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1923:531988年5月下旬,山西省平陆县圣人涧村村民冯某起了个大早,带着几个工人来到了老宅子里干活儿。冯家的这座老宅子历史久远,早在康熙时期就是当地刘姓地主的宅院。解放后刘姓地主被打倒,刘家子孙潜逃海外,这座大宅子就分到了冯家手里。 冯家在这座老宅子里住了30多年,冯某从父亲手上接下这座老宅时,老宅昔日的辉煌早已经不再,坍圮的围墙、破败的屋顶见证了这座百年老宅的历史与衰败。老宅已破败,于是冯某决定将老宅的围墙推倒,重新修一座宅子居住。 “发现一个土坑!”中午时分,工人刘某推倒了一堵墙,又在墙基下约3米的地方挖到了一块大青石板。刘某用锄头撬了撬青石板,奈何石板太厚无法抠动,刘某于是用锄头背猛击石板,将石板敲破之后,刘某发现在石板下有一个大土坑。 刘某跳进土坑后发现,这是一个用青砖垒成的土坑,一块块青砖整整齐齐地垒在土坑的周围。土坑里的泥土堆了厚厚一层,还有一些青砖散乱地丢在土坑里,露出了半截砖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刘某一点点将砖头取出,想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金佛!这是金佛!”刘某在土坑中将青砖取出时,从厚厚的泥土层里挖出了一个黄灿灿的“金佛像”。刘某挖到金佛后,冯某和其他工人立刻围了过来,众人纷纷将土坑挖开,向土坑深处挖去,希望能找到更多的金佛像。 一件、两件、三件,越来越多的金佛被发现,越来越多的金佛从这个深3米、宽5米的土坑里被挖出。出土的金佛大多沾满泥土、一件又一件层层摞在土坑之中,像一个宝藏库。当天晚上,冯某将几个小的金佛送给了参与挖金佛的几位工人,并相互约定不要声张。 几天过后,冯家挖到金佛的消息却不胫而走,村里村外传得沸沸扬扬。当地文管部门很快接到群众举报,于是立刻派出专家到村里进行调查走访。专家先找到了冯某,并对出土金佛的土坑进行深入发掘,又对冯家的老宅子进行了考察。 专家在发现金佛的土坑里挖掘了一上午也没有任何发现,在冯家老宅调查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于是决定先将土坑发现的金佛收缴,再根据这些金佛来判断出土的文物来自何处,到底有什么文物价值。 专家首先对冯某进行劝说,力陈文物保护的知识和文物上交国家的意义,建议冯某将文物上交。经过多日的劝说,冯某终于主动答应上交金佛,冯某从床底下的一条口袋里将金佛取出,总共有16件(尊)金佛,此外还有背光开元通宝钱1枚、铜器残片11件。 与此同时,专家联合当地派出所对流失的文物进行了征缴,共征得金佛5件、铜佛1件、石佛1件,此外还有一些金佛像座架8件。这批文物共有金佛25件,佛像并非纯金所造,为鎏金铜佛像。根据专家对出土现场的勘察,一致认定这些鎏金铜佛像乃出自窖藏,土坑底下并非有古墓出现。 这批鎏金铜佛像,共有佛造像1件,通高13厘米,佛像造型为盘腿坐在仰莲座上,莲座下方有莲枝缠绕;有观世音造像10件,高度为8—12.8厘米之间,造型各异。大多造型为头戴高花宝冠、左臂下垂拿着净瓶;右臂向上执拂尘,赤足立于莲花宝座之上;有菩提树形七化佛造像7件,高度为6.6—14厘米之间,造型主要为下部为莲花座,中间为荷叶,座榫插六边形镂空床座上,向上分出七枝,每枝上有一莲座,上面各有一小佛坐于莲花之上。此外,还有鎏金老子造像2座,观音铜像1座等。 这批鎏金铜佛像到底是谁埋藏的?这些鎏金铜佛像到底来自何处?由于这批鎏金铜佛像没有铭文纪年,仅有开元通宝钱一枚。根据佛像的造型和出土的相近鎏金铜佛像对比,专家鉴定这批鎏金铜佛像为唐代早期造像,与山西平陆西候村和陕西临潼邢家村发现的鎏金铜佛像造像类似。 圣人涧距离茅津村仅3.5公里,茅津村为唐朝时期平陆县治,这批鎏金铜佛为何埋藏在此地?专家推测,如此多的鎏金铜佛像埋藏在这里,极有可能与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灭佛事件有关。 会昌五年,唐武宗下达灭佛令,大量寺院被毁、僧侣被遣散。这个时期,僧人为保留珍贵的鎏金佛像,于是才在匆忙中将这批鎏金铜佛像埋在地下。这些鎏金铜佛像就这样埋在了地下一千多年,直到被工人无意中发现。 最后,为表彰冯某及村民们主动上交文物的举动,专家以征收的方式将这批鎏金佛征缴,上交宝物的人家每户给予了300元奖励,并且颁发了荣誉证书。这批鎏金铜佛像,对研究唐朝时期佛教流传与鎏金佛造像的传承有重要意义。在市场价格上,参照当今的鎏金佛拍卖价值,不会低于一千万。 由此,一段宝物的传奇自此落下帷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