容,结果是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和考试的难度

(四)语言功能的调整

新“课标”在二级目标描述中对“语言功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为“了解和运用表示问候、告别、感谢、邀请、致歉、介绍、喜好、建议、祝愿、情感、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为小学教学明确了需要学习的语言功能的内容,便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评价测试。

(五)话题项目的调整

新“课标”将二级目标“话题”要求中的“植物”内容删除,文字也做了相应调整:“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身体与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节假日、饮食、服装、季节与天气、颜色、动物、数量、时间等相关意念内容。”

(六)情感态度的调整

新“课标”在二级“情感态度”的目标描述中,增加“遇到困难,主动求助,勇于克服”,并将描述顺序调整为:“1.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2.敢于开口,表达中不怕出错误。3.对各种英语学习活动有兴趣。4.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5.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6.遇到困难,主动求助,勇于克服。”

(七)学习策略的调整

新“课标”在二级“基本策略”的目标描述中,增加“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的内容。

(八)文化意识的调整

新“课标”在二级“文化意识”的目标描述中,增加“了解一些日常交际中的中外文化差异”的内容。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模板

一、语言技能目标:能听懂简单指令,能看图说出单词,能认读单词和句型。

二、语言知识目标学会 bear,  elephant,  lion,  monkey,  panda,  tiger 六个关于动物的单词,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I like...),并能询问别人喜欢什么动物(Do you like...

 

三、情感态度:能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乐于说英语,用英语交流。

四、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五、文化意识:了解英语的语言表达,体会不同语言的魅力,促进心智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