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解琥珀蜜腊一万年珠宝史

 你我入画 2019-08-22

 ◆

行游世界,在路上遇见无限美好  

 

琥珀和蜜腊是千百万年前树脂的化石。

琥珀和蜜腊在化学成分上完全一样,

透明的被称为琥珀,

不透明的被称为蜜腊。

蜜腊是内部聚集了云团状微小气泡的琥珀。

希腊人把琥珀称为“Electron”,

即“电子”的意思。

德国人把琥珀称为“Berstein”,

意思是“浪漫的香料”。

拉丁文里琥珀写作“Ambrum”,

意思是“精髓”。

阿拉伯语的琥珀称为“Anbar”,

意思是“漂在海上”。

古代欧洲人称琥珀为“Gold of the North”,

北国之金。

琥珀和蜜腊,

被很多古代文明和民族用做珠宝。

北海文化,距今9000-10000年蜜腊饰物

笔者摄于丹麦国家博物馆

北海文化,距今9000-10000年蜜腊饰物

笔者摄于丹麦国家博物馆

北海文化,距今8000-10000年蜜腊饰物

笔者摄于丹麦国家博物馆

北海文化,距今8000-10000年蜜腊饰物

笔者摄于丹麦国家博物馆

北海文化,距今9000-10000年蜜腊坠子

笔者摄于丹麦国家博物馆

北海文化,距今5300-5700年蜜腊珠子

笔者摄于丹麦国家博物馆

北海文化,距今5300-5700年蜜腊珠子

笔者摄于丹麦国家博物馆

北海文化,距今5300-5700年琥珀珠坠

笔者摄于丹麦国家博物馆

伊特鲁尼亚文明,距今2600年蜜腊人面珠坠

笔者摄于慕尼黑希腊罗马博物馆

伊特鲁尼亚文明,距今2600年蜜腊人面珠坠

笔者摄于慕尼黑希腊罗马博物馆

伊特鲁尼亚文明,距今2600年蜜腊人面珠坠

笔者摄于慕尼黑希腊罗马博物馆

伊特鲁尼亚文明,距今2600年蜜腊珠坠

笔者摄于慕尼黑希腊罗马博物馆

琥珀瑞兽

西汉,扬州博物馆藏

琥珀”长乐富贵“印

西汉,扬州博物馆藏

琥珀带翼神兽

东汉,笔者摄于南京博物院

琥珀双胜佩

西汉,笔者摄于南京博物院

琥珀瑞兽

汉晋时期,珠子博物馆藏

琥珀瑞兽、双胜、耳饰和珠子

西汉晚期,笔者摄于广西合浦博物馆

阿富汗黄金之丘出土琥珀瑞兽

公元一世纪前半叶,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

陈国公主墓出土蜜腊双凤纹和蟠龙纹手握

辽代,内蒙古考古所藏

陈国公主墓出土蜜腊璎珞

辽代,笔者摄于天津博物馆

陈国公主墓出土蜜腊蚕蛹

辽代,内蒙古考古所

琥珀、水晶、黄金鸡心坠和T形坠饰

辽代耶律羽之墓出土,笔者摄于天津博物馆

陈国公主墓出土双凤纹蜜腊手握

辽代,笔者摄于天津博物馆

16世纪蜜腊装饰家具

巴伐利亚公国,笔者摄于慕尼黑王宫博物馆

16世纪蜜腊圣像宝座

巴伐利亚公国,笔者摄于慕尼黑王宫博物馆

16世纪蜜腊啤酒酒杯

巴伐利亚公国,笔者摄于慕尼黑王宫博物馆

16世纪蜜腊高脚杯

巴伐利亚公国,笔者摄于慕尼黑王宫博物馆

16世纪蜜腊酒杯和物件

巴伐利亚公国,笔者摄于慕尼黑王宫博物馆


维多利亚蜜腊古董珠宝

珠子博物馆藏

维多利亚蜜腊古董珠宝

珠子博物馆藏

琥珀雕刻佛手,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馆院

琥珀雕刻瓜果,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馆院

琥珀雕刻宝盒,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馆院

琥珀雕刻水禽,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馆院

西藏贵族妇女佩戴的红珊瑚、天珠和蜜腊珠饰

西藏贵族妇女佩戴的红珊瑚、天珠和蜜腊珠饰

西藏贵族妇女佩戴的红珊瑚、松石和蜜腊珠饰

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佛衣上的蜜腊

拉萨大昭寺

古代西藏官员的蜜腊珠钏

笔者摄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

清代西藏官员朝珠上的蜜腊

笔者摄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

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佛衣上的蜜腊

拉萨大昭寺

红珊瑚、蜜腊、绿松石和银珠

西藏传统珠饰

嘎乌、蜜腊、红珊瑚和绿松石镶嵌的珠饰

尼泊尔传统珠饰

绿松石、蜜腊、红珊瑚、贝壳和银饰等

佩拉克头饰,拉达克传统珠饰

红珊瑚、蜜腊、珍珠母贝、嘎乌和塑料仿天珠

尼泊尔传统珠饰

红珊瑚、绿松石、蜜腊、嘎乌和塑料仿天珠

尼泊尔传统珠饰

蜜腊、红珊瑚和银饰

摩洛哥传统珠饰

蜜腊、红珊瑚和银饰

摩洛哥传统珠饰

蜜腊、红珊瑚和银饰

摩洛哥传统珠饰

老蜜腊饼子,珠子博物馆藏


行游

著名古珠与印章研究者、收藏家

北京珠子博物馆创始人

大英博物馆访问学者

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伦敦大学访问学者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世界珠子研究者协会会员

行游世界 路上遇见无限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